分享

“能不能食”常见于这几种情况

 导归极乐九品莲 2023-03-19 发布于河南

胡希恕经方医学

(一)吐、下后的不能食
1.太阳病……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120)
2.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98)

(二)胃寒的不能食
1.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然濈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191)
2.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胃中虚冷故也。以其人本虚,攻其热必吵。(194)
3.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食则哕。(226)

(三)热扰于胃的不能食
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而不能食,但头汗出者,栀子汤主之。(228)

(四)有燥屎的不能食
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215)

(五)能食与否辨寒热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190)

(六)病欲解的能食
1.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阴不受邪也。(270)
2.伤寒热少微厥,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339)
3.下利后,当便硬,硬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384)

(七)死证的能食
1.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此名除中,必死。(333)
2.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332)

讲解:不能食是指进食很少,或素有胃疾,自感脘胀欲呕畏食,病情加重时怕进饮食,证情要辨虚、实、寒、热。“虚”者,因误吐、误下所致,发病一二日为轻(小逆),邪气尚浅,只是中气虚弱,调养即可恢复。若病程延至六七日以上仍不能食者,为胃气已伤,可致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变为他证。“寒”者,不能食又兼小便不利,大便初硬后溏,水谷不别而下,为胃中寒冷,虽有虚热和大便初头硬,不可攻下。热者,里热扰于胃不能食,并有心中懊恼,但头汗出者,栀子鼓汤主之。实者,腑中实热,燥屎内结,又见谕语,潮热者,宜大承气汤下之。190条更以能食与不能食,观察胃气之虚实而区分寒热能食者,胃气素健,可攘成阳明热证;不能食者,则成胃中虚寒之证。

能食是指食欲、食量和正常人没有区别,即“饮食如故”(129)。不论伤寒或下利,若脾健胃气不虚,虽有病但不影响饮食,也不呕,大小便正常,病程又短,仅二三日,可判断病情不会再发展,预后良好。俗称“有病能吃,恢复就快”,前人说“补肾不如补脾”,有一定的道理。

若病程较长,六七日不愈,脉迟寒多,腹中寒冷,又有手足厥冷及下利,可知全身的情况都不好,本不应能食,此时“反能食”,为胃气将绝,名曰“除中”,必死,俗称“回光返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