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卦和爻

 向阳院的故事 2023-03-19 发布于江苏

六十四卦的“卦”字,就是悬挂起来的意思,目的是为了看清楚。比如有人想要看自己的脸上是不是有脏东西,自己眼睛是看不到自己脸的。这时候要么照镜子,要么请人给自己拍张照片,这样就能看到了。

“卦”就像是第三方从客观角度拍的照片,把照片挂到墙上一看,自然就清楚脸上是否干净了。这里就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要跳出事外看事情的意思。

卦是由爻组成,爻分阳爻和阴爻,阳爻是一横到底,阴爻中间是断开的(如上图所示)

《系辞传》上:“爻者,言乎变者也。”卦里边的爻,彼此都是互相关联的。宇宙间的事物彼此也都有关联,不停地在交互变化。爻辞是讲宇宙多种事物交互变化的关系。

《系辞传》下:“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爻是宇宙动态变化的效仿,就是交变的意思。时位的每一个变化,如何变,变得趋势怎么样,该怎么去应对等等,爻都能体现出来。

韩康伯注《系辞传》说:“爻之所处曰位。”位指一卦六爻每一爻的位置。从爻序排列上说,从下向上分别为初、二、三、四、五、上位。初位是始位,上位是终位,二是下卦中位,五是上卦中位。按三才去分,初、二是地位,三、四是人位,五、上是天位。

《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所谓六位既是六爻。是说六爻代表三才,初、二地位代表刚柔,三、四人位代表仁义,五、上天位代表阴阳。按阴阳去分,初、三、五奇数位是阳位、刚位,二、四、上偶数位是阴位、柔位。任何爻占据二位或五位都可称“得中”或“得正”。中是中正。其他位上,只要刚爻占据刚位,柔爻占据柔位,即可称作“得位”或“当位”,反之为“不正”或“不当位”。

爻有两种,凡是刚爻(阳爻)一律称作九,凡是柔爻(阴爻)一律称作六,组合起来就成为初九或初六,九二或六二,九三或六三,九四或六四,九五或六五,上九或上六。


比如泽雷随(见上图),最下面一爻是初九,往上依次是六二、六三、九四、九五、上六。

那么,为什么最下面一爻叫初九而不叫下九,最上面一爻叫上六而不叫末六呢?这是因为一个事物最开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时”,结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位”。小孩出生的时候,出生时间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一个人盖棺定论的时候,所到达的人生高度是最重要的。

那么,为什么阴爻称为六,阳爻称为九呢?一般来说,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六、九出自五行之数,五行之数出自“河图洛书”。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奇数为阳数,阳数一、三、五,加在一起等于九,所以《易经》里边阳爻就称为九;偶数为阴数,阴数只有二、四,加起来等于六,所以《易经》里边的阴爻就称为“六”。

第二种说法,易经是阳统阴的,说到阳一定包含阴的,说到乾卦一定是包含一个坤卦的。乾卦是三个长横杠,坤卦是六个短横杠。乾卦是三个长横岗 + 六个短横杠 = 九个横杠,每个阳爻都是一个缩小版的乾卦,所以阳爻称作九。坤卦有六个短横杠,每个阴爻都是一个缩小版的坤卦,所以阴爻称作六。

第三种说法,东汉末年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认为:“所以老阳数九,老阴数六者,以揲蓍之数,九遇揲则得老阳,六遇揲则得老阴,其少阳称七,少阴称八,义亦准也。”

《易》的《系辞》中记载了揲蓍法: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这里讲得很简略。南宋朱熹在《周易本义》里详述了此方法。如法操作,剩下的蓍草数必然是二十四、二十八、三十二、三十六之一,除以四得到的结果分别是六、七、八、九,以此成一爻。其中六和八为阴,七和九为阳。六为老阴,八为少阴,七为少阳,九为老阳。少阴少阳静而无为,老阴老阳动而有用。意思是说,少阴和少阳的变是量的变化,质是不变的;老阳一动就是开始变阴了,老阴也是同样的,二者都是质变。所以《易》用六、九分别代表阴、阳。乾卦多了个“用九”,坤卦多了“用六”,也是点明九、六之用。

每一卦中的每一爻都包含三层意思,即“时”、“位”、“属性”,这在本系列讲解后面的内容里会详细阐述,这里就不赘述了。


八经卦的记法

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两两相叠组成,八经卦指的是乾、坤、震、艮、离、坎、兑、巽。朱熹写了一个八卦歌诀,帮助记忆八经卦:“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乾三连”,乾卦是三长横(阳爻)组成;“坤六断”,坤卦是六个小横(三个阴爻)组成;“震仰盂”,震卦上面两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就像一个钵盂的纵切面;“艮覆碗”,艮卦上面一个阳爻,下面两个阴爻,就像一个倒扣碗的纵切面;“离中虚”,离卦上下两爻都是阳爻,中间是一个阴爻(虚线的样子);“坎中满”,坎卦刚好反过来,上下两爻都是阴爻,中间是一个阳爻(实线的样子);“兑上缺,巽下断”,兑卦上面是一个阴爻,巽卦下面一个阴爻。

卦名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卦序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物象

天、泽、火、雷、风、水、山、地

八经卦对应八种物象,是易经学习的基础,一定要记住。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容易混淆,这里介绍一个简易的形象记忆方法。

阳爻代表阳气,有乾卦卦德的性质,表示动;

阴爻表示阴气,有坤卦卦德的性质,表示不动。

我们用“象思维”来记忆八经卦的组成和物象。

片乾卦的三个阳爻都是动的,就像云在天上飞,所以乾卦对应天。

坤卦的三个阴爻都是不动的,就像大地有土壤、岩层等一层层不动的部分构成,所以坤卦对应地。

震卦上面两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就像这个地震模型,最下面是震源,是动的;上面是多层不动的地层。一旦发生地震,地动山摇。雷表示剧烈的爆炸震动等,比如手雷,飞雷等武器。所以震卦对应雷。

艮卦上面一个阳爻,下面两个阴爻,两个阴爻就像地面上又堆了一层土石,自然就比地面要高出来很多,上面的阳爻就像山上飘过的云是一直在动的。所以艮卦对应山。

离卦中间是阴爻,上下都是阳爻。把这个火焰横过来看,中间蜡烛芯是不动的,周围的火焰始终是在动的。所以离卦对应火。

坎卦中间是阳爻,上下都是阴爻,表示河水流动的样子,岸是不动的,水在中间是流动的。上图是水字的写法,横过来看,就是个坎卦的卦画。所以坎卦对应水。

兑卦上面是阴爻,下面是两个阳爻。湖面是不动的,但湖面倒映天空中的云是在动的。古代的大湖也被称为“泽”,所以兑卦对应泽。

巽卦上面是两个阳爻,下面是一个阴爻。阴爻表示不动,就像上图的树扎根在地上,大风吹过来,枝叶就会不停摇动。所以巽卦对应风。

《易经》的象数理

《易经》的三个内涵:理、象、数。

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它的象和它的数。举个例子,一支铅笔长什么样子等等,是象的范畴;它的长度多少、直径多少、重量多少等,是这支铅笔数的范畴;一支铅笔为啥能写字,是这支铅笔理的范畴。再比如,举起桌上的茶杯,是象;这个杯子距离桌面有多高等,是数;为啥会发生这件事情,是理。

人的智慧如果懂了事物的理、象、数,就会知道事物的变。每个现象,到了一定的数,一定会变,为什么会变,有它的道理,完全明白了这些,就万事通达了。理、象、数通了,应对人情世故自然也就通达了。

《周易》的取象思维还体现在《象传》辞上,《象传》辞的核心就是“立象以尽意”,即以“立象”为门径,把极为抽象的卦的真实意蕴,用一种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让人们更好地把握《周易》的思想内涵。

山(艮)下出泉(坎)、蒙

如蒙卦本身很抽象,也很难理解。蒙的大象:“山下出泉,蒙。”即蒙卦的抽象含义可以通过“山下出泉”这一具体形象表达出来。流水刚从山下流出来,不知将流向何方,有蒙昧待启之象。就像小孩刚睁开眼睛看世界一样,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新世界,表示一个蒙昧待启之象。所以蒙卦指事物的萌芽状态。

明(离)出地(坤)上、晋

晋卦《大象传》云:“明出地上,晋。”通过“太阳从大地上升起”这一具体形象,表示出“晋”乃上升之意。“晋升”就是说象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来一样,向更高的位置上走了。

象即万物之象,也就是表现出来,能摸得到看得着的部分;数为消息盈虚、度量尺度等;理可以理解为天理,三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象由数出,《系辞》说:“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同时,象繁数滋,推象知数,推数穷理。

象与数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东西,而隐含的天理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是摸不着看不见的。

由事物的外在形式来认识其内容,由事物的存在状态来认识事物的属性,由事物的表面现象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这也正是取象思维的主要特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