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近五年(2018-2022)高考散文题型汇编

 阅读美丽星空 2023-03-20 发布于山东

高 考 散 文 题 型 汇 编

  

  

题材

          

分值

2022年全国乙卷

“九一八”致弟弟书

叙事类散文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信中写“满铺着雪的无边的大地”和大海上“漂漂荡荡”的海船,都表达了前途未卜的意思,写出了“我”对流浪生涯的忧惧不安。

B.“我”有一个时期写给弟弟的信中,谈的总是些樱桃树、玫瑰花之类的“空话”,这些话题看似亲切,实则回避了弟弟信中流露出的苦闷。

C.弟弟从上海前往西北的分别之夜,两人并无多言,但信中追忆那个如同幼年的夜,写出了“我”在漂泊多年后重拾与弟弟的亲密感情。

D.信件的结尾处,点出“又快到'九一八’了”,照应了信件开头“这十年中”的说法,同时将个人遭际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8.这封信情真意切,“恍恍惚惚”的情感状态更是一再呈现。请分析这种恍惚感的由来。(6分)

9.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

15分

2022年新高考II卷

到橘子林去 

叙事类散文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

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一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

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

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8.“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9.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

16分

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写人类散文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

B.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

C.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渲染得更加深切。

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2.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3.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

15分

2021年新高考II卷

放猖

》《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叙事写人类散文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火柴匣子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文章将猖神庙比作火柴匣子,既强调猖神庙的小,也点出猖神世俗性的一面。

B.猖兵画花脸后显得有地位,而“我”天生的面反而不算什么,这个对比表达了“我”对猖兵的羡慕之意。

C.“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我”因放猖结束而感到失落。

D.文章写了放猖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结构紧凑,不枝不蔓,这表明“我”对放猖这一活动的记忆十分深刻。

2.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须有先生让学生写荷花时,期待他们从荷花说到杂货店,是因为他希望学生作文时能写到生活实际。

B.莫须有先生所说的“写生”,是指文章应该把事物写得清楚明白,让对该事物陌生的人读了也能一目了然。

C.小孩子喜欢“放猖”“送油”,却写不出,这说明作文除了要知道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写。

D.莫须有先生在乡下时要写“放猖”以记民俗,但未写成,后来弥补了这一过失,所以说是“补过的快乐”。

3.文本一中画线部分用了多个“跑”字,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

16分

2020年全国卷III

记忆里的光

叙事性散文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贾队长不肯把旧挎包送人,是因为这个挎包关联着他人生中难以忘怀的一段经历,不仅有特殊的意义,也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

B. 尽管“我”的情感体验在各段落中表现不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我”对镰刀锤头图案“说不出的特殊感情”巧妙地“说”了出来。

C. 本文借对火车、挎包、铁锤等寻常事物的记述,有意形成一种朴实无华的文体风格,暗示正是这些寻常事物成全了“我”的文学创作。

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喷吐着白汽、冲破黑暗呼啸而来的火车,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它象征着伟大的力量、崭新的时代。

8. 作者对儿时看火车经历的叙述很有层次感,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6分)

9. 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题目“记忆里的光”是如何统摄全文的。(6分)

15分

2020年北京卷

《从音乐和美术认识生命》

议论性散文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全密切吻合                         即:就

B.勉强求适应                           即:即使

C.只是从乐曲节度中条理“人的本性”   条理:分析整理

D.从隔船隔壁他人家常絮语与小小龃龉   龃龉:轻声细语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自幼年起的各种声音记忆,使其日后从直觉上更加容易理解伟大优美的乐曲。

B.以小银匠、小木匠、小媳妇为例,文章意在说明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需全神贯注。

C.作者多年流亡转徙,积累了错综繁复的人生经验,其审美眼光不同于普通人。

D.作者充分调动感官来捕捉平凡生活之美,并借助生动的细节使之重现于纸上。

20.作者理解的音乐和美术分别包含哪些内容?请概括说明。(6 分)

21.音乐和美术对作者的成长及认识生命起到了什么作用?(6 分)

18分

2020年山东卷

建水记

写景类散文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建水县志》的记载,概今日建水与其“原始之城”的风貌关联起来,写的是建水绵延不断的历史传承。

B.文章以“仁者人也”来承接并形容进城的“仪式感”,是借儒家经典语句来观照城的规划与人的活动,凸显建水保有传统的人文气息。

C.文章引用诗句“深巷明朝卖杏花”,是由街头所见引起的诗意联想,意在转向描写建水女子的“结实、健康、天真”。

D.文章以《水浒传》中的相关描写来类比这监安饭店食客满堂的场面,是借梁山好汉的形象来展现建水人性格中的粗犷不羁。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看哪”开头,确定了全文的描写角度,即始终以一个导游者的旁观视角来铺叙建水城,使叙述语调显得既热情又客观。

B.文章写“电子地图很不耐烦”地忽略了建水毛细血管一样密集的巷子,这种表述意在强调建水的巷子丰富生动,只有通过实地游走方可感知。

C.文章最后一段写归家,提及“曾祖父”“祖母”,并以“香樟树的荫庇”作结,意在说明普通人家一代代的平凡生活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文化传承。

D.文章最显著的文字特点是常常大量堆叠同类词语或词组,以此形成繁复恣肆的修辞效果,同时也表现了物阜民安的世俗生活气象。

8.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4分)

9.本文采用空间和时间两条线索行文,请分别加以简析。(6分)

16分

2020天津卷

线条之美

议论性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第一段中“买椟还珠”加引号,语带自嘲,强调了礼物的珍费,突出了朋友所赠之物带给“我”的惊艳感受。

B.第三段谈到中西方绘画技法,突出了中国画白描技法中线条的丰富表现力,语气中含有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C.文章引用《洛神赋》文句,意在赞美曹植的艺术想象力,丰富了线条美的内涵,增添了本文的文化韵味。

D.文中写了舞蹈和音乐两种艺术形式,通过线条在空间里的组合和在时间中的游走来阐释线条奇幻的动态之美。

E.全文从“物”“人”“理”等方面组织材料,由实入虚,脉络清晰,思路严谨,内容丰富,繁而不乱。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

18.文末引入林徽因的故事有何效果?(4分)

19.纵观全文,线条对创造美有哪些作用?(4分)

17分

2020上海

相思

叙事类散文

8.把帐篷比喻成“小舟”形象生动,而从第4段画线句整体来看,“小舟”这一喻体的选择另有巧妙之处,请加以赏析。(4分)

画线句中的“小舟”与冷月清辉下广袤的沙丘沙海形成对照,/ 苍凉辽阔的环境突显帐篷的微小,表现主人公的孤独;/“小舟”又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想象寒山寺的钟声跨越万里,慰藉主人公的相思之苦。/选择“小舟”作为喻体,能将沙漠、冷月、客船、家乡钟声巧妙联系起来,/营造出深邃悠远的意境。/

六个点,答对一点给1分,给满4分为止。

9.文中“黄蛉”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黄蛉”是全文线索,文中人物的活动以黄蛉为中心展开;“黄蛉”是相思之情的凝聚物,既寄托了主人公对妻儿的思念,也寄托了妻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说明:作为线索的作用2分,作为情感凝聚物的作用2分。

10.本文运用第二人称来指称主人公,请赏析其表达效果。(3分)

本文用第二人称指称主人公,仿佛与主人公就在同一场合,/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也让读者在阅读时更容易产生代入感,/易于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4个点,答对1点给1分,给满3分为止。

11.评析文本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意义。(4分)

本文表现了主人公个人情感与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的融合,在当下社会,有很好的教育和激励作用。生活、工作中,当个人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有所冲突时,我们应当承

说明:评价对象的概括2分,评析的过程2分。担社会责任 ,对事业不懈追求,同时心存个人情感,不忘家人。


2019年北京卷

《北京的“大”与“深”》

议论性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较之别处更能接纳后进           后进:资历较浅的后辈

B.大致都在形胜之地               形胜:外形优美

C.燕赵毕竟是慷慨悲歌之地         慷慨悲歌:激昂悲壮,有英雄气概

D.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             幽闲:清静闲适

【考点定位】理解词义的能力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称北京是与时俱进的,不是专供外人鉴赏的“大古董”,说明作者对北京这座古城的情感态度,不止于怀旧。

B.结尾写道“倾听着这大城重浊有力的呼吸”,作者把北京视为生命体,“重浊有力”显示了北京城的历史感与生命力。

C.多有引用是本文的一个特色,引用老舍的《四世同堂》和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是为了说明北京之“大”。

D.作者多次使用第二人称“你”,是为了与读者建立一种对话关系,便于带领读者感受历史现场,进入生活情境。

【考点定位】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理解重要语句和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19.北京的“大”在文中有不同层面的表述,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从空间印象入手,谈北京城市格局的“阔大”。

B.作者从京畿一带的地理形势,谈京城气象的“森严”。

C.北京的“大”养成了老派北京人“安详宁静”的神情风度。

D.北京的“大”体现在学术气度的广大与文化精神的包容。

【考点定位】筛选整合文章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

20.作者为什么说“你在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请结合上下文具体说明。(6分)

【考点定位】筛选信息题,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1.作者久居北京,对北京文化既有亲切的感性体验,又有学者自觉的理性思考。作者从提笼架鸟的老人、窗外的西山、浏亮的鸽哨声等生活细节感知这座城市的文化精神。试借助这种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来谈谈你对自己所生活的周边世界(如城镇、社区、学校家庭等)的认识与思考。要求:不要透露你所在学校的信息。(7分)

【考点定位】考查学生探究问题,表达见解的能力。

22分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写人类散文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草原的春天”贯穿全文,把呼伦贝尔大草原独特的风光和萨丽娃姐姐的故事有机串连,是全文的线索。(结构线索

B.呼伦贝尔草原春天短暂,气候寒冷,条件艰苦,因此萨丽娃姐姐去了城里,这说明她对草原的情感与老祖母截然不同。内容+情感

C.萨丽娃姐姐是草原新一代牧民的代表,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把草原的花期提前到二月。(形象

D.作者在记叙萨丽娃姐姐艰苦创业,带领其他牧民走上致富之路的同时,赞美了新时代给草原带来的新面貌、新气象、新希望。(内容+情感

E.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生动描摹了大草原上生生不息的物与人;引用民歌民谚为文章增添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技巧+内容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17.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5分)【考点定位】句子的作用

18.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6分)

【考点定位】人物形象;影响。

19.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6分)【考点定位】标题的含义

14分

2018年北京卷

水缸里的文学

议论性散文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我们家的水缸雄踞在厨房一角 雄踞:颇有气势地蹲坐。

B. 一个虚妄而热烈的梦想也展开了 热烈:热闹,眼花缭乱。
C. 爬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正规仙女的模样了 正规:与想象的标准吻合。

D. 卖弄泛滥的情感 泛滥:过度,不加节制。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定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特定含义。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文章第段把水缸比作“傲慢的家庭成员”,形象地写出了在孩子眼里水缸是家里一个了不起的重要角色。

B. 文章第段中“聪明面孔笨肚肠”写出了大人对“我”行为的嗔怪,反映了成人对孩子纯真心理的不理解。
C. 第段承接上文,从对童年生活和梦想的感悟转向对成人好奇心的议论,最后揭示了好奇心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D. 作者很怀念过去一无所有的生活,因为简陋贫困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特别的恩赐,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刺激想象。

【考点定位】本题着重考察文章内容的理解,词语要放回原文理解,如AB,C是句段作用,D是文章观点,要整体把握。
3)文章第③段对河蚌仙女梦想的描述与第④段的童话故事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考点定位】①比较两个段落的不同点;②作用
4)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考点定位】①理解句子的含义;②标题的作用
5)作者说:“凝视水缸是我最早的阅读方式,也是我至今最怀念的阅读方式。”实际上,像这样非书本的“阅读”在生活中多种多样。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对这类“阅读”的体会。要求:写出具体的“阅读”对象以及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考点定位】本题为启示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谈对“阅读”的理解与认识。


2018年天津卷

《虹关何处落徽墨》

议论性散文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文章开头运用“子然一人”“蹀躞”等词语,形象地描写了“我”寻找徽墨时身心疲惫、孤独失落的状态。

B. “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是徽墨式微的原因,“华丽”一词运用反语手法,寄寓了“我”内心的惋惜与不平。
C. 文章写了一位“隐者”,表达“我”对其放弃大城市舒适生活、在虹关与笔墨为伴的敬慕之情。

D. 文章回忆儿时磨墨习书的一段经历,意在强调“我”与墨的渊源,真实亲切,具有生活气息。
E. 文章以寻找徽墨始,以带走徽墨终,首尾呼应,脉络清晰;文字优美,富有诗情画意和文化韵味。

2)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3)请结合全文赏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4)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


2018年浙江卷

汴京的星河

写景类散文

1)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

2)文中画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3)从结构上分析作品为什么先写街、再写人、后写灯。

4)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