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时代与小空间的 命运协奏-郑州日报数字报

 wps0321 2023-03-20 发布于河南

 ♣ 郭 阳

历史葳蕤于地理罅隙,尤其是长篇小说,则是俯瞰历史、地理时空之余对人类灵魂历程的思辨与记录。作者或冷峻剖析,或凌厉批评,或由衷赞叹,或多元反思,或万千感慨,但作品成功与否必取决于能否唤起读者心得意会、掩卷击节。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文学是生活的教科书,巴尔扎克认为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心灵秘史,李福根的长篇力作《清晨雾蒙蒙》让我意识到,历史细节、生活碎片必须用文学的丝线穿成项链,建构为有温度、有深度、有向度的系统,才有生活教科书的分量与价值;而生活在大时代小空间的人们,其命运协奏、精神变迁大约更有资格入围民族的心灵秘史。

李福根出生于河南省商城县,幼年时乡邻深陷贫困无助的场面,烙印在他的脑海内。从入伍当兵开始,他虽然告别故土故人,远离乡村社会,但始终没有停歇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深入思考,退休后花费十年工夫,几易其稿,完成了这部洋洋洒洒百余万字的长篇力作《清晨雾蒙蒙》。

皇皇巨著,如何进入阅读?我觉得“大时代与小空间的命运协奏”是阅读、解析《清晨雾蒙蒙》的关键线索之一。

说“大时代”,是因为这部作品笔起改革开放之初,时间横跨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全过程。说“小空间”,是因为这部作品以“梧城县灵泉河镇”为故事主要发生地,在这座有些逼仄的小舞台上排练、演绎一百多位人物理想信念、爱恨情仇、成功失败、高尚卑劣等多线交织的命运大戏。李福根笔下的灵泉河镇,曾经的面目如同千千万万的中国乡镇——美丽但贫穷,落后、封闭、贫瘠是其低徊了千百年的悲歌。随着生活在大时代的柳林、罗广建等乡村干部,刘大贵、刘栓柱等传统式农民,刘柳叶、董大翠等新时代女性,孙皖西等商海弄潮儿在小空间陆续亮相,跻身“农村如何发展”“农民如何致富”等宏大背景板前,围绕“是一家一户单打独斗还是组织起来同舟共济”“是不择手段个人致富还是帮贫济贫共同致富”“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贪图利益还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等矛盾冲突,展开了思想交锋、路径选择。作品以现实主义手法展现、定格新时期农村社会的沧桑巨变、农民群体的心路轨迹,质朴、鲜活的文字间张扬着作者史诗性叙事、乡土化色彩等审美立场,小中见大、以点概面,小空间中一些人在大时代的人生遭际、命运变迁,其奋斗、挣扎、起伏、跌宕、悲喜,映照的是几十年间中国农村、农民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名”与“实”、“量”与“质”、“得”与“失”的乡村哲学、时代气派的协奏。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细读李福根的《清晨雾蒙蒙》,就可明白中国为什么能够于2021年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清晨雾蒙蒙》用脱贫攻坚的“灵泉河镇”样本,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持续奋斗的情操,镌刻了多位基层干部、商界精英团结当地群众笃实拼搏、苦干巧干的足迹,文学化记录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承诺。可以说,《清晨雾蒙蒙》是李福根用作家的眼睛、作家的笔墨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作出的情真意切、声情并茂的答卷。

李福根是记者出身,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偏爱、擅长写实笔法。这些情愫融入其小说创作,形成了颇具个性气息的作品面貌,比如擅长塑造人物形象,《清晨雾蒙蒙》中的几十位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皆自然鲜活,不落脸谱化、概念化等窠臼。比如擅长写景状物,“梧城县”“灵泉河镇”虽为虚拟,但其山水、田园、风土、人情、方言、饮食等皆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推测其原型一定是信阳地区的某个县、某个镇,一幅有声有色的豫南乡村风俗画呼之欲出。如此写真,如此力避对号入座等风险,诚可见作者之良苦用心。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我不敢预言《清晨雾蒙蒙》一定“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但我敢断定,这是一部自有其风格和价值,值得品读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