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3-3.13-8.5 与同学一起聊读书(四)

 象忆图书馆 2023-03-20 发布于湖北

3.16日上周四,组织志愿者郑重其事地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

活动开始之前,有公益委员与我联络,我有了之前几次了读书的经验,于是想做一个调查,让公益委员收集同学们对如下三个问题的回答:

提前需要麻烦你做个调查工作,问下班上同学下面三个问题:
1,你觉得对自己影响最大或最喜欢的书以及电影?
2,你觉得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3,你一直想读但一直读不进去的书是?

公益委员很认真,询问挑战,是指宽泛的生活中的,还是阅读上的?

我回答是前者,告知我们会根据大家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与统计来确定共读的书,所以需要麻烦公益委员让同学们回答好并做一个初步统计。

公益委员的统计如下:

列出了七项同学们感受到的最大的挑战,我看完后觉得以上所有挑战都与时间管理相关,而翻看帆书APP,与个人成长,心灵相关的上百本书籍,与时间管理最相关的就是《搞定》。

于是选定了时间管理的经典书籍《搞定》系列,作为这次共读的书籍。

我将电子书发给了公益委员,让他转发给参与活动的同学。

我觉得同学们的回答不够认真,反省觉得可能是我的提问太简略,显得不够郑重,于是又进一步修改,并且附上了自己的答案,作为供参与者比对的模板。

修改后的问题以及我的答案如下:

2023316 一起聊读书,学《搞定》    黄渡海

1,你觉得对自己影响最大或最喜欢的书以及电影是什么?(或者看过次数最多的书或电影,或者花的时间最多的书或电影,或者想象自己要去一个孤岛,衣食不愁,也很安全,只是没有人陪伴,无法与外界联系,只能带一本书,一部电影,会是什么书什么电影?)

回答:我觉饿得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是我读初中的时候购买的,我当时按照书中的建议,将十道羊皮卷背熟,经常朗读,里面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对我发生影响,让我生活态度积极不少,譬如里面提到的一个教诲,
他人要求你只跑一圈,要自动自发地跑两圈;
提到的习惯对于成功的重要:
好习惯是成功的钥匙,坏习惯是向失败打开的门

电影则是《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看了将近十遍,一是特别有意思,二是后来自己当老师,觉得电影中的教益特别值得向学生安利,三是主角扮演者阿米尔汗魅力十足,是我最喜欢的演员。


2,你觉得当前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建议可以先将想到的都巨细无遗的写下来,然后按照两个维度进行分类:重要性排序,解决难度排序,最值得花时间处理,考虑的属于相对重要而且容易结局的困难,也可以说这就是关键难点)

回答:综合排序之后,我当前的关键难点是照顾好孩子,促进其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将其重要性排在第一位,容易程度排在第三位,综合得分最高,用22-1-3=18.

3,你一直想读但一直读不进去的书是?(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为什么一直想读?第二是为啥读不进?)

回答:《红楼梦》是其中一本,《红楼梦》被许多学者评价甚高,许多人认为如果只读一本古典小说,就是它了,甚至认为读完《红楼梦》无书可读,只能再反复读。但我读不进去,大概觉得太婆婆妈妈,太卿卿我我,而少了金戈铁马,阴谋诡计,打打杀杀吧。

  1. 4. 你选择阅读的是《搞定》系列第几部第几章节?(建议至少阅读其中一个完整章节,读个3页以上吧),然后用下面三个步骤写下你的收获:1,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2,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3,写下下一步自己怎么运用!建议将第三点贴在显眼的位置提醒自己应用起来。

回答:我选择阅读的是《搞定II:提高工作与生活效率的52项原则》第48章,你没有时间做任何项目。

这一章其实就是说不要自欺欺人,我们常常将长期项目当做永远不会做的愿望清单,如果真的是项目,那么就应该明确下一步要采取什么行动,不管这个行动多么简单,多么微小,这在《搞定》的方法论中特别重要,
它总是强调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要采取行动吗?
行动的目的是什么?
我下一步要怎么做?

根据对于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再将事项列入不同的清单。有些就没有打算采取具体行动的应该放入可能清单中去。

我个人有许多宏伟目标,然后目标越宏伟,就越想要躺平,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下一步我将运用搞定方法论,对于重要的事立马采取最简单的行动,不要拖延。

我之前选定了《搞定II》进行了阅读,分析了背诵各章节标题的记忆法实践:

28-3.8-7.1  记忆与思考《搞定II:提升工作与生活效率的52项原则》

这种三步读书法,我参考的是《这样读书就够了》中的思想:

拆书帮这套对于实用类书籍的拆解学习法,我很受用,并且不遗余力向同学们推广:

---引自《《这样读书就够了》思维导图笔记,7张图了解这本书

https://www./mindmaster/tutorial/how-read-books/?preview=true

公益委员将我的要求转达给同学,并收集好同学的答复,29位同学,有16位做了回复,于是我让这16位同学参与了读书交流活动,另外13位则安排做了其他志愿服务。

我不知道没有回复的13位同学具体是怎么想的,我想估计有如下原因:

1,没有时间回复;

2,要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不想回复;

3,对于读书交流缺乏兴趣。

对于第三个问题,我特别想讨论一番。之前在与同学进行读书交流的时候,也交流过这个问题:

读书是自己的事,还是可以变成多人一起交流的事?

同学们似乎大多数倾向于前者,很少有过后者的经历,这让我不由感慨读书会看似简单,实际上是一个很奢侈的事情。

我理解之所以如此:

1,人们怕浪费时间,如果听其他人主讲,也不知道主讲者是否足够厉害?

2,人们怕增加负担,如果重在交流参与,总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这额外的责任似乎也是不堪增加的重负?

3,人们更习惯接受,接受他人的教导,接受单方面的讲解,那么何必要聚在一起讨论?嫌平素上课还不够多吗?自己听课,看书似乎就够了!看书不就是在与作者进行交流吗?

那么交流的动机何在?

我想无非有三个:

1,创造价值的过程,作为专家,体现优越感;或者通过知识服务而盈利;

2,学习的过程,可以相互切磋,交流讨论,可以实践输出倒逼输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交友的过程,人生难得知己;借书,谈书也是风花雪月的美事。

网上有一句话说:最好的谈恋爱方式就是借书。

林语堂先生也早就说过:男女之间最暧昧的事莫过于借东西,一借一还便有两次见面机会。

借书是文艺青年特别喜欢做的事情,当然文化人也热爱。把觉得给自己带来很多感悟的书,借给异性,两个人还会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

当思想碰撞在一起,产生的火花,会绽放得更美丽。因为大家都听过: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而好看的皮囊始终会被更好看的替代。

落实到现实中去,两个人要想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一定是五官不同,但是三观必须相似。

所以借书的过程,会让男女有了更多约会的理由,还会让人觉得找到了真正契合的灵魂伴侣。

毕竟思想上的交流,始终会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引自《异性之间,频繁互借这三样东西,更容易发生亲密关系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6122486887080558&wfr=spider&for=pc

当然,很多人是不喜欢读书的,有各种各样的借口:

我初中时热衷阅读的小说《奇神杨小邪》,那时我挺佩服主人公的,而现在回头看,主人公很多言行似乎都三观不正,譬如他热衷赌博,因而讨厌书,因为书输同音

回过头来,那么老师热衷于阅读推广又为了什么呢?

估计也逃不脱上述三种原因:

1,创造价值的过程,阅读推广是老师的职责,老师不就是教书育人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类的精神精华集中在书本里,人可以弘道!

2,学习的过程,老师本身也有学习的需要;

3,交友的过程,不过这时大概是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快乐,以及与年轻人交流共鸣,希望未来会更好的追求吧!

做完了上述准备活动,正式开展交流,分成了两组:

第一组五位同学,与之前的读书交流类似:

22-3.1-8.1  与同学聊读书(一)

23-3.2-8.2  与同学一起聊读书(二)

26-3.5-8.3  与同学一起聊读书(三)

不过,这次交流引申了一些话题,讨论了如下两个主题:

1,如何看待门当户对?

这是因为讨论《平凡的世界》,讨论到书中两个人物爱情没有发展下去的悲剧展开的。

2,如何看待学习应试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这是因为一位同学坦言对他影响最大的书就是教科书。

教科书是许多人生发展之路上的敲门砖。

同学们各抒己见,我说的话自我感觉也殊无营养,就是有些回避矛盾,想着两全其美!

喜欢的人喜欢自己,彼此三观相合,门当户对,彼此珍惜!

当然也知道更戏剧化地情节:

美女嫁入豪门;

野心家求事业轻爱情!

成绩稳居上游,考入心仪的学校专业并不费力,

同时广泛阅读,发展阅读兴趣!

当然也知道更普遍的情况是:

两耳不闻传外事,一心只读圣人书!

与升学,竞争无关的书不看;

与升学,竞争无关的情不理;

与升学,竞争无关的事不做。

我那时不也是如此过来的么?

书籍是否被阅读也讲究缘分,缘分一过,也许终身陌路!

我那时翻看长辈书架,看到《简爱》,想阅读一番,被长辈告诫,这与学习无关,等你长大了再看!

长大了,再也没看!

我也不知我损失了什么?或者什么也没损失?

也许我读了后,会变成不一样的我?

或者读了也就忘记了?也无法产生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潜移默化的效果是说不清,道不明的!

我还分享了古典老师要

非常功利地读书!

他大概强调,这样的读书因为目标明确,才更容易有收获,有反馈吧!

只不过功利的目的不一定是升学而已!

我因为讨论,还联想到我自己的关键要务,照料,培养孩子,我很希望孩子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经过与同学的交流,才知道孩子能够放肆阅读的时间其实并不长,也许不过是在小学而已!

初中就面临中考压力;高中更是面对高考压力;好不容易上了大学,看上去获得了自由,但也许又面临考研压力,找工作压力,更面对谈恋爱,玩游戏诸多更容易及时满足的诱惑!

是否还能热爱读书?

常常答案是否定的!

第二部分则是大家一起樊登老师的讲解视频,再分享彼此的收获!

这一部分,我分享了我对于时间管理的深层思考!

31-3.11-6.6 对于时间管理的思考

很多事情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同学们的分享也对我有所启发!

最终还是看,想要时间的人动机是否足够强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