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期喝茶的人,最后都怎样了?研究发现:每天2-3杯茶好处很大

 小天使_ag 2023-03-20 发布于湖南

最近

全省各地的茶农都在忙着“掐尖”

让喜欢品茶的人们激动了一把

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

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那么长期喝茶的人

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

01

长期喝茶的人

身体会有什么变化

2022年,《内科学年鉴》一项涉及50万人的研究表明:与不喝茶的人相比,每天喝2-3杯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3%有关。

而茶之所有这么大的健康魔力,很大程度归功于茶多酚这种成分,它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集合体,茶的涩味也来源于此。

1有助于抗氧化

茶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它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清除人体多余的自由基。研究发现,茶多酚的抗氧化作用比维生素E更强。

×

2帮助降低三高风险

“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茶叶中含有茶多酚、儿茶素和茶氨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可以帮助降低血压、调节血脂和降低血糖。一些研究还表明,长期喝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

3促进肠道健康

肠道菌群一直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大脑”,与新陈代谢、内分泌循环息息相关。

茶对于肠道的作用,其实跟益生元类似。茶叶中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都是维持肠道微生物平衡的好帮手,共同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的繁衍。其中,喝茶对于预防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积极意义也已经被证实。

02

2类绿茶的禁忌人群

不过,茶叶虽好,却不是什么人都适合,尤其是新茶。尝鲜归尝鲜,喝新茶要注意点什么,先来听听浙江医院中医内科主任杨敏春主任中医师怎么讲。

1胃寒者要忌口

一般来说,春茶,特别是早春茶,往往被认为是一年中品质最佳的。在早春相对较低的气温下,茶叶中含氮化合物的合成与积累也较多,所以游离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含量较高。

×

新茶刚采摘回来,存放时间短,含有较多未经氧化的多酚类、醛类及醇类物质,这些物质对健康人群并没有多少影响,但胃肠功能较差的人,尤其是慢性胃肠道炎症患者就不适合多喝。

这些物质对胃肠私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因此原本胃肠功能较差的人喝了新茶就容易胃肠不适,严重的还可能诱发胃病。

每年春季,杨敏春都会遇到几位喝新茶诱发胃病的人。她说,中医的角度来说,有的人的胃偏寒,平日里对于一些寒凉的东西多不耐受,而我们平时强调的新茶多是绿茶,绿茶的新茶一般多是偏寒的,所以才说它有清心去火的功效,所以对于本身胃偏寒的人来说饮新茶并不合适。

2

贫血者不宜喝浓茶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茶叶中有保健功能的主要成分之一。它微有特殊气味,具涩味,对胃粘膜有刺激性,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还会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

所以,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存在缺铁性贫血的人群不能喝浓茶。孕妇需要孕育胎儿,产妇以及其他哺乳妇女需要哺乳婴儿,儿童也需要大量的铁来适应成长,以上人群本身就易患有缺铁性贫血,一般需要进行补铁,而茶中的鞣酸会和铁结合,妨碍铁的吸收,使贫血加重。

同时,由于新茶中的咖啡因、活性生物碱以及多种芳香物质的含量较高,易使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大量饮用新茶后,有些人会有头晕、心慌、四肢无力等“醉茶”现象,特别是对神经衰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影响更大。

×

因此,对于患有以上疾病的人群,建议将新茶购买后进行适当的存放,让茶叶得以自然氧化,可以减少对胃肠道、心血管等系统的刺激。

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用保温杯泡茶。因为高温、恒温的浸泡环境,会大量破坏茶叶中的维生素,同时由于芳香油大量挥发,茶碱和鞣质等大量溶出,不仅降低了茶叶的营养价值,还容易使茶水变得苦涩乏味。据现代医学研究,喝淡茶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即使想喝茶,也应注意“淡茶温饮”。

03

新茶保管要避光

有经验的茶农一般都会在新茶制作好后,将它们存放半个月左右,让茶内的酚类、醇类物质进一步氧化,再拿出来喝。这样一来,不但不会强烈刺激肠胃,茶叶的香气、滋味也更为醇厚。

另外,选购春茶时也需要注意。挑选春茶时不要买水分含量高的,那种摸上去潮潮的茶叶非但不容易保存,还会发霉,滋生细菌。

既然如此,要怎么贮藏春茶呢?

木炭贮存法

取1公斤木炭装入小布袋内,放入瓦坛或小口铁箱的底部,然后将包装好的茶叶分层排列其上,直至装满,再密封坛口。装木炭的布袋一般每月换装一次。

冷藏贮存法

将含水量较低的新茶装进铁制或木制茶罐,罐口用胶布密封好,把它放在电冰箱内,长期冷藏,温度应保持在5℃。另外,茶叶要放在较高的通风处,不要让阳光直射茶罐。每次买茶量以一个月能喝完为佳,贮藏太久的茶叶风味也会受损。

(养生大国医转自浙江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