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社工危机介入解决独居特困长者困境

 快乐英平 2023-03-21 发布于江苏
文/郑州市金水区华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李晓丽【整理摘编:时英平】
 
一、案例背景
刘伯,男,64岁,未婚,独自居住,系特困分散供养人员。服务对象身体不好,患有胃病、脑梗、骨质疏松症、颈椎病、冠心病,行动也不太方便。居住地较为偏僻,周围只有4户人家,其中2户为特困老人,另外两户邻居经常不在家,支持系统比较薄弱;由于年龄大、没有劳动能力,收入来源只有政府特困供养人员补贴;日常生活较为简单,也很节省,因为身体不好,平时的开销都花在医药费上。
刘伯性格还算温和、开朗,但是身体的现状让他陷入了消极的状态,孤苦伶仃,感觉以后生活没有意义等情绪席卷而来,吞噬着他的乐观,面对这样的状态,服务对象害怕自己在家“走”了也没人发现。

二、分析预估
(一)服务对象的问题分析
1.生理层面:服务对象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不断衰退,患有多种疾病,腿部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一直疼痛,造成行动不便,这次出院后浑身骨头疼痛难以忍受,失去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
2.心理层面:由于长期生病,本次住院效果不好,导致服务对象产生心理的不适,处于焦虑、无助状态。服务对象出院后浑身疼痛,不能下床,失去自理能力,心理上产生消极轻生的念头,觉得现在自己生不如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服务对象觉得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心理上自卑。
3.照顾层面:服务对象自我照顾和家庭照顾能力薄弱,生病住院都是自己一个人,甚至做手术时也是自己,无人照顾;虽然监护人是侄子,但是工作忙,关系不融洽,没有人前去探望,缺少关心,支持系统比较薄弱。

(二)需求分析
社会工作者在观察、走访服务对象及上门了解基本情况和需求,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需求评估,并总结归纳服务对象需求:
1、社会工作者通过链接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送医服务,解决生活照顾问题;
2、帮助案主获得情感支持,解决生活照料问题;
3、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其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心。

三、理论依据
1、危机介入模式
危机是指一个人的正常生活收到意外危险事件的破坏而产生的身心混乱的状态。危机介入模式就是针对服务对象的危机状态而开展的调适和治疗的工作方法。危机介入模式有着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和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的特点,在紧迫的时间中,危机介入模式要求社工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身心状态,了解服务对象的诉求。
本案例中刘伯伯的危机表现为身体突然不适想住治疗院,需要社工及时介入并迅速做出危险评估,坚持生命优先原则,紧急送医,保障长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出院后仍然感觉浑身骨头疼痛不知如何是好,身体和心理上出现危机。 

2、社会支持理论
社会支持理论指的是通过一组个人之间的接触得以维持社会身份,并且获得情绪支持、物质援助和服务、信息,与新的社会接触的理论。以社会支持理论取向的社会工作,强调通过干预个人的社会网络来改变其在个人生活中的作用,特别对那些社会网络资源不足或者利用社会网络的饿能力不足的个体,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给他们必要的帮助,帮助他们扩大社会网络资源,提高其利用社会网络的能力。
本案例中,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系统薄弱,导致无法独自处理自己遇到的困境,我们需要丰富其支持网络,帮助今后更好的面对和处理自己的事情。

四、服务目标
总目标: 社会工作者通过链接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送医服务,解决生活照顾问题;帮助案主获得情感支持,解决生活照料问题;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其积极面对生活的信心。
具体目标:
1.服务对象心脏不舒服,需紧急送到医院救治;
2.调解案主与监护人之间的矛盾,促进相互沟通、了解,帮助其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3.动员近亲属,妥善解决其基本生活和日常照料问题;
4.引导案主排解负面情绪,为其提供心理支持,舒缓案主担心因病情严重不能照料自己的心情。

五、服务计划实施过程
1、紧急介入,解决就医问题
2022年10月28日晚上7点,社工接到案主的电话,告诉社工自己心脏不舒服,想去医院治疗,但是天色太晚,没有交通工具。社工简单了解了案主目前的身体感受,并迅速做出危险评估,坚持生命优先原则,立马链接一位男性志愿者,陪同社会工作者到案主家中整理住院所带物品,并送其到医院接受治疗,以免耽误服务对象的病情,保障长者的生命安全。社工紧急介入解决就医问题。案主在社会工作者的帮助下住进了市中医院住院治疗,因为疫情原因社工不能进入医院,后期一直通过电话探访的方式关心案主,了解身体恢复情况。经过14天的治疗,于11月10日出院回家。通过与案主交谈以及向社区了解情况,了解案主的实际情况和主要需求,确定接案,签订个案服务协议,初步建立专业关系,并共同制定介入目标及计划。

2、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社工到服务对象家时,老人虽然刚出院,但是脸色苍白,浑身骨头疼痛,难以忍受,腿脚都抬不起来,根本都坐不起来。突然的疼痛使案主感觉还不如死了算了,处于无助、恐惧等身心混乱状态中。这种无力感、无用感不利于服务对象的康复,因此需要社工给服务对象输入希望,让其恢复自信,重新找回动力。通过与案主交谈以及与其主治医生沟通,全面了解身体情况和病情,医生说除了心脏上的问题,其他均不是很大的问题,刚出院需要好好修养,引导案主放下心结,疏解内心的恐慌,按时吃药。

3、提供家庭调解服务
案主为特困供养分散人员,如果生活确实无人照顾,政府可以为其提供集中供养,住进养老机构,但是案主表示不愿意去。针对案主的需求,社工与案主及监护人分别谈话,深入了解案主与监护人之间的矛盾及矛盾产生的原因,通过第三方立场分析他们之间的情况,帮助他们理性思考,并进行有效沟通,调解案主与监护人的关系,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积极面对困难,重拾生活的希望。在服务过程中,社工发现案主与监护人的家庭纠纷深远,导致了案主无人照顾问题,因此社工从中协调家庭关系,增强支持系统。通过与服务对象的监护人、侄媳妇及所在村民政专干沟通,考虑到案主刚出院,生活不能自理,在此期间监护人要对其生活上给与照顾,每天至少有1人陪伴案主身边,照料日常生活,缓解其焦虑;并为其提供一日三餐和洗洗涮涮,缺少的生活用品也要定时采购,一直到老人身体恢复能自理为止。后续监护人每隔10天要给案主打次电话或到家里探望一次,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有依靠,有人关爱,心理上得到满足,心情开朗了,病情自然好的快,三方均同意,口头协议达成。

4、服务评估,回访跟踪
在服务对象危机解除后,社工回顾介入过程,帮助案主了解自己的改变,让案主意识到自己的能力。通过分析现状,案主对本次个案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馈,社工与案主协商结案处理,舒缓案主因为个案结束产生的悲伤情绪,进一步提升案主自我改变的信心。并告知案主虽然个案结束,但后续如需要其他的服务也可以随时找到社工。

六、总结评估
经过社工介入,在支持体统上服务对象与监护人和亲属恢复联系,重建了亲属的社会支持,对生活的态度也变得积极。其侄媳妇表示在服务对象身体恢复前一直为他送饭,营养搭配均衡,隔几天也会把老人的衣服洗干净,服务对象对此很满意,心理上也得到安慰,对生活的信心增加。
社会工作者在跟进服务中,了解到服务对象原本的病在心不在身,在此改变的基础上,为服务对象心理疏导,不断的鼓励和陪伴服务对象,像家人一样给与服务对象关心,让其不要在胡思乱想,在身体、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多找邻居、朋友聊天,增加融入社会的机会。服务对象对目前的现状很满意,紧急介入的目标已经完成,达到了结案的条件,双方同意服务结束,社会工作者嘱咐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锻炼身体,如果有需求可以联系社会工作者。

服务对象在社会工作者的介入下,消极情绪逐渐降低,渐渐变得不再焦虑不安,平常社会工作者也会电话跟进,上门与老人聊天、陪伴,让服务对象感受到温暖,建立积极生活的信心,不再胡思乱想。 

七、专业反思
1.本个案中,社工刚开始接触时太主观的判断,感觉老人独自一人,和亲戚关系又不好,想让刘伯通过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住进养老院,这让服务对象一度感到很担心;所以在今后的服务中,社工要以服务对象为主题,不能带有太多的个人意念,以服务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要始终保持着接纳、尊重和同理,深入服务对象的生活,给与服务对象理解和尊重。
2.服务对象的身体恢复需要时间,社工需要持续关注,定期回访、及时跟进了解服务对象的恢复情况;
3.在现代社会,社会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老年人养老问题,因为一些农村地区老年人的观念还是比较保守,不愿意去养老机构,所以居家养老服务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加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