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画家杨林: 行走山水间之情满崂山

 蓝鹰书院 2023-03-21 发布于北京

图文/杨林

         


记得第一次到崂山写生,是约40年前的1983年了。
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去刚刚考上的大学(现在的青岛大学)学习美术专业,由此开启了我人生中新的里程。从遥远的南方小城,来到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刚到学校报道的第一天,辅导员就告诉我们:你们这几天抓紧准备一下,开学第一次专业课是色彩写生,张和荣老师要带你们去崂山写生半个月。
我十分吃惊,心想还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啊!在那样一个年代,第一次出远门求学,就得到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崂山写生机会,心里十分激动,久久难以平静。
那次是色彩写生,虽然那时我对于写生的认识和理解还知之甚少,但兴奋和求知欲让我还是收获了很多,更有一种单纯的从没有过的快乐。那是崂山最好的金秋的十月,丰收的果实挂满了山野,大自然毫无保留地把最美的色彩涂抹在大地上。
我第一次在野外的山地草枝上,看到了欢快鸣叫的蝈蝈,也第一次在山野中看到年长的樵夫背着大捆的柴木,蹒跚地走在山中小道上,让我不禁想起父母培养我们的艰辛!记得当时我立即停下了手中的画笔,远远看着老者沉重地一步步走向茂密的林间小道,直到消失在我的眼中,我才回过神来。
晚上回到宿舍,我就立即给父母写了很长的一封信,信的内容虽已无法记清,但是对父母的那份养育之恩的感激,却永远难以忘怀!往事历历在目犹在眼前......
如今,当我再一次来到来到崂山写生时,已经过去了将近整整四十年,我也即将到了要退休的年龄,人生又即将开启新的历程。
崂山是燕山山脉造山运动时期,从海底拔起,并不断生长升高演变成耸立在黄海边的一座灵山,而且是我国沿海岸的最高的山。老同学开着车载着我,沿着崂山最美的一段海岸线,一路欣赏着山海相溶的自然之景,很快就来到了我们这次写生的集结地崂山黄山村。
黄山村的名字和安徽的黄山相同,仔细观察这一段崂山的山石结构和安徽的黄山,还真的有几分相同之处,都是大块花岗状,呈淡土黄色,适合大披麻的皴法表现,块石结构简练单纯,与茂密的植被形成疏密有致的笔墨变化效果,只是没有黄山的俊秀挺拔,更多的是屹立在海边,长年经历着风吹雨打后的圆润、朴实与苍厚。
历代很多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了佳文美作,如李商隐“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柳亚子的“海上神仙事渺茫,崂山金碧尽辉煌。燕齐迂怪君休诮,谡谡松风夹道凉”等等,因此也就有了崂山是海上仙山的美誉。
         
村子坐落于崂山东麓、王哥庄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南十余公里的地方,东面临崂山湾,隔海与大管岛、狮子岛相望,西依黄山崮,南邻黄山口村,北邻长岭村,整个地势西高东低,村子不大却也有百十户人家。整个村子依山而建鳞次节比,层次丰富,漫步村中还可见很多保存非常完整的老的石头建筑,可见这个村子是有历史的。
小村干净整洁,处处可见现在村民生活的富足,山村建筑也很有特色,红色的瓦面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远远望去极具海边浪漫的特色,还有一点异国他乡的情调。
虽然我对40年前的崂山已经淡忘,但可以肯定的是眼前的一切跟那时已相距甚远,也和我长期居住的南方,差距极大,色彩更为丰富,特别适合写生创作。因此,每年不同的季节,全国各地很多艺术家都来此写生创作,是全国非常著名的写生基地。
我们这次写生是住在紧临海边的一处艺术家写生基地,基地是一组二层的临海小楼。二楼有个很大的平台,站在平台大海离我只有数十米远,能够闻到海的味道,睡在房间里就能听到大海的波涛声,而且这里还是黄山村停泊渔船的小港湾,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地听海观涛,看日出日落。
每天晚饭后我总是傍着大海,在渔港边散步,任由海风吹拂,正值暑夏,但每每这时都会凉意渐生,实在是不负避暑胜地的美誉啊!漫无目地望着大海,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此时正是休渔期,港湾中停满了各种木制的老式渔船,渔船随着海水的涨落随意摇荡着,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写生与创作的欲望!每天抬眼就是这大海与渔船,还不时地见到前来修整渔船的渔夫,这是多好的生活场景!
而且这种海中的鱼船和南方淡水渔船,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海渔船虽然不大,但造型结构更显坚实,因为常年在大海中任由风吹浪打海水浸渗,船体上随处可见海盐长年浸泡、渗透所留下的白色痕迹,所以显得粗旷大气而厚实,犹如北方的汉子,性情耿直,刚劲有力,让我不能不为之动容!因此,在这次不多的写生时间中,我拿出了很大的一部分时间,专门去表现这个港湾中的渔船。
           
写生的时间过得似乎很快,思绪伴随着我的画笔,一幅幅海边渔船的写生作品也畅然纸上。面对这些海边渔船写生,我也是第一次,以前就曾经在很多网络的图片中,看到过类似的场景,就有过写生的想法,今天当我面对这些渔船时,用中国画怎么表现?
我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去大胆的表现这些木质渔船的结构特点,如一块块船板,直接就用不同的墨块墨线去勾画,有点没骨的意趣,再利用中国画墨色的枯、湿、浓、淡变化,表现出渔船独特的结构和造型,虽不尽满意,却有着源于生活的生动自然,更是大幅作品创作不可多得的素材。
把生活中最美好的感动、感悟,转换成笔墨记录下来,这只有写生才能做到,这也是写生的意义所在,古人的所思、所想、所创也一定少不了这样一个过程,才为我们今天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和形式,今天我们更应该抓住这样好的条件去体悟,去创造。
海边的崂山,海雾因海风影响,时聚时散变幻莫测,山峦叠障,群峰迤逦间,有时在这个山口有雾,在另外一个山口却晴空丽日,实有沧波拍岸起,云舸自天回之意境。
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说:“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冶,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山春夏看如此,秋冬看又如此,所谓四时之景不同也。山朝看如此,暮看又如此,阴晴看又如此,所谓朝暮之变态不同也。”此所写之景,正是崂山四时朝暮、极尽变化的美景。
           
坐在海边吹着海风,大海波光粼粼,思绪时不时地回到40年前我在青岛上大学时的点点滴滴。那是一个青春浪漫、满怀激情的年代,对生活充满了幻想和希望,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渴望。
在青岛学习的四年中,我有幸跟随山东著名的画家张鹏、宋新涛、蓝立克等诸先生学习中国画,今天想来那样的机会和收获是多么的难得,为我今天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我与中国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懵懂走向成熟,并坚定了我走中国画创作的决心。
崂山山石在结构上,似乎在某些方面跟黄山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简练概括,穿插在山石间的树木与简练的山石结构,形成虚实相间的对比关系,也似乎和渐江大师的画意有着某些切合点。
在这里写生,就要很好的运用中国山水画写生的观察和透视方法,多视点地观察,走到哪,画到哪,大胆挪移,有机取舍,变形夸张,根据画面的需要去组合变化,我在这次写生中不断地尝试和运用。
这些写生中应该注意的法则很重要,自由度很大、这就是散点透视的好处,完全不被西方的焦点透视所困,否则就会被自然所困,在崂山写生这些更为重要,因为崂山取景,有些山石还有山体的块面比较大,而如果完全不分轻重地如实表现,画面就会显得比较板实,需要人为地淡化虚化使其空灵,这样画面才更有美感。
这就要求必须具有一定的传统水墨技法作基础,构图还要心里有数,这样在山水画写生中就得心应手了,写生多了,看的多熟记在心里的构图也就多了,写生就会信手挥洒,逐渐地进入一个自由的艺术境界,这也是我今后写生创作中,需要注重和坚持下去的。
            
夏日的崂山游览的人不多,找一处僻静的上山小道,于半山腰处,坐下来便是一处非常入画的写生之处。山水写生之乐便是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在崂山写生自然少不了这样的感受,不走进大山中去写生,是很难把握住山水的灵魂的,不到崂山写生也就无法把握崂山的灵魂。
因此当你背起行囊走入山水的时候,你便到了与尘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置身于其中,静静地,听鸟唱虫鸣、飞瀑喧泄,观山花盛放,云起云落,感受着天人合一,此时信笔挥洒,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是何等地超然与自在啊!愿大自然如此美好而慷慨的馈赠,有更多的人能够品尝和享受!

 

崂山,我艺术信仰启蒙的地方,而艺术的妙境不就在这仙山的苍茫云海之间吗!


癸卯春杨林忆于芜湖

杨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工程大学副教授,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冷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冷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冷印社)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