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实的董卓到底是怎样的人?跟宦官一样,都是被豪族打败的人

 瀑河泉水流 2023-03-21 发布于广东

汉末三国是军阀时代。州级军阀、郡级军阀、县级军阀,不计其数。

但第一个军阀应该是董卓。

董卓之前,领兵的将军已经有了话语权,但还不算军阀。在国家,将军要听朝廷的;在地方,将军要听太守的。他们只是豪族、宦官以及外戚这三大势力的工具打手。

图片

公元168年,外戚与豪族建立联盟,并着手诛灭宦官。外戚和豪族手里有兵,宦官手里也有兵。所以,这两伙人就在洛阳兵戎相见,搞起了火拼。

本来双方势均力敌,谁也灭不了谁。

而恰在此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被召入京,而且带了一支身经百战的边防精锐。这时候,张奂站队宦官,然后宦官赢了。

所以,站在政治舞台中央搞权斗的,是豪族、外戚和宦官这三伙人。武将的意义,仅是被拿来当刀子用。要么被宦官拿过来砍豪族,要么被豪族拿过来砍宦官。

董卓之后,权力游戏发生了彻底变化。

因为刀子长了脑子。在朝廷,直接变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实权派;在地方,直接成了豪族支持下的军事代理人。

于是,军阀时代开启。

所以,对于汉末三国这段历史,董卓很重要。

董卓是凉州陇西人。父亲董君雅,做过缉捕“盗贼”的县尉。

县尉的官不算大,但缉捕“盗贼”的职业很重要。因为这是武职。再加上凉州出将,所以董卓要算武将世家。

之所以凉州出将,是因为地理气候。

图片

这地方处于游牧与农耕的过渡地带。搞农耕可以,但相比中原却土地贫瘠,产不出多少粮食;搞游牧也可以,但相比草原却还算丰饶,撒点儿种子也能长出庄稼。

于是,凉州人“鞍马为居,射猎为业,男寡耕稼之利,女乏机杼之饶”。

在汉帝国统治下,凉州是可以出优质兵源的地方。东汉与羌人的百年战争没完没了。所以,凉州不仅是东汉的兵源之地,还是东汉将源之地。“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关西就是凉州。之前提到的那个护匈奴中郎将张奂,便是凉州敦煌郡人,跟董卓是大同乡。

“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是说董卓臂力过人,身负两弓,且在骑马奔驰之际能够左右开弓射箭。董卓非常能打。

“(董)卓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为羌胡所畏”,是说在胡汉杂居的凉州地区,董卓是民间领袖的狠角色。董卓镇得住羌胡。

所以,董卓这种人想不出头为将都难。

在凉州,董卓做过兵马掾。兵马掾这个职位,一般设在边地州郡的刺史、太守帐下,大概相当于参谋长加主力团团长。打仗前,参谋策划;打仗时,冲锋陷阵。

如果董卓一直在凉州混,那他大概率不会有啥出息,当到太守的可能性都不大。在东汉那种卷到崩溃的时代,董卓当不了安禄山。

但这时候,豪族与宦官已经斗得不可开交。所以,一向歧视武将的豪族士大夫也要在军中培植自己的人马。于是,董卓这种人就有了机会。

先是,“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董卓与四世三公的袁氏豪门拉上了关系。

再是,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不仅成为皇帝的禁卫军,而且还跟了同乡张奂。

图片

这个先后顺序不好说,因为史书记载比较乱。但董卓肯定是跟张奂、袁隗这些人拉上了关系。所以,一通折腾下来,董卓不仅开阔了眼界格局,而且丰厚了政治资源。

之后,也就一路坦途、风光无两,正式进入职场快车道。

很多人有能力、也努力,但就是一直默默无闻,“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原因是没能遇到愿意招揽自己、提携自己的组织“权臣”。

组织中的“权臣”,之所以超越骨干,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势力。有了势力就要培植势力、扩充势力,组织中的权臣必须建立自己的权臣“组织”。然后,就一定要把自己的人放在关键位置上。这时候,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才会被无限放大。至于放大多少,既要看个人素质又要看“组织”需要,但关键是“组织”需要。

所以,董卓找到了组织。

公元168年,董卓因跟随张奂平定羌人叛乱而被拜为郎中。只有跟着大人物,小人物的业绩才会被发现。

随后,董卓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虽是县令,却也超过他爹董君雅的县尉,相当于入流。

后来,转任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校尉这个官阶,已经不低。在中郎将还没泛滥的时候,校尉仅次于将军。而将军一般不常设。

在天山以南,混了没多久,董卓就丢了官。至于怎么丢的,不清楚。

但是,随即东山再起,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然后出任并州刺史和河东太守。刺史是六百石的官,太守是两千石的官,到太守一级,就算高官了。

在并州,董卓的主要工作是打仗。“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因为并州跟凉州一样,都处在中原和草原的过渡地带。胡人进来骚扰中原,中原出去扫荡草原,都绕不开这些过渡地带。

图片

董卓之所以丢了官再复官,除了因为权臣加持,关键是自己争气,敢去打仗也能去打仗。

虽然史书把他写得一塌糊涂,但这家伙打仗的水平不会那么不堪。董卓被定性为乱世“罪人”,那什么功绩、能力都会被描得不堪入目。但是,不用看战绩,单看职官,就能发现问题。如果董卓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他不会一直往上升。

黄巾起义爆发后,董卓又升了官,拜为东中郎将,被朝廷派去平定黄巾起义。这一仗应该是没打好,董卓被免了官。

但时势造英雄,凉州的羌胡人又造反了,而且声势还特别大。

于是,东汉朝廷重新启用董卓,任命他为中郎将,做左车骑将军皇甫嵩的副手,到平定凉州叛乱。

中郎将,位在将军之下,高于一切校尉。所以,走出凉州的董卓一直走职场快车道,升官的速度要多快有多快。

“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皇甫嵩)与董卓耳”。这说明董卓的地位已经跟名将皇甫嵩大体平齐。

官位、地位、权位很重要,但比之更重要的是根据地。

东汉朝廷的豪族士大夫之所以嚣张到怼皇帝,不是因为这伙人学问大、脾气大、道德感爆棚,而是因为这伙人都是豪族,具体是点儿说是地方豪族。他们在东汉的地方州郡都有势力。即便跟皇帝闹崩了,也能到地方作威作福,甚至连朝廷正式任命的郡守刺史都不放在眼里。

董卓从并州回到凉州,就相当于回到了根据地。

在朝廷收割了影响力,在地方回到了根据地,董卓相当于脱胎换骨、等级提高。相比朝廷委派的将军,董卓在凉州有根基;相比凉州的土鳖武将,董卓在朝廷有人脉。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董卓拜为前将军,相当于东汉的二级重号将军。这已经是了不得的位置。

图片

同时,在平叛过程中,董卓因功被封为斄乡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和关羽先后被东汉朝廷封了侯,但这哥俩都是亭侯,比董卓差了一级。而且,后来的封侯拜将已经烂大街,含金量完全没法跟董卓比。

又是朝廷将军,又是凉州土豪,董卓的高光时刻非常耀眼。但东汉朝廷却害怕了。董卓造反咋办?

朝廷相信的官,是那些正途出身的官。

要么你是豪族出身,然后凭能力升到一方封疆,那朝廷不担心;要么你家是外戚,然后平步青云升到一方大吏,甚至把持朝政,那也无所谓;要么你家特有钱,跟宦官还眉来眼去,然后花钱向皇帝买个大官当当,这也行,比如曹操他们家。

而董卓这种野蛮生长的官,非常让朝廷劳神费力。

朝廷一定会对付董卓。手段是现成的,而且早已烂熟,那就是明升暗降,升董卓为九卿中的少府,让他离开军队、离开凉州。

但是,董卓不答应,认为少府这官太小。我都是前将军了,怎么就给个少府当。少府不当,那就当州牧,朝廷调董卓去并州当州牧。

“及灵帝寝疾,玺书拜(董)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你董卓离开凉州、交出军队,然后到并州当个名副其实的封疆。

但董卓不答应,死活不离开军队。

这时候,董卓已经具备军阀属性。朝廷调不动他。董卓既不交出军队,又不接受朝廷任命。但还是给了朝廷面子,他带兵到河东郡驻扎,算是离开了老巢凉州。

难道朝廷就一点儿办法也没有了吗?

肯定有办法。凉州不是还有皇甫嵩吗?所以,朝廷就让皇甫嵩收拾董卓。但皇甫嵩太怂,不敢去惹董卓。

如果仅是如此,那董卓也成不了气候。时间还长,朝廷的手段也有的是。如果实在扳不动董卓,那大不了继续让他去做个凉州军阀。董卓再彪悍,也不至于带兵打朝廷。

但是,朝廷自己出问题了。

豪族与外戚又搞了联盟,再一次联合起来收拾宦官。这跟公元168年那次一样。

上一次,外戚代表是大将军窦武、豪族代表是大名士陈蕃,这俩人虽然说不上高明,但智商还在水准上。如果不是半路杀出一个护匈奴中郎将张奂,最起码也能跟宦官打个平手。

但这一次,着实不够高明,还没开始行动,何进就主动送了人头。但名士代表袁绍还算敢作敢当,直接杀进宫去,给宦官来了个团灭。

图片

其实打成这局面也行。

虽说三大势力,豪族、外戚和宦官,但实际上也就两大势力,豪族和宦官。外戚跟武将一样,也是工具人,要么被豪族利用、要么被宦官利用。

但这一次还有更蠢的操作。

因为吸取了上次张奂入京的教训,所以外戚和豪族联盟就提前调董卓、丁原入京。这俩人各自捏着一支边防精锐。两支边防精锐在手,还愁打不过宦官吗?外戚和豪族联盟当时就是这么想的。

但上一次是势均力敌,这一次是实力碾压,你召董卓、丁原入京干嘛?所以,这次政变的操作水准要多脑残有多脑残。

然后,外戚死了、宦官团灭,豪族手里也沾了血。就在这个时候,董卓入京了。然后,干干净净的董卓自然成了东汉朝廷的话事人。我最干净,从没参与你们的肮脏政变;我拳头还硬,就我这支军队能打。

不是还有丁原吗?

董卓跟吕布肯定是老相识。否则,杀死丁原后,董卓也不会让吕布给自己当贴身保镖。于是,局面就成了吕布反水、丁原授首。而且,在吕布的配合下,董卓还收编了并州兵。

图片

到这个时候,啥也不用说了,刀子不仅长了脑子,而且正式主宰东汉朝廷。董卓成为东汉朝廷的最强实权派。

董卓这个实权派,到底是怎么把好好的东汉朝廷给折腾废了?

其实,董卓根本没想折腾东汉朝廷,而是想着怎么再造盛世。我们老董家也当回执政,然后你们大家都好好干,咱们重新拨乱反正,这多好?

那怎么才叫拨乱反正?

干掉宦官、拥护豪族,即所谓的“亲贤臣、远小人”。诸葛丞相也会按照这个方针施政。

“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鈇锧,诣阙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

董卓会同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起上书为陈蕃、窦武这些人平反昭雪。平反昭雪就是拨乱反正。董卓向所有人摆明了态度:自己站豪族、反宦官。

同时,还彻底结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害,大量启用被“幽滞”的名士。所谓名士,就是豪族士大夫的代表。不可能是个豪族都能当官,只有豪族中的名士才能代表豪族去当官。而所谓“幽滞”名士,主要是那些受党锢之祸影响而不能入朝当官的豪族名士。

董卓的根据地是凉州、董卓的基本盘是军队。所以,凉州兵才是董卓的支柱力量。那董卓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支柱力量的?“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将是中郎将,校是校尉。董卓的自己人,也就勉强做个中郎将、校尉。

所以,相比外戚、相比豪族,甚至相比宦官,董卓这个权臣最为大公无私。

史书上大量描写董卓怎么为非作歹,好像这家伙一件好事也没干。但我们要注意史书是立场先行的。董卓的很多事情,一定怎么不堪怎么写。

但官职这东西没法乱写,当时封了了什么官就是什么官,相关人物的列传都能交叉印证。如果董卓坏事做尽、好事全无,那李傕、郭汜这些人拜个九卿,怎么不行?但是,董卓并没有。

这说明他是真心想跟豪族士大夫合作的。甚至,袁绍这些人逃到关东,董卓还要追着封官。而袁绍这些人也非常有意思,董卓封的官必须要当,但当了官就反董卓。所以,董卓封了一堆反对自己的官。

这些人之所以一定要反董卓,根子上的原因就是:你董卓不是自己人。所以,董卓就是再怎么委曲求全也不行,关东地区的反董联盟还是建了起来。

朝中的豪族大夫暗流涌动,比如王允这些人;地方的豪族名士翻江倒海,比如袁绍这些人。可以说,董卓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内外交困,除了凉州兵,放眼望去,哪哪都是敌人。

当然,董卓也有自己的问题。有些黑历史也不是瞎编的。最授人以柄的事情,就是换皇帝。本来汉少帝刘辩当皇帝当的好好的,董卓非说这孩子太傻,然后换上了聪明可爱的汉献帝。

图片

一个是因为董卓太任性,我当权臣就必须要换个跟我水准差不多的皇帝;

二是因为董卓不讲政治,这时候必须一切求稳,哪能没事找事换皇帝?

在关东诸侯的极力讨伐下,董卓竟直接不玩了,烧了洛阳、躲到关中。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但是,董卓无处可躲。

朝中的豪族名士也看不上董卓,王允一撺掇就争取到了同乡吕布。王允和吕布都是并州人。然后,一报还一报,你董卓杀死并州系的老大丁原,那并州系的吕布也要杀死你。

但捏着当时最强精锐的董卓,为啥就被关东诸侯逼得逃跑?

一个原因是董卓要保本。自己已经捞足了好处,这时候要权有权、要名有名,关键是要钱有钱,那就不要再争了,保本为上。要知道董卓他们家,祖上从来没出过他这么大的官。此时的董卓,已经光宗耀祖。

另一个原因就是收编并州兵之后,内部矛盾非常头疼。

凉州兵和并州兵合不到一起来。所以,跟关中诸侯打仗,有些个败仗就非常无厘头。“卓遣将胡轸、吕布攻之。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董卓让胡轸和吕布去打孙坚。但仗还没打,自家军队竟玩了个炸营,然后自相溃散。所以,这仗就没法打,董卓赶紧能躲就躲。

董卓的失败,跟宦官的失败,其实是一回事。

他们都是被豪族所打败。当时的豪族已经非常强大。即便把宦官、外戚,甚至东汉皇帝都捆在一起,也未必是豪族的对手。此后形势不可避免地走向豪族政治。中间虽然有反复,但大趋势一直没变。

但经过董卓这么一折腾,本就废了半条命的东汉朝廷也就彻底一命呜呼。

自此以后,汉献帝和他的长安朝廷、洛阳朝廷以及许都朝廷,仅是摆设而已。而没有了统一的朝廷,天下正式进入军阀割据时代。但是,军阀割据的底层逻辑还是豪族。所以,这伙人一定还要走向前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