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中有味道都分别代表什么?

 胡萝卜家园 2023-03-21 发布于河北

我们吃五谷杂粮,尝遍世间百味,有时候不吃这类的食物,反而嘴里突然出现这些味道,比如:酸、甜、苦、辣、咸、各种味道,这些味道出现都意味着什么呢?   还有就是如何调理呢?今天主要介绍这方面的问题。

一,口甘:嘴里整天觉得很甜,似乎吃了甜的东西,有余味一样,其实出现这种口感,是脾蕴湿热,《内径》称之为“脾瘅(单)”,谓之,“治之以兰”这里的兰指的是佩兰,佩兰能芳香醒脾,利气和中避秽。

一般用佩兰15克,藿香10克,栀子10克,车前子10克,四味药泡茶饮用,连续服用一周,这四种药相合,芳香化浊,清热利湿并举,使中焦湿化热清,升清降浊则“脾瘅”口甘的症状消失,自愈。

注:若口内有烂苹果味道,不宜使用本方法,须按中医辩证方法诊断。单纯口干而舌苔少津者亦不可用本方。

二,口苦:胆热或肝热证,多见口苦,《黄帝内经》称之为:“胆瘅”,说,此人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

用龙胆草10克,车前草15克,生地黄10克,栀子10克,柴胡6克,泡水代茶饮可加少许冰糖,每日喝1000--1500ML水,一周为一疗程。此方法简单易用,效果好,龙胆草清肝胆实火,还可清下焦湿热,车前草能清肝热,利水湿,栀子清热降火,利湿除烦,导热下行。肝主藏血,肝胆有热,易耗伤阴血,故加入生地黄以滋阴清热,标本兼顾,柴胡引诸药入肝胆经,可使药效发挥淋漓尽致,泻中有补,利中有滋,肝胆实火得清,口苦自愈。

注:正在发烧的病人不宜用本方,烧退自可解除口苦口干情况。

三,口辣:口内有辛辣味道,常伴有舌上有麻辣感,或者夹有腥气,这些都是肺热所致。

用地骨皮15克,桑白皮15克,桔梗10克,炙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可加入适量蜂蜜,7天为一个周期。

此方法重用桑白皮以泻肺中郁热,地骨皮泻肺中伏火,兼顾退虚热,桔梗载药上行入肺经,开宣肺气。炙甘草中和诸药,四药相合泻肺清热效果显著。本方是由泻白散化裁而来的。主要是清肺中伏火消郁热,尤宜小儿使用。

四,口咸:阴虚火旺引起的口感咸,肾阴虚火旺型为多见。口咸一般会有五心烦热,足膝酸软或者热痛为特征,口咸是肾液上乘,虚火上炎所致。这种情况有的人还会口中有“胺味”。

用生地黄15克,知母10克,黄柏10克,川牛膝10克,肉桂1克,水煎服,代茶饮,可以适当加入蜂蜜,十天为一个周期。

本方生地黄滋阴清热,补水生津制火,重在培本固元,知母、黄柏相须为用,上清润肺热,下泻相火保真阴,主要清源头。川牛膝引药下行,少量肉桂引火归元,效果很好。

 另外温肾的一个方子,也告诉大家:熟地10克,淮山药10克,枸杞子10克,鹿角片6克(佯化兑服),五味子6克,山萸肉6克。水煎服,代茶饮最好。本方对于肾阳不足者,兼口咸有味,服用10天即可见到明显效果。《景岳全书》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这几味药相合,正符合“阴中求阳”理论,适合肾阳虚,温补肾阳。

五,口酸:口中有酸味,一般属于肝火犯胃,表现为肋协胀痛,嘈杂反酸,《内径》说:“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临床所见口中泛酸者,多见肝火犯胃型

用黄连6克,吴茱萸1克,神曲10克,莱菔子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即可,连续一周为一疗程。

方中黄连以苦寒泻火为主,少有一点吴茱萸,反制黄连之寒,又能入肝降逆,以使肝胃调和,并且黄连主要入心经,泻心火以平肝木,有“实则泻其子”的意思。神曲、莱菔子消食导滞,降气和胃,本方是左金丸加味而来,正合辛开苦降,和胃降逆之法。

六,口臭:口中有臭秽之气,多属于胃火偏盛,,伴有口干舌燥,面颊发热,或者牙疼出血为多见。

用黄连6克,生石膏15克(先煎30分钟),生地15克,升麻6克,开水冲泡,适当加点绿茶,当茶饮用即可。

胃属于多气血之府,胃热一般都会有牙痛出血,口中热臭干燥,本方黄连苦寒泻火,清胃中积热,生石膏辛甘大寒,以清阳明内盛之热,两味药相合清胃泻火,加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津,升麻散火解毒,有黄连加入使上炎之火得散,内蕴郁火得降,口气秽浊即可解决。

注:单纯口中秽气可以单用 藿香10克,泡茶喝就可以解决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