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国央行出手“稳市”

 我的学校西亚斯 2023-03-21 发布于北京

当地时间3月19日,美联储与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发布联合声明,宣布通过常设美元流动性互换额度安排加强流动性供应,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

联合声明称,为了提高互换额度提供美元资金的有效性,已同意将7天到期操作的频率从每周增加到每天,这一操作于周一(3月20日)开始,并将至少持续到4月底。

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诞生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按照协议,协议方央行在面临美元短缺问题时,可以使用本币为抵押向美联储获取美元流动性,在约定的未来时间以同样汇率换回,并支付一定利息。 这一工具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起到了关键支撑和补充作用。

兴业研究外汇高级分析师张峻滔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联储此时选择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是一种市场预期管理手段。由于流动性互换发生和结束时适用同一汇率,因此,美联储和海外央行均不会暴露在汇率风险之下。

据《金融时报》记者了解,2013年10月,美联储与上述五家央行将临时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变为常设协议。美联储上一次动用该工具,是在2020年3月。为缓解疫情期间美元流动性短缺问题,上述六大央行通过美元流动性互换协议采取协调行动,为全球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支持。

从近期五大央行的动作来看,张峻滔表示,在近期欧美银行业危机发酵的背景下,美联储此举旨在给予市场信心,避免离岸美元流动性因恐慌情绪出现紧张。从美元流动性互换实际使用情况看,近期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使用频率较高,但使用规模不大,分别为5亿美元左右和200万美元左右。近期,另外三大央行还没有使用过流动性互换。其中,尤其是处于风口浪尖的瑞士央行,自2022年11月后没有再动用过流动性互换。

“尽管近期海外美元流动性趋紧,但外汇市场反应相对平静,美元指数并未显著走强,与以往出现系统性风险时的美元汇率暴涨有较大区别。美联储近期的流动性支持手段主要还是为了应对局部流动性紧张,不宜视作货币政策转向的标志。”张峻滔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