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不遵循“漏斗法则”,孩子越长大越难管,如何平衡爱与管教

 新用户5129zxSn 2023-03-22 发布于河南

李姐前两天向我抱怨教育孩子太难了。

3岁的儿子把垃圾桶里的东西全倒在地上,她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一定要把地上弄干净。还没坚持到一分钟,奶奶和爸爸就跑过去用扫帚帮孩子清理了。

一边扫一边嘟囔:“孩子还小,不懂事,管这么严干嘛?”一边还跟孩子说:“不哭不哭,奶奶帮你扫,坏妈妈。”

这让李姐很是受伤,仿佛全世界就只有她自己是坏人。

他无法预料,这样的家庭教育将来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当孩子尚不知规矩为何物的时候一味放纵,将来想收心都收不住了。

她认为,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立规矩,长大后才能安然无忧地放手让孩子独立。

何况她平时并没有给孩子设立太多的条条框框,只是告诉他生活要有计划,不能随便做无礼的事情。可不知为何在她老公和婆婆看来,就是自己管教太严,扼杀孩子了的童心。

这让他自己也很是怀疑,到底哪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对的?

其实类似这样的问题,几乎所有家庭都遇到过。个人认为,“漏斗法则”是其最好的诠释,李姐的想法还是比较中立负责的。


​01为什么教育要遵循漏斗法则?

■自由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出自对孩子无条件的包容,以及众多教育观念所提倡的“自由”,很多家长都将孩子的成长看得过于理想化。他们错误地倾斜在了自由天平的一端,却还不自知。

举个例子,孩子喜欢到处涂鸦,地上、墙上、床上乃至衣服上,如果对此进行干涉,那就是在破坏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可这个定义真的存在吗?自由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一定规则和秩序上的。

家长完全可以给孩子规定一面墙,在这上面他可以任意画画,这才是相对的自由,孩子仍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又不至于给他人的生活造成困扰。

■规则感必须从小建立

还有很多人信奉传统的放养,让孩子顺其自然成长,并认为在这种方式下,孩子照样考上了重点大学。

可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不能忽视那些失败的案例。

在这个由规则组成的世界里,我们并不想把孩子教成一个循规蹈矩、缺乏主张的人,只是希望他不要成为一个无视规则、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破坏者。

6岁之前是孩子的性格养成期,如果此时任由他无法无天而不加以界限管教,那么孩子就会成为“小霸王”。

大多数情况下,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才意识到界定范围、制定规则的重要性。可现实是,孩子的年龄越大,自由意识也就越强,父母越不好管,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父母的强硬方式让孩子心生怨恨,长此以往发展成叛逆。

如果一个3岁的孩子把垃圾全倒到地上不加阻止,以他的意识根本就不会知道这件事是不对的,可能在别人家还会重演。

等到孩子出现重大问题时,才开始上心管教,或把他们交给寄宿学校,实际正是让伤口越来越溃烂的选择。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越小越要立规矩,越大越要给自由。

在孩子对这个世界懵懵懂懂的时候,家长要给他划分最起码的界限,这并不是要破坏他的创造性,只是给他为人处事的底线。

在孩子萌发自我意识,需要独立成长时,家长才能放心地给他自由,而不是开始焦头烂额地处理孩子的坏毛病。


​02爱与管教并不冲突

可能有家长会问,孩子太小立规矩,是不是会破坏他们的安全依恋?

有这种疑惑的家长,可能错误理解了管教的意思,它与爱并不是背道而驰的。

很多家长以爱之名,成了溺爱。行了放纵之实。也有很多家长错误理解了管教的意思,认为就是要把孩子紧紧地圈住。

实际上,管教应该轻于管重于教。需要管的是孩子那些违背原则的问题,需要教的是孩子今后用到的人生经验。

根据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孩子在12岁前,是很愿意听父母讲道理的。

父母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关键期,用爱引导孩子,适当管教。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需要用以下这些方式来代替恶性的惩罚:

①转移注意力,对于较小的孩子试用,让他的注意力从问题行为上,转移到帮家长做有趣的事上。

②在不攻击孩子人格尊严的前提下,明确表达自己不同意的立场,使孩子了解到问题行为的客观影响。比如当孩子把垃圾倒到地上时说:“我不喜欢你这样把垃圾倒到地上,会弄脏地板,还可能让人摔跤。”

③表达对孩子下次行为的正面期望。

④给孩子有限、合理的选择,这会让他觉得被尊重,而不是被强迫。

⑤告诉孩子如何做才能弥补错误,并引导他采取行动。

⑥让孩子体验并承担错误行为导致的自然后果。

⑦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跟孩子讨论他的感受和需求,双方协商解决办法,最后做出合理的选择,双方各退一步,互相理解。


03“漏斗”式教育才可取

先紧后松的漏斗式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方式。

年纪太小的孩子,并没有成熟到能掌控更多自由的程度,此时父母给他界定规矩并增强责任感,也是为了等孩子想要自由时,能给他充分的自由,而不必担忧其走上歧路,直到最后温柔地将他推出家庭,独自面对自己的人生。

那么,如何根据孩子的年龄变化来制定家庭教育www.11461.com的规则呢?

1~3岁

这时的孩子最需要引导的是管理情绪,父母要教孩子认识并定义自己的情绪,而后逐渐采用共情、接纳、引导、认可等方式,让他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然,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因而父母的语言要尽量精炼,而着重于肢体动作和眼神等。

这也是为了给孩子打一个预防针,让他不要随便耍脾气。

4~10岁

此时的孩子处于表达黄金期,但在缺乏引导之前,他们可能无法做出合适的表达,进而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结果。

尽管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控力普遍弱,但父母也不要抱着“孩子长大后自然就好了”的态度。

要想让孩子学会适当表达,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何可为何不可为,并尝试在日常沟通的过程中,学会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想问题。

在以爱为前提,适当管教的基础上,亲子关系也能得到良好的联结和稳固。

11~18岁

这时的孩子逐渐由稚嫩转向成熟,他们需要掌控更多的自由。

父母不要在小事上给他们设定条条框框,真正的重点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他懂得勤奋、努力、正直、善良。

父母要学会充当后盾角色,慢慢从孩子的生活中往后退。如果前面的基础打得好,孩子自己就会懂得如何走上正确的道路。

​父母不必管教太多,只要在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就可以了,“孩子还小”永远不是孩子犯错的理由。

给孩子完全的自由,人生的线条可能是凌乱的,父母绝对不能漫不经心。

在人生旅途中,父母和孩子就像同坐一辆车的乘客。

在孩子没有掌握方向盘的能力之前,家长要让他坐在安全座椅上,并观察自己是如何行使的。而后,才能在之后让孩子自己坐上驾驶室开车。

管教只有在遵循成长规律掌握时机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家长应该记住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