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理想情况下,孩子的学习动力来自对世界的好奇心,他们为了寻求答案去提出问题,为了发现真相进行探索,为了得出结论展开实验。然而,好奇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孩子在成长中形成的产物。 处于成长初期的孩子,能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他们从本能上就有学习的动力。在理解了一件事物的原理后,他们会得到满足感。他们不怕犯错,愿意承担责任,会主动想办法去开发自己的潜能。这样的孩子,如果遇到的老师能珍惜他的这份好奇心,鼓励他们敢于提问,引导他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成为一个自主学习能力很强的人。所以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如果在学校表现不好,大多可能是因为他们想学的东西和必须要学的东西,发生了冲突。 ![]() 好奇心是一种奢侈品。为了保护珍贵的好奇心,依恋所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只有依恋关系安全稳固了,孩子才会有多余的精力去勇敢探索未知世界。而与父母关系疏离的孩子,所有的心思都拿来维持不稳定的同伴关系了,哪还有多余的精力来保持好奇心。他们对未知事物没兴趣,尤其对所有会影响到同伴关系的新生事物,都产生厌倦。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孩子总是会表现出厌倦情绪。看见依恋的重要性,就是看见孩子的内心需求,也是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在崇尚“酷”的同伴世界中,好奇心还很容易给孩子带来伤害。对某个学科的热情、对事物运作原理的疑问、独创性的问题——所有这些,都可能受到同伴的嘲笑和羞辱。为了避免受伤,孩子只能选择扼杀自己的好奇心,慢慢地,也会排斥周围人表露出好奇心。好奇心,在同伴关系中面临着濒危的局面。 ![]() 觉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