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晓睿||《主角》读后感(一位五音戏青年演员对于舞台主角的感悟)

 淄说淄话 2023-03-22 发布于山东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了这部上下册近900页,74万字的长篇小说《主角》。之所以说一口气看完,只是看得快了点而已,大概跟自己的职业有高度的相似吧,所以很快地看完了。
小说与自己所处的环境不同之处是——主人公以西北剧种“秦腔”为主线,而同为中国戏曲348种(现存)其中一种,五音戏自然也是其中一个,按照“辈分”来算的话,自然也是平辈的。即便是曾经的辉煌以及当下的暗淡,也如出一辙。
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也是颠沛流离、几经波折,也确实折射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事件,而极佳的天赋和绝色的美貌再加上她本人的强大毅力和不屈意志,以及她那不谙世事,单纯善良的性格,以及作者的“有义而为之”,自然也就成就了小说中的她,在艺术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巅峰。
从一个放羊丫头到烧火丫头再到人尽皆知的秦腔皇后的成长历程,以及围绕她自己身边出现的各个人物,真的让人琳琅满目应接不暇。虽然小说中是以她为“主角”,但在她身边经过的每一个人何尝又不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呢?故事的进展离不开大环境的渲染,秦腔已经奠定了只有最佳者才是真正的主角。
主角是成功的,不然也成不了主角,但主角也仅限于“主角”,围绕在主角身边的人也是层出不穷眼花缭乱,每个人也成为了不同行业的主角,尤其在小说临近结尾时,已经折射出秦腔(戏曲)艺术的没落,从原来的阳春白雪前呼后拥到后来的下里巴人无人问津,也看出时代对传统艺术的不屑。而传统艺术从出生贫贱的田间地头到出将入相的高台教化,已经形成了自己心高气傲的秉性,不愿意塌下身子主动与时代接轨。
这也不能不说是悲哀,毕竟站着死怎么也不如屈着活,至少活着就有翻身的机会,而如果死了也就真的一了百了了。就像小说中那些为了一个角色争的头破血流、反目成仇的人一样,有些识时务者脱离开着一亩三分地,反而活的更加洒脱自如。所以,想想又何必呢,毕竟主角高高在上,风来了先被吹,雨来了先被淋,即便是春光无限,时间久了也是要被晒黑的,反观那些大彻大悟之人,另辟蹊径曲径通幽处却又是另外一番人生美景。正所谓人生何处不逢春?
看自己行业的故事,自然也就想到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但小说中把好人好到极致,坏人坏到极致,而且好人好报恶人恶报的鸡汤引领,似乎也不是当下读者喜欢的菜。就我而言来说就是这样的,我不相信现实生活中有这样完美的人存在,也不相信有十恶不赦一无是处的人存在。
仅就作品本身来说,和以前读过的小说相比,这部作品我打70~75分吧。但吸引力对于我来说确实95%以上,因为这就是写的戏曲人身边的事,也就难怪无法不对小说情有独钟了。
还是回到自己的话题上来,秦腔虽然日渐衰落,但有了国家的扶持,传统艺术的大旗依然屹立不倒,至少体制内的戏曲人生活是过得去的。秦腔人还是处于社会的中高层的,当然也局限于省一级别的剧团,至于市级、区县则另当别论了。如果地方政府重视,也能分得一杯羹。而据我所知,更多的戏曲人也是在以各种方式讨生活。至于办法,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演出之余跑跑外卖,当个代驾,跑个滴滴,也确实让人心寒。
对于体制内的演员来说,无论是主要演员还是终生负责跑龙套的演员来说,即便是业务考核、角色上戏,虽然没有具体的考核指标压力,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有追求的演员,必须做出些实际的成绩才能对得起这份工资。工作中,好好的饰演角色,没有演出的时候,认真提高业务本领,追求业务也要修身养性,因为不需要为讨生活而忙的东奔西跑,把多余的时间做做公益,主动参加志愿活动,坚持为社会多少做点贡献,也算让自己更有价值了。

但是作为演员,更应该绽放在舞台上。恰巧在几天之后,我也要当一回主角了,这次传承的是一部经典的剧作,只是可惜市场运作售票率并不高,800人的坐席,仅出售了100多张戏票。剩下的座位,是我们又自己买了些票赠送给亲朋好友,就当是回馈社会了。
演员的价值在舞台上,而最享受的时刻也是在演出过程中和结束后谢幕时,感受到掌声与鲜花的认可,那种感觉虽然短暂却又深刻。似乎也只有在那一刻,让人觉得台下幕后所有的辛苦付出是都值得的。也正是有这一时刻的荣誉,让自己一次一次肩负起传承的神圣使命,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事业。让戏曲作为夕阳中的“没落贵族”,为这个人间留下那些值得记忆的声音与影像!
本文写于2021年4月13日,五音戏《云翠仙》上演前。
作者简介:史晓睿, 国家二级演员,五音戏优秀青年演员,中国文联九届文代会代表、中国剧协会员,省青表协理事,市剧协副主席,市青联委员、常委。

(史晓睿演出剧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