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与北京最早经由大运河连通,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均与运河相关

 积沙成塔0u3svg 2023-03-22 发布于天津

天津南运河

古代中国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吴王夫差开凿邗沟,隋炀帝杨广完成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南北大运河,唐宋时极为繁盛,元代裁弯取直,形成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成为连接南北方最重要的漕运通道。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其中,京杭大运河天津段全长174公里,分南运河、北运河,这两条河与海河交汇在市区的三岔河口,天津历史的脉络由此形成,天津与北京最早的连通,也是经由这条大运河。

公元608年,隋炀帝杨广“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这就是京杭大运河的北段,当时的涿郡,就是今天的北京。

唐朝初年为防御契丹等游牧部落,在幽蓟驻守重兵,粮饷由江南运给,同时也有大规模的海运,海口设在天津军粮城,由军粮城转运到幽州(今北京)。到了元代,元大都建成后,京城军需民用无不“仰给江南”,各地粮物赋税无论是经海运,还是由内陆航道运京,运河都是必经之路。位于河、海航运枢纽的直沽寨日趋繁荣,所以有了“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的民谚。元代、明代、清代,每年都有上万只漕船往返于运河之上,繁忙时,有上千只漕船同时靠岸。

从天津三岔河口到北京通州北关,这段运河总长148公里,古称沽水、潞水、白河,清雍正年间始称北运河。受渤海潮汐影响,每当涨潮时,北运河水受海潮顶托形成“逆溯”,水位升高数米,延伸数十里,但涨潮最远不过杨村。从江南而来,装载数千石粮食的大型漕船,由三岔河口北上,借涨潮不费力便行驶到尹儿湾,但由于“潮不过杨”,杨村以北水浅航道窄,大型漕船无法前行,只好将漕粮就地卸下暂存,改换小型驳船拖运进京,因此北运河沿岸建起了许多米粮仓,被称为“积储之地”。

北运河被誉为“铜帮银底运粮河”,河畔的南仓、马庄、阎街、北仓、赵虎庄、李嘴等地均设有漕运码头。近些年,北运河边新建滦水园、北洋园、御河园等园林,浓缩了九河下梢七十二沽的水畔文化。

北运河也是从海路转内河进入北京的唯一通道。1793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第一次带着诸多西方工业文明的礼品来向乾隆皇帝祝寿,就是从北运河进入北京的,他在日记中留下不少对北运河的描写。

南运河,又称御河,最初也是古老河道,经人工开凿,起于山东武城县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经河北吴桥、泊头、青县等地到天津静海,再经杨柳青至三岔河口,与子牙河会合后入海河,全长349公里。

在静海县靳官屯的南运河上,有一座天津最古老的水闸——九宣闸,建于清光绪元年,清军提督周盛传率淮练军三十余营开挖减河,分泻南运河洪水,初建时为石质五孔大桥闸,李鸿章题写碑文,现均保存完好。

漕运的兴盛使天津商业发达,水陆云集,车船如织,店铺林立,百货山积。沟通南、北运河的三岔河口是天津城市的发祥地。运河和海河的船只大多在这里停泊,各种商品在这里装卸,钞关、盐关、直隶总督衙门及各种衙署聚集于此,各类货栈、商行、银号、钱庄、脚行、镖局应运而生,侯家后、估衣街、锅店街都因地处南运河畔而成为繁华地区,竹竿巷、针市街、小洋货街等商业街,也与运河密切相关。

晚清以后,天津运河的水上运输功能渐被海运和铁路取代,运河失去了往日的喧嚣,大多数河段变窄变浅,甚至断流。但运河数百年的积淀,至今还从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影响着天津人。比如说,沙窝萝卜就是大运河畔沙窝村农民,用运河水浇灌培育出来的;小站稻也是由马厂减河引南运河水培育而成的;大白菜、天津冬菜、独流老醋无不与运河密切关联。

运河也影响了天津的文化。清代画家江萱绘《潞河督运图》,描绘乾隆末年座粮厅使冯应榴,乘官船沿潞河(北运河)前往三岔河口视察漕运的情景,早年天津文人,留下很多吟咏运河的诗词。杨柳青年画与大运河也不无关联。中国木版年画始于苏州桃花坞,有一种说法是,杨柳青年画受苏州桃花坞年画影响,但杨柳青年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传统的套印改为仅印画面轮廓,再由手工彩绘着色,使木版年画变得更加丰富、饱满、鲜艳,充满生气。可以说,除了海河,南运河和北运河也是天津的母亲河。(文:何玉新)

京杭大运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