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海62岁授上将,1971年奉周总理之命调查飞机失事原因,推翻阴谋论

 兰州家长 2023-03-22 发布于甘肃

1955年的大授衔是解放军的第一次授衔仪式,这次授予的军衔也被称为“55式军衔”。“55式军衔”只存在了十年时间,到1965年取消,在这之后,解放军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军衔,当时判断一个军人是战士还是军官主要依靠军装,这造成了很多不便,尤其是在战场上,无法迅速确定一支合编队伍的指挥官。在这种背景下,解放军开始酝酿恢复军衔。

文章图片1

1988年,我军实行了新式军衔,当年一共诞生了17位上将。在这17位上将当中,有一人名叫王海,他不仅是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来的空军战斗英雄,而且还曾担任空军司令员,那么,王海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王海出生于1926年,山东平度人,1944年,18岁的王海参加革命,进入山东威海的抗日青年中队,投身抗日救国的时代浪潮当中。那段时期,王海主要从事抗日宣传以及情报传递等方面的工作,他聪明机灵,很快就展现出一名优秀军人的基本素养。为了培养他,1945年年底,王海被送入山东人民革命大学,系统地学习了革命理论。

文章图片2

1946年夏天,王海奉命前往东北,到达东北后,王海先是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一段时间后进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为机械队的学员。此后王海又参加了空军第四航空学校飞行队速成班,毕业后成为一名正式的飞行员。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为了保家卫国,志愿军在彭德怀的带领下跨过了鸭绿江。值得一提的是,抗美援朝初期,我军空军刚刚成立不久,很多人并不支持空军进入朝鲜参战,不过,刘亚楼坚决支持空军参战,他认为这样不仅能快速培养空军力量,而且还能让空军直观感受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空军战斗方式,能起到锻炼空军的作用。

文章图片3

在这种背景下,1951年4月25日,时任空3师第9团第1大队大队长的王海跟随空三师进入朝鲜境内。刚到朝鲜时,我军空军主要以观摩学习为主,然而,以美军为首的空军却轻视志愿军空军,不断派出飞机骚扰志愿军空军驻地。

1951年11月18日下午两点,王海率领第一大队在朝鲜肃川上空迎击美国空军,干净利落地取得了5∶0的战斗结果。12月15日,王海再次率领第一大队迎击美军,这次王海在身陷劣势的情况下仍然创下6∶1的惊人战果。

在此后的抗美援朝期间,王海率领第一大队多次与美军空军交战,王海本人也取得了傲人的战绩,一共击落了9架敌机,成为空军涌现出来的一级战斗英雄。成为战斗英雄后,王海的职务晋升很快,此后他陆续担任了空三师师长、空五军副军长、广州军区空军司令员等职务。

文章图片4

值得一提的是,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总理还交给王海一项特殊的任务,让王海成立调查组论证256号三叉戟飞机失事的原因。当时带回来的图片显示三叉戟飞机的机翼上面有个洞孔,于是国外有的媒体说飞机是被导弹击落的,王海率领调查组认真细致地分析现场图片,发现洞孔的铝刺外翻,而且呈单面炸开,说明造成洞孔的主要原因是飞机内部爆炸,从而推翻了导弹击落256号三叉戟飞机的阴谋论。

文章图片5

1985年,王海晋升为空军司令员,1988年,解放军实行新式军衔时,62岁的王海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当年参加授衔的17位上将之一。1992年,王海退役,此后他主要生活在北京,于2020年因病去世,享年94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