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湾名吃——鸡蛋臊子酸菜面 || 作者 任笃让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3-03-23 发布于上海

沙湾名吃——鸡蛋臊子酸菜面

作者    ‖    任笃让

似乎是在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行记中读过这样的句子:西北两大宝,毛驴浆水面。说他在中国西北靠近沙漠的地带旅行,早上吃上一顿当地浆水面,雇上一头当地毛驴,在烈日照射下的沙漠上旅行,既平稳保险,又不渴不饿。

酸菜浆水,沙湾人只叫酸菜,叫浆水的人很少。浆水酸菜可能要算西北的特产特色菜了。这一菜谱,据说是三国名将姜维在行军途中偶然发明的。但无论如何,这个菜的做法,的确有一定的创意,充满着古人的智慧。如果算专利,不应该在酒之后。因为它比酒更具生活的基础性和必须性。

酸菜浆水产生的背景是干旱、是缺菜。在极度干旱的西北,有时候干渴的可怕有甚于饥饿。而浆水酸菜除了要算最佳的解渴饮品外,还具有清热、消暑、解毒之功效。假如你误食了有毒的食品,喝一碗直接从浆水缸里舀出来的浆水,足以解毒。记得我小时候一次多吃了几颗甜杏仁,头晕眼花,恶心欲吐,症状不轻,及时喝了母亲舀来的凉浆水,很快就好起来了,足可见浆水酸菜解毒的效果。

西北高寒、干旱,可种菜的条件有限,可种菜的季节很短。即使秋季丰收,储菜的条件也十分有限。因而酸菜浆水应运而生。而且做酸菜浆水对菜品的要求并不高。一般的大路菜:包心菜、芹菜、圆根菜要算上好的了。通常是秋季蔬菜丰收之后,由家庭主妇负责加工。备好陶瓷缸或坛子,预备少量的成品浆水,作为菌种;选好适合的菜,拣好、洗净、切细、切短,在开水中稍煮、捞出,待用;再烧一锅清清的面汤,连同刚煮好待用的菜倒入缸中,加入菌种,捂好缸盖,发酵两三日,待到汤色白而清润,菜色翠黄,便可食用。

要做好守好一缸酸菜浆水,是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的。秋季才做时可干一些,之后不断定期不定期掺入一定量的汤水,以保证汤清而味正。据说谁家媳妇能干,就可以有好的菜缸,而且比较玄乎的是,说谁家的媳妇性子急而且厉害,那浆水酸菜就一定足够酸。

到了春季,旧的菜缸可清理倒掉,最好用新野菜来做。有许多野菜都可以做酸菜:诸如荠荠菜、苜蓿菜、蒲公英,而最佳的菜品要数苦苣菜了。苦苣菜,又名苦苦菜、紫香菜、活血菜,中药名为败酱草,味苦性寒,健胃消炎。这种野菜,西北地区的庄稼地里极多,是很难“斩草除根”的不招庄稼人喜欢的生命力极为顽强的野菜。用纯粹的苦苣菜做成的酸菜,现在极少,你掏钱都很难买得到。那种酸菜的清香,你吃了一次,就可能终生难忘。

我第一次在沙湾吃鸡蛋臊子酸菜面,大约是在2002年夏天。我到一个学生家去,刚坐了一会儿,主人说让我在他家吃饭。我再三婉拒。但主人盛情地说,要让我吃一顿当地的特色名吃——鸡蛋臊子酸菜面。我一听饭名,更没了食欲。因为从来没有这么调配过味道,担心不好吃。但等到端上桌来,却是色香俱佳。尝一口才知道特色十足,却原来是苦苣酸菜的清香、大块瘦肉的醇香,炒熟的蛋花也没有平时的蛋腥味。这种香味为生平第一次。因为我的老家吃浆水面是纯浆水,且只用葱花清油炝浆水,绝对不加大油大肉,尤其不加鸡蛋,认为那是不伦不类,不成体统,不成味道。而沙湾的鸡蛋臊子酸菜面别有风味。当吃到碗底时发现两颗椭圆形的荷包蛋,这荷包蛋虽显不出特殊香味,却据说是沙湾人招待贵宾的礼遇。我后来知道了很感动。

想来也是,只有浆水的面,营养不够丰富;只有鸡蛋臊子又显得一般化;现在做成了三样一体,方显出地方特色,是炎热地方既消暑又营养的两全其美的小吃了。

沙湾一带的大肉臊子,从加工制作就显出地方特色。我的老家宰了年猪,第二三天由家庭主妇精心细切出臊子肉丁,再上锅炒制熬制。而沙湾一带则在宰猪的同一天,由帮忙的四五个壮汉在大笸箩中七手八脚剁成大小相对均匀的肉丁,当天就熬炼成为成品臊子了。在方法上,老家是用清油高温炒熟;而沙湾是加适量的水煮熬而成。用水煮熬的可能口感上更嫩一点。从调料上讲,老家是不放辣椒的,而沙湾一带要放相当数量的辣椒面子。这样加工出来的臊子当然增香添色,白中透红。做出来的臊子汤,红油点缀其上,自然有了色的诱人处。你如果“不怕辣、辣不怕”,那就更适合了。

后来,想起那顿鸡蛋臊子酸菜面的香味,自己如法炮制,做了类似沙湾的鸡蛋臊子酸菜面,却怎么也品不出那种味道来。也许是我的烹饪功夫不到家,只好就此作罢。

如今,科学研究还发现了酸菜浆水的诸多药用价值,如降血压、降血脂、减脂肪、消肿败毒等等。随着酸菜价值的被再认识,这种沙湾名吃——鸡蛋臊子酸菜面已落户宕昌县城——有好几家沙湾一带人开的小饭馆,把这一名吃列入菜谱之首页。有一次,我向朋友夸赞、推介这一名小吃,并带大家一起品尝,大家都说不错。但我觉着虽然比我自己做的好些,但仍赶不上第一次品尝的那个原汁原味。也许饭馆那酸菜不是苦苣菜做的,也许地方特色的小吃就讲究吃地方,换个地方就“水土不服”了。这正如天水的特色小吃呱呱、面皮,即使是天水人在外地做出来,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天水本地出的。 

2003年6月6日笃让草于寓所




任笃让,男,汉,会宁人。书香门第,教育世家。大学文化,副高职称。自1971至2011教书四十年。退休后,参与宕昌文史编辑工作。兼任副总编辑、总校对。业馀喜欢写字摄影。现为陇南市文联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会士。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