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水不忘打井人-南宋医家严用和

 成中行 2023-03-23 发布于山西

小事做得好,是可以穿越未来世界的。

这段时间,我看到很多有关AI的议论,几乎总是会说这个场景的应用,会影响到多少职业。

这几天在看严用和的《济生方》,我不知道是自己老土陈旧,还是他的方子够前瞻新潮,反正,他的好些方子,现在还一直在用。

而严用和,他也没干其他的,仅仅就是看病治病,然后把他的治病心得,开创的方子,罗列了出来而已。

但直到现在还在用,似乎无论这个AI再如何强大,只要人类还在,还在星空下,还在地球上生活,有空气,有水,有植物,而他的方子那我们就会依然用得着。

人类的基因变不了。情感,性情还在。

如果从以小见大来说,严用和他是一个普通的中医医者,都能应用到现在,你与其焦虑AI有没有可能,把你的职业给取代。那你就找一个小事做起来,看你能做好的哪种程度。

有句古话,济世之道莫大于医,识病之源在于经典。

不知这是不是严用和的治病秘笈,读经典,用经典,去治病。结果就流行到现在了。

(一)

说到《济生方》可能看过的不多,但说到归脾汤,现在到处可见的中成药归脾丸,不陌生。这就是严用和创立的方子。

有人靠一个方,一部书,一个成名曲打天下,轮到严用和,他创立的这么多首方子,直到现在都在广泛的应用,但对于他本人,知道的人却寥寥。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场景。

而且,他的书籍《济生方》和《济生续方》是在日本有保存,而我们是直到近代才经过翻印,才看到他的书籍内容。

而他当时所著的原版,均因为战乱而遗失。今存世者,乃清乾隆年间纪晓岚等人从明《永乐大典》中辑出者,可以说是二书的合编,只有八卷,和原书的内容相比,大约为原书之半。

挺可惜的,战乱,动荡,于是很多内容就没有了。

和平之下,才能获得更多的宝藏。

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医家,江西九江人。这几天翻开资料,本想看看他是否有奇闻趣事,发现除了他的方子,他的书,几乎看不到有其他的记载。

本分的人,做规矩的事,这就足够了。说的就是严用和。

你看他的书就能感受到,他是个特别本分的医家,他仅仅就是从十二岁开始学医,十七岁开始看病,就是把实践中遇到的各个临床表现,以及用药处方列举出来。除这之外,他的书中不讲那些玄乎的内容。

就是讲这个病,这个证,立法依据,思路,成方,其实看书中,他思路都不怎么说,你看他的成方,自己去体会。

看多了,会发现他具有一个最大的本事,因为他具有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的能力。

你看他的方剂创立,基本上都没有大处方,都是我们常用的,好用的。简单,凝练,直奔主题。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位外地到北京来求医的病人,展示出一个处方,直接开了两个多月的量,然后我大概瞄了一眼,二三十味药,难怪现在很多人说,真的快吃不起中药了,本来以前觉得中医中药简便廉验的,现在可好,都快成了个奢侈品。

熬药繁琐,药味又多,真的想在一个方子里,把病人的前生今世都给治好吗?

问题是若是你能搞定也行,但问题是你搞不定。一个人的处方是能看出你的笃定和脆弱的。

(二)

人类,有时不知道好歹,但回过头来,品出味了,会拐回头去感谢。

就像严用和,现在我们用了他的方子,就想探讨他的理论和立方,和他药物搭配之间的相关性。

他的能耐,他就是善于创新,他看了前人的方子,他就是能加加减减,来适应自己所需要的病证,方证。

这点是因为他自小就跟师学医有关吗?严用和他真的称得上是师出名门,从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学医。

而且他学的好,就在于他在临床应用中,是做到了遵古,而用己。就是要自己根据这个疾病,这个证,这个脏腑病变,来创立这个方子。

在后世的应用体会中是可以感到,如果你方子用对了,即便是古人所创立的,一样是宝贝,有效。

若是方子没用对,即便是再稀罕的药物,你用上,那就是毒,无效,还会加重病情。

近代想法设法把他的书籍给还原,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后,能不能学会他的思路,我们也能不照搬,灵活应用。

然后再仔细看他的各种用药服用,你就会发现他不仅是思路灵活,而在于他对中药,对中医,对易经的熟练,精通。

为何他能定出如此多的服用方法呢,这些都是根据病情而来。我是在《方剂学》五版教材里看到他的方子,于是才想着来看他的原书。

看他是如何创立出一直都好用的这些方子。

虽然他没有创立出属于自己的理论。

但对于药物间的性味搭配和气机间关系,从他的各个方子间的应用就可以看出来。

就像归脾汤里面用木香,就像《四库全书提要》的评价:“书中议论平正,条分缕析,用意谨严,固可与张从正、刘完素诸家互相调剂云。”

(三)

只可惜,只因他的书在战乱中遗失,导致了他在历史上似乎没有那么引人注意。

看他的方子,他对于脾肾尤为关注,就如他所说的:“有人全不进食,服补脾药皆不验,此病不可全作脾虚,盖因肾气怯弱,真元衰劣,自是不能消化饮食。”他认为,不要一说吃不下饭,就认为是脾虚胃弱,而一些脾胃虚寒之证,实由“火不生土”所致,对于这类病证多采用温补的方法治疗,方可选八味丸等。

自他提出如此的观点之后,明代温补学家在论述脾肾和命门的时候大多推崇严氏之说。

在日本存有枫山秘府藏《济生方》,和丹波元胤的叔父所藏的《济生续方》,不管在哪里吧,我们才有机会看到四库本的《济生方》,把两书糅杂在了一起。

无论怎样,我们看到了祖辈中医师者留下的宝贝。

严用和,他真的是一辈子就它了,一辈子就干了这一件事,从十二岁开始跟着刘开学医,到十七岁开始诊病治疗,五十载中的心得体会,就体现在了这些方子中。

都说中医粗糙,你看严用和的用药服用方法,他在内服药中大概用到了七种方法。

饭后服,空腹服,顿服,病前服,临卧服,不拘时服用,冷服、热服、配伍服用,从这些内容来说,你觉得中医还是粗瓷大碗吗?

总的来说,内科是他的强项,外科则薄弱了些。从他的记录上就能看出来,对于外科的瘿瘤之类,他知道哪一种方法治疗起来时不够妥当的,但他却没有给出合适的治疗方子。

学中医,学方子深入进去,你看那些组合配伍,就如同在调兵遣将,如何能做到专而不杂,能做到刚柔相济,佐使合宜。

可能是因为他临床看病足够杂,于是他几乎没有好恶偏颇,一切以临床效验为核心;组方不尚冗繁,力求精简质朴,既不轻用攻伐,又不滥投补剂;在药物炮制方法上,讲究制方法度,所用各药均严格规定炮制方法、煎服方法、服用剂量以及服用方法。

后世吴澄于《古今通变仁寿方序》说:“予最嘉严氏济生方之药,不泛不繁,用之辄有功。”

突然想到了那些,在那里闷声发大财的实践派,管你在平台上,在媒体上如何阔阔而谈,谈时局,谈前景,但人家不管是繁荣还是萧条,就是能挣到钱,让自己日子过好,这个才是本事。

放到医生身上,就是能给别人看好病,这就是本事。别整那些花活,说什么别人组方不行,有不足,那你整个流芳后世的看看。

(最后)

严用和,他的偶像是孙思邈,他先后写成《济生方》和《济生续方》,其用意在于救济苍生。

他看孙思邈的书,学习孙思邀的精神,本着“备卫生家缓急之需,示平日师传济生之实意”,在五十岁左右,总结行医三十余年的临证经验,写成《济生方》十卷,过了十五年之后,又将前书所未备而不可尽索者,继续加以补充,写成《济生续方》八卷,他在自序中说:“续此方所以续此意,续此意即所以续此生。”

可见偶像给予的动力有多大。

他在方剂的加减化裁中,若是从前人的方子中得到启发的,他会依然用原方来命名,就像“加味肾气丸”,像“橘皮竹茹汤”,像“实脾散”,这些都是他在前辈师者的方子中得到启发,而有所改进应用的。

而像他自创的“归脾汤”、“橘核丸”、“清脾饮”、“桔梗汤”、“导痰汤”、“小蓟饮子”等这些方子里,你是能看出他的立方创意,要补,也要通,更要有专,更不要有杂。结果就是方子设立的足够精,于是直到现在还会有人一直在使用,因为好使。

特别的人物,特定的时刻会改变历史的进程,但对于普通的百姓,能否让身体和生活得到改善,靠的往往是那些小人物,扎身实践的默默医者。

在一生的进程,注定引人注目的都是少之又少,普通的大多数,在这一生中,能遇到让你生活得到改善的人们,是我们的幸运。

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失落就是当我们现在需要的时候,我们能找到像这样实用的医家吗?

不知道我们现在的医家,有多少是可以穿越未来的。

对于严用和,他也是有不足的,最大的不足就在于他并不懂得宣传强调自己,于是现在再返过头去探究他的生活点滴,几乎无从记载,只能从他的自序里才能有所了解。

这个世道就是这样,你再是个名医,你再有名。你自己对自己不够重视,那其他人又该能重视到哪去呢。

但严用和,若是他对自己过分的强调,估计他也就做不到这么有学问,实践技术这么好了。若心思杂了,那学问水平自然就有折扣了。

可见,对于我们这些后世者们可以学习的点,就在于找到自己的一件小事去做好,然后呢,就不是你所考虑的了。

你与其在那里焦虑未来,对未来有了很多的悲观假设,你不如从一个事情里让自己安定下来。你能说这点你做不到吗?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