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粳米

 为什么73 2023-03-24 发布于广东

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粳米

原创 bay 三七养生论坛 2023-03-23 10:30 发表于辽宁

图片

老种子粳谷气冲牛斗(和味农耕图)

冬去春来,突然发现这个春天人们没有了往年蓬勃生发的景象。相反,太多的人表现出元气大伤、身心虚弱之象。最近看到一则新闻,多地开始取消中考的长跑项目。连青少年都落到如此不堪一击的地步,就更不用说中老年人了。

感谢三七先生对天下苍生一体同悲之爱,定时无偿公布各个节气的参考方,復泰中医在医理与实践上保卫了难以计数的幸运家庭的健康,给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医药、养生与饮食之道。

在饮食方面,最适合治疗虚损恢复元气的便是喝粳米粥,也就是伤寒论桂枝汤法的大补津液的”啜热稀粥“。方法简单易行,只要能生火熬粥就行。

明朝人姚可成辑成的《食物本草》中记载:“粳米:味甘,平,无毒。主益气,止烦止渴止泄痢,温中和胃气,长肌肉,壮筋骨,益肠胃,通血脉,和五藏,益精强志,聪耳明目。唯此谷得天地中和之气,同造化生育之功,故非他物可比……十月收者为晚粳,得金气多,其色白,入肺而解热也。”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里也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即食疗不愈,后乃药尔。”可见古人对饮食的重视程度高于药物。

诸葛亮舌战群儒时曾以食粥为例描述不同阶段的战争策略:“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可见智者所见略同。

宋朝官修的一部医书《太平圣惠方》中记载的食物为115味,在食物出现的频次中,粳米位列第一,其后才是生姜。而在食疗方中,粥的出现次数最多,达153次,占32.97%。这说明至少在宋朝以前,粥是中国人最为普及的食物之一。但令人惋惜的是,在一些伪专家的无知反对下,现在吃粥的人正在大量减少。

图片

(和味农耕图)

传统粳谷生发起来是怒发冲冠的样子,现在杂交的粳谷就很难这样向上了,稻穗往往是下垂的。各种平常食用的稻米中,唯有粳谷昂扬向上气宇非凡。

三七先生谈及《金匮要略》中的附子粳米汤时说:”附子粳米汤是半夏配附子的经方,直接打破了十八反的无理禁忌“。粳米入于方中,自有其深意。知乎网友”夕夜“对该方有精彩评论:粳米培土补中益脾胃,粳米得天地中和之气,不仅有利于平调阴阳,还能逗留附子热力,使之绵长……

用粳米煮粥时浮在上面有一层浓厚的米油,也称粥油,营养丰富,可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益精强志、强壮筋骨、和五脏、通血脉、聪耳明目、止烦、止渴、止泻,是补益填精上品,病人、产妇、老人及体弱者最宜食用。因此粥被誉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

《名医别录》,云:粳米气味“甘,苦,平,无毒”,其主治为“益气,止烦,止渴,止泻”。由于具有很好的“滋阴”功效,才会能够止烦渴,还能止胸腹疼痛的药效。

晚清明医赵晴初在其《存存斋医话》著作中更对粳米煮粥所得的粥油的药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阅《本草纲目拾遗》言:粥油能实毛窍,益阴之功胜熟地。《紫竹林单方》记载有个治疗精清不孕方,就是用粳米粥油日日取起,加炼过盐少许,空心服下,其精自浓。粳米粥最上一层粥油能够补液填精,对滋养人体的阴液和肾精大有裨益,最适宜病人、产妇和老人。

粳谷得天地中和之气,故能化育,一些弱精的朋友食用粳米发现很有补益。如《中庸》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南方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粳米食品,几乎一年四季食用,如传统的发糕、年糕和青团,地道的做法都必须用粳米才行。但现在的一些产品徒有其形,比如年糕,多数是杂交稻加些糯米制作而成。

和味农耕一直坚持种植的老品种粳米,有天然的米香,熬粥煮饭皆宜。一位上海朋友前段时间留言:

图片

需要的朋友可通过下面二维码订购:

图片

粳米胚芽米

胚芽米兼顾了口感与营养,适合多数人,注意米粒颜色偏淡黄,我们没有作抛光或打蜡等任何人工处理。全糙粳米比较硬,请谨慎订购,可能打米浆最好吃,加点我们的甘蔗红糖。Rice Milk现在在欧美都也很流行呢。

图片

粳米全糙米

全糙米中的绿粒是收割时还嫩的谷粒,并不是坏米,但食无妨。

希望所有的朋友们能通过粳米粥这一简单的调理,重获元气。毕竟,世界与生活还在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