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δ102少阴食谷岁治: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避虚邪。岁宜咸以软之……以酸收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

 黄帝内经参详 2023-03-24 发布于山东

少阴之政的抑运折郁情况已参详完毕,接下来继续参详少阴之政的食谷岁治问题。

先附录原文如下:

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避虚邪。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一、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避虚邪。

以岁气言之,少阴之政,子午之纪,气化运行先天,十年五运之岁谷得岁气之专精者,壬子壬午之岁,木运太过,其岁谷为麻;戊子戊戌之岁,火运太过,其岁谷为麦;甲子甲午之岁,土运太过,其岁谷为稷;庚子庚午之岁,金运太过,其岁谷为稻;丙子丙午之岁,水运太过,其岁谷为豆。

以司天在泉言之,少阴君火司天虽不司气化,但亦可类比少阳司天之丹化,丹谷为麦,阳明燥金在泉味从辛化,其气素白,白谷为稻。丹麦、白稻即上文所谓“其谷丹白”。食岁谷可全真气,《灵枢.刺节真邪》岐伯讲:“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元真之气禀受先天并由后天五谷之气充养,《灵枢·疟论》岐伯讲:“真气得安,邪气乃亡。”岁谷则天地之专精,岁谷入胃,谷气与真气并,真气充盛则邪气不能扰而安定之,欲安定之,必先全养之,是以阳明之政言以“食岁谷以安其气”,少阴之政言以“食岁谷以全真气”。

“间谷”乃少阴司天之左右间气和阳明在泉之左右间气所化生之谷。食间谷以充养精正之气,精正之气当无偏,《素问·刺法论遗篇》岐伯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间谷虽得天地之散精,但亦可补正精气之偏,精气正则虚邪贼风无以干之,是为“食间谷以避虚邪”。

二、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

少阴之政,气化运行先天之岁,少阴君火司天在上,其气热,热淫所胜的平治之法,当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所言:“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君火司天加临相火,二火同气而大火行,火味苦化,《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少阴君火在脏为心,心火燥越,心欲软,当急食咸以软之。火热之气淫胜,其化苦坚,咸味水化,能软坚,软坚之品能调君火在上之苦坚,是以“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

火热之邪内郁,治热以寒,热郁而甚者,当以味苦性寒之品发泄之,邪热隆盛,苦寒直折,清发热毒,如唐代王焘《外台秘要方》中黄连解毒汤之类。温热内炽,外无风寒,或用凉寒解里热之法,去胃中之热,透肌表之邪,如清代雷丰《时病论》所记载之“凉解内热法”,此法以鲜芦根为君药,佐以大豆卷、天花粉和石膏,其言曰:“温热之邪,初入于胃也,宜此法也。盖胃为阳土,得凉则安。故以芦根为君,其味甘,其性凉,其中空,不但能透胃中之热,抑且能透肌表之邪,诚凉而不滞之妙品,大胜寻常寒药……凡寒凉之药,每多败胃,惟此法则不然。”

三、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

少阴之政,阳明在泉在下,燥淫所胜之平治当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所言:“诸气在泉……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但此处却言“以酸收之”,《素问·脏气法时论》岐伯讲:“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阳明燥金在脏为肺,肺恶寒,寒则肺气聚敛,燥金加临寒水,肺收之气当敛聚过甚,此时当急辛温发散之,岂能“以酸收之”?此“酸收”必另有其指。阳明燥金在泉,主司少阴之政下半岁之气候,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民病温,终之气,余火内格,肿于上,故此“酸收”针对的不是肺气,而是针对的病温和余火内格之热证或因感凉寒之邪而里热内郁之热证,热性升散,酸能涩能收,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散者收之,故当用性温热而味酸之品收敛之,是为“以酸收之,而安其下”,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寒凉之气束表而引发里热内郁之谓。

余火内格或兼及寒邪束表导致里热内郁过甚,依然可以用苦寒之品折泻之法,清里热,泄热毒,是为“甚则以苦泄之”。

四、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

“适”为考量之义,“气同异”指岁气与司天在泉之气相同或相异,“多少之”指代咸、苦、酸等药味用量之多少。“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即考量岁运与司天在泉之同异而斟酌制方药用之多少。

岁运与司天之天气同气者,少阴君火司天,少阴标阴而本阳,其性温热,则木运太过壬子壬午之岁,火运太过甲子甲午之岁,木火同气而阳热,其皆与少阴阳热之气同气,民病温热,用热远热,用温远温,温者清之,热者寒之,当以“寒清”之品化治之,此为“同天气者以寒清化”。但是,也不能因此只见同而不见异,亦即不要忽略了“适气同异而多少之”的指导性原则。风木温病,温乃热之微,热火热病,热乃温之甚,民虽同病阳热之气,但热有微甚之别,虽同治以寒清之品,但由于温病、热病质同而差等,故在寒清之品的药物品数和用量上当有一定差异性,要能体现出“同病异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五、同地气者以温热化

岁运与在泉之地气同气者,阳明燥金在泉,由于加临太阳寒水,故其性寒凉,阳明为三阳之阖机,其同三阴之阖机厥阴一样,其气化不从标本之化而从乎中气,阳明中间之气为太阴,阳明者,两阳合明之谓,阳明阖阳气于内与否的关键在于太阴之开机是否打开,是以阳明从化于太阴中见之气,阳气闭合,则阴气出,阴藏阳于内,阳杀阴藏之谓,是以“阳明”虽谓之“阳”,而其气反为阴凉之故,阳气闭合阴气用事之故也。

不明乎上,则难以理解甲子甲午土运太过之岁运何以会与阳明燥金在泉之气同气,其缘由在于太阴湿土与阳明燥金二者在根本上同为阴气用事之故也。对于标本之道的重要性,岐伯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给以了充分的强调,其言曰:“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若入中医之门,窃以为当首明阴阳离合开阖枢之理以及标本中气之化,其源不清者,其流必浊。

甲子甲午土运太过之岁,庚子庚午金运太过之岁,丙子丙午水运太过之岁,土湿、金凉、水寒等气通于阳明燥金在泉寒凉之化,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寒则热之,凉则温之,当以“温热”之品化治之,此为“同地气者以温热化”。同样,亦不能忽略“适气同异而多少之”的指导性原则。湿、凉、寒三者虽同为阴寒之气,但湿乃寒之初起,凉乃寒之微胜,寒之阴寒之气本性,虽同治以“温热”之品,但亦当考虑湿、凉、寒三气质同而异等的差别性,温热之品之制方当斟酌考量之,毕竟,辩证施治的前提是审证求因,因即病机气宜之谓,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岐伯之所谓“谨候气宜,无失病机”。

六、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此为六元正纪之通则,为普遍性指导原则,非惟少阴之政独有之。简言之,诸“用……远……”乃“无盛盛”常道之谓,有常则有变,“有假则反”乃反治或逆治之谓,关涉辨证施治之正治、反治之指导性原则。前面太阳、阳明之政的有关推文曾参详过,可回看之,兹不再赘述。

少阴之政的五运六气情况已参详完毕,明日开始参详六元正纪的最后一政纪:厥阴之政,巳亥之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