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法》阅读笔记

 天驰老先生 2023-03-24 发布于辽宁

〔目录〕

1.《仁本》

2.《天子之义》

3.《定爵》

4.《严位》

5.《用众》




1.《仁本》

1.古者,“以仁为本,以义治之”之谓正。

2.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

3.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战,虽战可也。

4.仁见亲、义见说、智见恃、勇见身、信见言。

5.内得爱焉,所以守也;外得威焉,所以战也。

6.不违时,不历民病,所以爱吾民也。不加丧、不因凶,所以爱夫其民也。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其民也。

7.国家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8.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

9.贤王制礼乐法度,乃作五刑,兴甲兵以讨不义。

10.既诛有罪,王及诸侯修正其国,举贤立明,正复厥职。

11.以土地形诸侯、以政令平诸侯、以礼信亲诸侯、以礼力说诸侯、以谋人维诸侯、以兵革服诸侯,共患同利以台诸侯、比小事大以和诸侯。

12.凭弱犯寡则眚之、贼贤害民则伐之、暴内陵外则坛之、野荒民散则削之、负固不服则侵之、贼杀其亲则正之、放弑其君则残之、犯令陵政则杜之。外内乱、禽兽行,则灭之。


2.《天子之义》

1.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士庶之义,必奉于父母而正于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2.古之教民,必立贵贱之伦经,使不相陵。德义不相逾、材技不相掩、勇力不相犯,故力同而意和也。

3.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故德义不相逾。

4.不伐则无求、无求则不争。

5.国中之听,必得其情;军旅之听,必得其宜。材技不相掩。

6.从命为士上赏、犯命为士上戮,勇力不相犯。

7.事极修,则百官给矣;教极省,则民兴良矣。习惯成,则民体俗矣,教化之至也。

8.古者,逐奔不远、纵绥不及,不远则难诱、不及则难陷。以礼为固、以仁为胜,既胜之后,其教可复,是以君子贵之也。

9.有虞氏戒于国中,欲民体其命也;夏后氏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

10.夏后氏正其德也,未用兵之刃,故其兵不杂。殷义也,始用兵之刃矣;周力也,尽用兵之刃矣。

11.夏赏于朝,贵善也;殷戮于市,威恶也。周,赏于朝、戮于市,劝君子、惧小人。三王彰其德一也。

12.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太长则难犯、太短则不及。太轻则锐,锐则易乱;太重则钝,钝则不济。

13.师,多威则民诎、少威则民不胜。

14.旗:“夏后氏玄,首人之孰也;殷白,天之义也;周黄,地之道也”。章:“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殷以虎,尚威也;周以龙,尚文也”。

15.上,使民不得其义、百姓不得其叙、技用不得其利、牛马不得其任,有司陵之,此谓多威,多威则民诎;上,不尊德而任诈匿、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贵命而任犯命、不贵善而任暴行,陵之有司,此谓少威,少威则民不胜。

16.军旅以舒为主,舒则民力足。虽交兵致刃,徒不趋、车不驰,逐奔不逾列,是以不乱。军旅之固,不失行列之政、不绝人马之力,迟速不过诫命。

17.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

18.在国言文而语温,在朝恭以逊,修己以待人。不召不至、不问不言,难进易退,在军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车不式,城不上趋、危事不齿。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

19.古者贤王,明民之德、尽民之善,无废德、无简民,赏无所生、罚无所试。

20.有虞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赏而不罚,至教也;殷罚而不赏,至威也。周以赏罚,德衰也。

21.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规为恶之害也。

22.大捷不赏,上下皆不伐善。上苟不伐善,则不骄矣;下苟不伐善,必亡等矣。上下不伐善若此,让之至也。

23.大败不诛,上下皆以不善在己。上苟以不善在己,必悔其过;下苟以不善在己,必远其罪。上下分恶若此,让之至也。

24.得意则恺歌,示喜也。


3.《定爵》

1.战,定爵位、著功罪、收游士、申教诏,询厥众、求厥技,方虑极物、变嫌推疑、养力索巧、因心之动。

2.战,固众、相利、治乱,进止、服正、成耻、约法、省罚,小罪乃杀,小罪胜、大罪因。

3.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谓五虑。顺天奉时、阜财因敌。怪众勉若。利地,守隘险阻。右兵,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

4.五兵五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迭战则久、皆战则强。见物与侔,是谓两之。主固勉若,视敌而举。

5.将心,心也;众心,心也。马、牛、车、兵、佚、饱,力也。教惟豫、战惟节。将军,身也;卒,支也;伍,指也。

6.战,智也;斗,勇也;陈,巧也。用其所欲、行其所能,废其不欲不能。于敌反是。

7.战,有天、有财、有善。时日不迁、龟胜微行,是谓有天。众有有、因生美,是谓有财。人习陈利,极物以豫,是调有善。人勉及任,是谓乐人。

8.大军以固、多力以烦,堪物简治、见物应卒,是谓行豫。

9.密静多内力,是谓固陈。因是进退,是谓多力。

10.上暇人数,是谓烦陈;然有以职,是谓堪物;因是辨物,是谓简治。

11.称众、因地,因敌令陈。攻战守、进退止、前后序、车徒因,是谓战参。

12.不服、不信、不和,怠、疑、厌、慑、枝、拄、诎、顿、肆、崩、缓,是谓战患。

13.骄傲、慑慑、吟旷、虞惧、事悔,是谓毁折。

14.大小、坚柔、参伍、众寡、凡两,是谓战权。

15.居国惠以信、在军广以武、刃上果以敏。居国和、在军法、刃上察,居国见好、在军见方、刃上见信。

16.陈,行惟疏、战惟密、兵惟杂。人教厚,静乃治。威利章,相守义,则人勉。

17.虑多成则人服。

18.物既章,目乃明;虑既定,心乃强。进退无疑、见敌无谋,听诛。无诳其名、无变其旗。

18.事善则长、因古则行。誓作章,入乃强,灭历祥。灭厉之道:“一曰义:'被之以信、临之以强,成基一天下之形,人莫不就,是谓兼用其人’。一曰权:'成其溢、夺其好,我自其外、使自其内’。”

19.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辞、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谓七政。荣、利、耻、死,是谓四守。容色积威,不过改意。凡此道也。

20.唯仁有亲。有仁无信,反败厥身。

21.战之道:“既作其气、因发其政。假之以色、道之以辞。因惧而戒、因欲而事。蹈敌制地,以职命之,是谓战法”。

22.治乱之道:“一曰仁、二曰信、三曰直、四曰一、五曰义、六曰变、七曰专”。

23.立法:“一曰受、二曰法、三曰立、四曰疾,五曰御其服、六曰等其色,七曰百官宜无淫服”。

24.军,使法在己曰专。与下畏法曰法。军无小听、战无小利。日成行微曰道。

25.若怠则动之、若疑则变之。若人不信上,则行其不复。自古之政也。


4.《严位》

1.战之道:“位欲严、政欲栗、力欲窕、气欲闲、心欲一”。

2.战之道:“等道义,立卒伍、定行列、正纵横、察名实”。立进俯、坐进跪,畏则密、危则坐。远者能视则不畏、迹者勿视则不散。

3.战:“以力久、以气胜,以固久、以后胜。本心固、新气胜。以甲固、以兵胜”。车以密固、徒以坐固、甲以重固,兵以轻胜。

4.人有胜心,惟敌之视;人有畏心,惟畏之视。两心交定,两利若一。两为之职,惟权视之。

5.以轻行轻则有危、以重行重则无功,以轻行重则败、以重行轻则战。故战相为轻重。

6.舍谨甲兵、行慎行列、战谨进止。

7.敬则慊、率则服。上烦轻、上暇重。奏鼓轻、舒鼓重。服肤轻、服美重。

8.上同无获、上专多死、上生多疑、上死不胜。

9.人,死爱、死怒、死威、死义、死利。

10.战,教约人轻死、道约人正死。

11.三军之戒,无过三日;一卒之警,无过分日;一人之禁,无过瞬息。

12.大善用本,其次用末。执略守微,本末惟权。战也。

13.战,既固勿重。重进勿尽,几尽危。

14.战,非陈之难,使人可陈难。非使可陈难,使人可用难。非知之难,行之难。

15.人方有性。性州异,教成俗;俗州异,道化俗。

16.寡,既胜若否。兵不告利、甲不告坚、车不告固、马不告良、众不自多,未获道。

17.战,胜则与众分善。若将复战,则重赏罚。若使不胜,取过在己。复战,则誓以居前,无复先术。胜否勿反,是谓正则。

18.民,以仁救、以义战、以智决、以勇斗、以信专、以利劝、以功胜。故,心中仁、行中义,堪物智也、堪大勇也、堪久信也。

19.让以和、人以洽,自予以不循、争贤以为人,说其心、效其力。

20.战,“击其微静、避其强静;击其疲劳、避其闲窕;击其大惧、避其小惧”。自古之政也。


5.《用众》

1.战之道,用寡固、用众治,寡利烦、众利正,用众进止、用寡进退。众以合寡,则远裹而阙之;若分而迭击,寡以待众;若众疑之,则自用之。擅利则释旗,迎而反之。敌若众,则相众而受裹。敌若寡若畏,则避之开之。

2.战,设而观其作,视敌而举。待则循而勿鼓,待众之作。攻则屯而伺之。

3.战,众寡以观其变、进退以观其固,危而观其惧、静而观其怠、动而观其疑、袭而观其治。击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袭其规、因其隙、阻其图、夺其虑、乘其惧。

4.从奔勿息,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

5.近敌都,必有进路,退必有反虑。

6.战,先则弊、后则慑、息则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

7.慑书亲绝,是谓绝顾之虑;选良次兵,是谓益人之强;弃任节食,是谓开人之意。自古之政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