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老城故事丨古都名刹庆寿寺

 北京的骑士 2023-03-24 发布于广东

《四进士》是我国著名传统京剧剧目,讲的是明朝4位新科进士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戏中有一句念白:“今日在双塔寺盟下誓愿,但愿你我弟兄四人,不负今日之盟。”戏文提到的双塔寺,就是建于金代的庆寿寺。因寺院西南一隅有海云、可庵两位禅师的灵塔,又名“双塔寺”。


双塔耸立宝刹中

庆寿寺建成于金大定二年(1162)。海陵王迁都燕京后,即敕建此,并诏请玄冥(yǐ)禅师为开山住持。建寺前,此地为庆寿宫,金代皇帝舍宫为寺。

大定二十六年(1186),金世宗将庆寿寺赐给皇太子为功德院。此时的庆寿寺为金中都城北著名大寺,寺内遍植松柏,虬枝傲骨,翠叶峥嵘,其间还建有水池,池上架有两座桥沟通东西,流水淙淙,美不胜收。

金章宗因爱幽静闲适,经常与母亲到此参禅礼佛,寺内的“飞渡桥”和“飞虹桥”6个大字就出自其手。金章宗汉学底蕴深厚,6个字写得遒劲有力,堪称书法艺术中的精品。

元初,庆寿寺住持海云及其弟子可庵先后圆寂,分葬于寺内西南隅。元宪宗七年至八年(1257—1258),为纪念两位高僧各建一塔。九层的为海云灵塔,七层的为可庵灵塔。

庆寿寺在元代得以扩建,寺庙规模宏丽,为大都城诸刹之冠。元代诗人王冕所作的《庆寿寺》一诗云:“宝刹都城内,今朝旷野中。”
明洪武十五年(1382),燕王朱棣与心腹谋士姚广孝在北平镇守。姚广孝居住在庆寿寺,经常往返于燕王府和庆寿寺之间,与朱棣共商大业。
明正统十三年(1448),庆寿寺已然衰败。大宦官王振得到明英宗支持,重修寺宇,改名大兴隆寺,并在寺前竖一牌坊,上书“第一丛林”。明英宗亲至寺中学佛,执弟子礼。正统十四年(1449),寺内发生火灾,殿宇多被焚毁,后改为讲武堂,其后又改为演象所。崇祯年间,庆寿寺得以重建,但规模已远逊于昔日。


城墙绕寺失方正

海云法师原在山西岚州出家为僧,蒙军占领岚州时被俘。成吉思汗对海云法师的佛学造诣很是赞赏,令他住进燕京庆寿寺。
海云在庆寿寺做住持时,传经讲道,深受统治者的崇敬。忽必烈两次召他论佛讲经。后来,海云法师还结识了子聪,并将其收为弟子。子聪就是后来元大都建城的规划师刘秉忠。
海云法师将刘秉忠推荐给忽必烈,并受到忽必烈的器重。其间,刘秉忠还接过可庵的衣钵,成为庆寿寺第十八代住持。至元元年(1264),忽必烈才令其还俗,并为他正衣冠、授显爵。后来,刘秉忠奉诏担负起营建大都的重任。
刘秉忠修建元大都城南城垣西段时,正好经过庆寿寺海云、可庵两灵塔塔基。他奏请忽必烈保留这两座灵塔,忽必烈准奏并敕令南城垣“迁三十步许而环之”。因此,大都城南垣在此段向外弯曲,绕开双塔,形成一段弧形墙,将双塔环绕城内。

图片

庆寿寺双塔

明朝的皇城在西南有一个凹陷,据传也是为避免破坏庆寿寺。修建时在靠近庆寿寺的位置转向朝东,绕过庆寿寺,使本应方正的皇城,仿佛是缺了一角。

海云灵塔留珍宝

时间到了1953年,此时的庆寿寺仅剩下双塔和一个小院了,不过耸立的双塔依然是地标性建筑。在黎明之时,站在老长安戏院门外朝东看,仿佛看见那两座塔一在路南,一在路北。由西向东走,临近塔的时候再看,原来两座塔都在路北的庆寿寺里。这种因光学作用所造成的景象,俗称“长安分塔”。

1955年,北京对西长安街进行大规模的整顿与改建,在拓宽西长安街马路工程中,将庆寿寺及其双塔一起拆除。经北京市文物部门调查清理,两座灵塔的地宫结构完全一致,只是海云的地宫内有随葬物品,可庵的地宫内没有发现。

海云灵塔地宫在地下4米之处。地宫的中间是一个石棺,由6块磨平的青色砂岩镶砌而成。石棺内有埋葬海云骨灰的木匣,匣为正方形,盖覆庆寿寺双塔 斗形,上面贴着织金贮丝。骨灰用丝棉包裹,外面加黄地绣花绸袱。中间绣黄龙,四周绣串枝花。绸袱内有金属制牙仗、耳挖,以及宋代铜钱22枚、金大定钱1枚。骨灰包上还放有一顶平金绸质僧帽。

石棺北面有罗汉床,床上放着舍利盒,床前有小墓志。墓志前置小供桌,供桌上有小香炉,香炉两旁对称放着木质镀金小瓶,瓶中插着木质莲、荷等饰品。除此之外,还发现了一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如刺绣等。

海云灵塔地宫内出土的文物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为金末元初北京佛教、家具、手工艺品等方面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

庆寿寺是金、元、明三代禅宗临济宗在北京传播的中心,在北京佛教史上具有极高地位和重要影响。它历经辉煌到衰败的演变,如今只存续在人们的记忆中。

文章引自:《北京老城故事》,北京出版社2022年版。

点击下图,查看新书介绍

图片

编辑:章亦民

初审:王   璐  孔燕松

核审:刘宗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