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咖访谈:安全降糖如何护航优质达标?且看中国糖尿病诊疗方案的积极探索进展

 尚振奇 2023-03-24 发布于吉林





编者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的治疗尤其是血糖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糖尿病患者常易合并心、脑、肾等多种并发症,用药种类通常较多,容易发生各种药物不良反应。糖尿病治疗的目的不单是达到理想血糖控制目标,更重要的是关注血糖平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实现“优质达标”,因此降糖药物的长期安全使用尤为重要。那么在临床用药方案考量方面,如何实现对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护航,从而实现糖尿病患者的全面获益?来自北·国家老年医学中心的郭立新教授在本刊访谈中分享了他的一些临床思考,让我们一起来听听!








图片

点击查看完整视频

图片


长治久安

当疗效兼顾安全性,“优质达标”大势所趋


安全性是糖尿病患者在降糖治疗过程中非常棘手却不能回避的问题。郭教授形容低血糖就像一只“拦路虎”妨碍血糖达标。低血糖会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一系列的损害,严重低血糖的危害严重程度甚至大于高血糖和血糖波动。研究显示,低血糖可引发机体复杂的神经内分泌反应,与多种不良临床结局显著相关[1]。且糖尿病患者未被识别的低血糖发生率高;有约一半以上的患者不主动与医生沟通低血糖事件;低血糖本身症状千差万别,不容易被识别。

临床上有四类人群尤须注意低血糖的发生风险:1)如糖尿病病程超过15年,特别是老年糖尿病患者;2)存在无感知性低血糖病史、全天血糖波动大并反复出现低血糖的患者;3)有如肝肾功能不全等严重伴发病;4)抑或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包括大部分50岁以上的男性或60岁以上的女性,合并一项危险因素者(即心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或蛋白尿)。

此外,在血糖达标的过程中,体重也是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因为体重增加本身会加剧胰岛素抵抗,进一步恶化体内的病理生理循环机制。通过增加低血糖风险或者是体重增加风险的方式获得血糖达标,并非理想的降糖方式。

过去由于药物疗效以及治疗技术的不足,很多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达标的同时出现了低血糖风险增加以及体重增加。这一方面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远期发生风险,另一方面也阻碍了血糖的长期平稳达标。目前,关于血糖达标、低血糖风险和体重增加风险的三方面的复合终点达标仍是一个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因此,如何为中国T2DM患者长期管理带来简单高效且综合获益强的“优质达标”方案,成为了临床医生新的思考。


强强联合

iGlarLixi如何安全帮助患者实现“优质达标”?


胰岛素与GLP-1RA联合治疗可以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多种病理生理学异常。基础胰岛素和GLP-1受体激动剂(GLP-1 RA)固定比例复方制剂iGlarLixi是一款全新作用机制的降糖药物,在基础胰岛素方案上进行创新,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基础胰岛素与GLP-1RA作用于不同的靶器官,针对T2DM发病机制发挥协同降糖作用,联合增效[2-3]。LixiLan-O AP研究[4]显示,iGlarLixi糖化血红蛋白降幅可达1.9%,约80%患者实现血糖达标,且兼顾空腹和餐后血糖,患者全天血糖水平控制平稳,实现更优效的血糖管理。那如此强效的降糖药物,其安全性又是如何呢?

首先,我们知道甘精胰岛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基础胰岛素之一,可安全有效地控制空腹及餐前血糖;利司那肽则是一种独特的GLP-1 RA,对餐后及空腹血糖均可有效控制。基于基础胰岛素之上加用GLP-1 RA这种葡萄糖浓度依赖性作用的药物,安全性可以得到进一步的保障。郭教授指出,在作用机制上,胰岛素针对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实现生理性胰岛素补充或替代[5];GLP-1 RA可调节胰岛β细胞和α细胞,促进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分泌,抑制不恰当的胰高血糖素分泌[6-7]。GLP-1 RA通过减轻体重、增加脂联素水平、改善内皮功能等多重机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8-9];两种药物在低pH值环境中溶解度良好,通过预填充装置以固定比例注射,几乎不影响各自药代学和药效学[10-13]。安全性方面,GLP-1 RA 能进一步中和T2DM患者使用胰岛素产生的低血糖和体重增加风险;GLP-1 RA主要不良反应为轻、中度胃肠道反应,多见于治疗初期,基础胰岛素联合 GLP-1 RA 较 GLP-1 RA 单独给药胃肠道反应减小[10-13]。因此,iGlarLixi既可补充患者的胰岛素不足,GLP-1 RA又可通过葡萄糖浓度依赖性方式有效降低血糖,低血糖发生风险较低,多方位改善糖尿病两大核心生理缺陷,这也是其独特优势所在。

iGlarLixi 在胰岛素使用剂量相同或更低的情况下,HbA1c 降幅和达标率优于基础胰岛素或 GLP-1 RA单药治疗,能减少低血糖风险, 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全球多个临床试验证明,以iGlarLixi为代表的复方制剂作为一种机制互补、增效减副的“理想治疗方案”之一,在改善血糖的同时,兼顾低血糖和体重两大重要方面的安全性。据SoliMix研究[14]显示,相较于预混胰岛素,iGlarLixi低血糖发生率可降低68%;在体重方面,相较于预混胰岛素,iGlarLixi体重获益明显,安全达标且不增加体重患者比例提升至近3倍,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实现全方位综合获益。此外,中国3期研究LixiLan-L CN证实,iGlarLixi在基础胰岛素控制欠佳的T2DM人群中,HbA1c 改善效果优于基础胰岛素[15]

研究还显示,iGlarLixi在强效降糖同时,既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也不增加体重,且一天一次用药,大大提升患者的依从性,真正实现“优质达标”的管理理念。


因人制宜

iGlarLixi如何安全应用于 “合适的”患者?


郭教授指出,在适用人群上iGlarLixi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已完成多项 3 期临床试验,在不同目标人群验证治疗 T2DM 的效果及安全性。LixiLan系列全球研究证实,对于T2DM患者通过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达标的,或者是通过某些口服降糖药控制不能达标的,以及过去应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或者单用GLP-1RA不能够很好控制血糖的患者,都可以考虑使用iGlarLixi,在提供卓越疗效的同时能确保良好的安全性。iGlarLixi还专为中国糖尿病患者精心量身定制1IU:1ug与2IU:1ug两种优势配比(甘精胰岛素:利司那肽),提供更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基础胰岛素与 GLP-1 RA 组分比例,充分发挥双组分效用以兼顾 FPG 与 PPG,有助于实现良好的起始治疗体验与全病程管理。此外,iGlarLixi可小剂量起始(5~10 IU/日),实现血糖达标的同时,也可保证在不同人群中的安全使用。


携手并进

iGlarLixi成功上市对中国糖尿病未来管理有哪些影响?


实现血糖优质达标,改善疾病临床结局是每位临床医生的目标。郭教授期望医生和患者能共同努力,及时转变思想理念,真正意识到糖尿病治疗除了严格控制血糖外,还要关注改善和减少并发症,实现心、脑、肾、糖一体化管理,他也希望基础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固定比例复方制剂能够真正帮助临床血糖控制实现“优质达标”,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他相信战胜糖尿病的那天一定会到来!


大咖写给糖友的话


图片

图片
郭教授强调:糖尿病防治应做到“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力争全方位达标,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心脑血管、肾脏和其他慢性并发症,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1. The ADVANCE Collaborative Group,N Engl J Med 2008,358:2560-2572.

2. Knudsen LB, et al. J Med Chem,2000,43: 1664‐1669.

3. Degn KB, et al. Diabetes,2004,53:1187‐1194.

4. Yang W,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2,24(8):1522-1533

5. Harris K,Nealy KL. Ann Pharmacother,2018,52:69‐77.

6. Baggio LL,Drucker DJ. Gastroenterology ,2007 ,132 :2131‐2157.

7. Niswender KD. Postgrad Med, 2011 ,123 :27‐37.

8. Buse JB, et al. Diabetes Care,2014,37:2926‐2933.

9. Gough SC,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2015,17:965‐973.

10. 纪立农,冉兴无,母义明,等 .中国糖尿病杂志,2020, 28 :721‐728.

11. Kapitza C, et al. J Clin Pharmacol,2015 ,55 :1369‐1377.

12. Tibaldi J,Mercado ME,Strong J. Clin Diabetes,2020,38:339‐347.

1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病变学组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0, 12 :289‐296.

14. Rosenstock J.,et al. Diabetes Care 2021 Jun; dc210393.

15. Aroda, Vanita R.,et al. Diabetes care 39.11 (2016): 1972-1980.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等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