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方百世C

 经方人生 2023-03-24 发布于四川

41.益 肾 坚 骨 汤

组成:黄芪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2克、菟丝子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甘杞子12克、干地黄20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30克、葛根12克。

功能:益肾养血、和络止疼。

主治:颈椎、胸椎、腰椎增生,上肢麻疼,脊柱活动欠利者。

加减运用:

①夹湿,加苍术12克。

②寒痛,加制川乌10克、川桂枝10克。

③症状较重,加仙茅10g,仙鹤草15g,仙灵脾10g。

42.温经止痛散

组成:川乌80克、草乌80克、麻黄60克、细辛40克、羌活70克、白芷70克、肉桂40克、干姜60克。

功能:温经散寒,通络除痹。

主治:经久缠绵难愈之寒湿痹痛,顽固性头痛,脘腹冷痛,骨质增生,全身关节拘挛疼痛,腰背胸胁痛,痛经,疝痛,扭伤,阴疽,瘫痪,瘘证等一切寒邪所致之痛症,均有良效。

用法:上药8味共500克,置于锅内,微火烘脆,共为细末,贮瓶备用。

取药末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做成药饼。趁热敷贴于患部,外以油纸或薄膜盖定,绷带包扎,至局部及全身发热或微汗出为度。每日1—2次,每次2—4小时,3日后更换新药。

取药末250—500克、加60度白酒适量润湿,置于锅内炒热,纱布包裹,做成药枕或药袋。置于患部,外以电熨斗或电吹风热熨患部,使药力直透肌腠筋骨,以局部觉热为度。每日3次,每次30分钟,3日后更换新药。

取上述生药粗末250—500克,置于瓶内,浸泡于60度上等白酒2000毫升中,密封避光,每日振摇一次,7日后备用。用时将药酒少量倒于碗内,用脱脂棉团蘸药酒适量,以长柄镊挟持,火柴点燃,将燃烧之药酒快速涂于患部,迅速用手掌拍熄,并揉擦患部,以局部潮红为度。

直接用棉球或纱布蘸药酒适量,涂于患部,用手掌揉擦至发热为度,每日3—4次;亦可将药酒装入压力瓶内,先按摩患部片刻,再将药酒喷洒于患部,揉擦片刻,使患部发热为度,亦有良效。本方切忌内服。

加减运用:在外用本方的同时,可内服《局方》五积散化裁,达宣痹止痛之目的。如妇女腹痛、痛经、腰痛、可加玄胡30克、当归30克,热熨;如经久不愈面瘫,可加黄芪100克、白附子60克,温熨;如属热痹,红肿疼痛,此则不宜。另用龙蛇夏马膏即龙胆草、蛇泡草、夏枯草、马齿苋,鲜者各250克,洗净泥沙、捣如泥状,外敷患处,薄膜或油纸盖定。每日1—2次,每次4—6小时。頗具强力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凡火热毒邪所致之疔毒痈肿,亦有显著疗效。

43.香 连 固 肠 汤(丸)

组成: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炮姜5克、黄连5克、木香5克、秦皮10克、乌梅5克、炙甘草3克。

服法:作水煎,分3次服。亦可按比例作丸剂,每次5—10克,日服3次。

功效:益气运用力用时脾,燥湿固肠。

主治:慢性腹泻(肠炎),慢性痢疾。

44.增 效 调 经 丸

组成:地黄10克、当归6克、党参10克、炒白术10克、陈皮10克、菟丝子10克、川续断10克、制香附10克、月月花3克

用法:按上药用量比例制成丸剂,或水煎服服。

效用:补肾培本,养血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

加减:

①血热而致月经先期,加地骨皮、丹皮;

②偏阴虚血热、迫经先行,加麦冬、女贞子、白芍;

③因寒客胞脉面致月经后期,加桂心、艾叶;

④偏血虚,加枸杞、枣皮;

⑤郁滞腹痛,加元胡、台乌药;

⑥肝郁而致月经先后无定期,加柴胡、炒白芍;

⑦因郁致瘀,加元胡、蒲黄;

⑧肾虚,加山茱萸、山药、五味子;

⑨因气虚不能摄血而致月经过多,加黄芪、仙鹤草,重用党参;

⑩因热盛于里而致月经过多,加炒黄柏、炒地榆、旱莲草;

⑪因瘀滞致经行量多夹块,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炒茜草;

⑫因血瘀而致月经过少,加桃仁、红花;

⑬痰湿,加陈皮、茯苓、半夏。

45.调 经 汤

组成:女贞子50克、旱连草25克、生地25克、山药25克、侧柏叶20克、白芍25克、乌梅15克、黄芩15克、地榆炭50克、芥穗炭15克、甘草10克。

功能:养阴养肾,酸敛肝阴,升发肝阳,发散郁火,凉血止血,固精益气,凉血滋阴。

主治:肝郁肾虚之经漏,风阳妄动之月经先期、带下等症。

加减运用:

①气虚,加党参、白术;

②脾肾气虚之暴崩不止,加破故纸、赤石脂;

③夹瘀,加茜草、乌贼骨;

④心血不足,加麦冬,五味子。

46、妇宁丸

组成:柴胡8克,薄荷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香附10克,枳壳12克,橘叶10克,木香10克,山楂12克,郁金12克,王不留行10克,牛膝10克,路路通1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

制备:上方为一剂饮片量,按此比例制丸。将橘叶、路路通、山楂三味煎汁浓缩至比重1:20(20·C)作为粘合剂,其他药低温干燥后粉碎过80目筛,混成均粉,将粘合剂拌药成丸,每克约80粒,干燥打光入瓶备用。

主治:中医:经行乳胁胀痛、乳房结块、经行抑郁、躁怒、少腹胀痛、痛经等。

西医:经前期紧张症、乳痛症、乳腺增生病,以及症见胸胁少腹胀痛之黄体功能不良、不孕、习惯性流产、慢性盆腔炎等。

功效:调肝通络、理气散瘀。

用法:每次6克,一日三次,经前10—15天开始,经期停服。乳腺病者持续服用。

47、归 气 定 喘 汤

组成:党参30克,麦冬15克、熟地12克、白术6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知母12克、枸杞15克、核桃5个(打破)紫河车粉10克、(兑服)、甘草6克。

功能:补肾纳气;归气定喘。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心源性哮喘。

服法:上药除紫河车粉外,一并浓煎3次,弃渣取汁,加入紫河车粉,分3次服,一日一剂。

加减:

①咳漱痰多,加款冬花、紫苑止咳化痰;

②喉痒、干咳少痰甚,加天花粉、雪梨养阴生津润肺。

48、平 哮 汤

组成:炙麻黄6—9克、炒杏仁12克、桑白皮20克、地龙12克、蝉衣6克、蜈蚣1—2条、党归12克、石苇20克、细辛5克、徐长卿20克、生甘草6克。

功能:理肺平哮,解痉脱敏。

主治: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及持续期,寒热不甚明显者。

用法:每日11剂水煎服。发作时服汤剂。上药量加2—5倍,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每次2克每日3次口服,作为发作期控制后巩固疗效,持续期亦可服用。

加减:

①偏热,加僵虫、生石膏、鱼腥草;

②偏寒,加干姜、桂枝,重用细辛;

③痰盛气逆,加葶历子、半夏、云苓;

④气虚,加黄芪、太子参、白果仁;

⑤咳剧,加冬花、白前、枇杷叶。⑥其它如全虫等虫类药物,均有解痉通气,行瘀开闭之效,临症时酌情选用。

49.黛 麦 养 肺 止 咳 汤

组成:青黛5克,海蛤粉30克,人参10克(或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10克,细辛3克,炙甘草10克(小儿用量酌减)

功能:益气生津,清咽止咳。

主治:气阴虚咳漱(外感后咳漱、慢性咽喉炎、气管炎等)。

用法:水3碗煎取1碗,药渣熏煎1次,共分2至3次服。每日1剂。

加减:

①痰多而稀白、纳呆苔白者,加白术、陈皮、法夏。

②咽经、扁桃体增大者,加射干、板蓝根、金银花;

③大便结者,加胖大海。

④素有喘咳(哮喘、痉支)、气逆痰多者,加麻黄、桂枝、苏子、葶苈子。

⑤阵发痉咳,状若百日咳者,加百部、马兜铃。

⑥时有低热者,加青蒿、鳖甲。

⑦自汗、盗汗明显者,可加黄芪、防风。

⑧咽痒甚者,加僵蚕、胆南星;细辛用量酌加。

⑨血虚心悸、舌淡脉细者,酌加当归、熟地、丹参。

50.止 痉 镇 咳 汤

组成:天竺黄10克、僵蚕6克、苏子6克、半夏6克、瓜萎皮10克、麦冬6克、杏仁3克、五味子3克、百部3克、炙冬花3克、施复花(布包)3克。

功能:祛风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小儿百日咳痉挛期,阵发性顿嗽者。

用法:水煎150毫升,3—5克岁,日分4次服,6—7岁日分3次服。服时加蜂蜜一匙。每日一剂。

加减:

①肺热痰黄,减半夏3克,去冬花、百部,加鱼腥草10克、川贝6克。

②肺寒痰清、手足不温,加干姜3克。

③鼻、巩膜出血者,去百部、冬花,加细生地6克,赤芍6克,大贝6克。

51、竹 茹 清 胃 饮

组成:竹茹12克,芦根30克,公英15克,枳壳10克,金石斛10克,煅石膏15克,寸冬15克,薄荷6克,白芍12克,甘草6克。

功能:轻清凉润,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表浅性胃炎偏热者,胃脘轻痛,咽干口苦,舌红,胃无大热,服清胃散(汤)太过者。

用法:水煎300毫升,早晚分两次饭前口服。每周服5剂。

加减:

①胃脘甚痛者,重用芍药、甘草,加玄胡15克;

②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加茶10克,去石斛。

52、四 子 平 喘 汤

组成:葶苈子12克,灸苏子9克,莱菔子9克,白芥子2克,苦杏仁9克,浙贝母12克,制半夏9克,陈皮5克,沉香5克,(后下),大生地12克,当归5克,紫丹参15克。

功能:化痰止渴、纳气平喘。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一剂,分二次温服。

加减:

①畏寒肢冷加肉桂;

②咳嗽甚,加百部、前胡;

③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芪、焦山栀;

④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53、开 肺 宣 郁 汤

组成:秋桔梗6克、炙紫苑12克、川郁金9克、炒积壳9克、炙杷叶(包)12克、粉甘草3克。

功能:开宣肺气,利气疏郁。

主治:食道炎、食道痉挛、慢性胃炎、习惯性便秘,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属肺失宣降,气机郁滞者。

加减:

①肺郁化火者,佐用泻火开郁之品,如栀子、豆鼓、丹皮之类;

②肺郁扰神伍入远志、夜交藤;

③肺郁痰阻加入菖蒲、陈皮、橘梗;

④肺郁而肠痹者佐用瓜萎、麻仁,或用适量硝、黄、取小承气意;

⑤肺郁阴血不足者,当兼以养阴益血,可伍以养阴益血,可伍以白芍、当归、鸡血藤之类;

⑥肺郁兼气虚者,应当配用参、芪之类以助其推行之力。

54.蒲 连 复 胃 汤

组成:蒲公英15克、黄连9克、太子参15、法半夏12克、干姜3克、苏梗10克、乌梅9克、甘草6克。

功能:益胃清热,和胃降逆,理气止疼。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及胆囊炎、胆胃不和等病症。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两遍,早晚服用。

加减运用:

①泛酸,去乌梅加乌贼骨15克,大贝母10克;

②持续痛,加元胡15克,川楝子9克③出血,加白芨15克,蒲黄6克;

④腹胀便干,加槟榔6克;

⑤舌红少苔,胃阴亏伤,减黄连3克,加沙参15克,麦冬10克。

55、种 子 丹

组成:海龙3条,鹿茸15克,海狗肾15克,胎盘30克,羊肾(睾丸)3副,肉苁蓉15克,仙灵脾20克,仙茅20克,巴戟田0克,葫芦巴20克,枸

杞子30克。

用法:以上诸药干燥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日2—3次,每次10克口服。若作汤剂,每剂海龙改为1条,胎盘3克,海狗肾1.5克,鹿茸2克,此四味共研细末;肉苁蓉、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葫芦巴、枸杞子适量加水共煎,取汁冲服以上四味,每天一剂。羊肾1只,炖煮后吃肉喝汤。

功能:补肾温阳,填髓生精。

主治:男性肾虚不育孕偏于阳虚者。

加减运用:

①若填补日久,宜顾护脾胃,可酌加 仁、白术等,益后天以助先天。

②若肾阳肾阴俱虚,或久服不方而有燥热之象者,可酌加滋补肾阴之品,如熟地、龟板、天冬等。

56.两 和 镇 痛 饮

组成:竹柴胡12克,生白芍15克,枳壳12壳,厚朴12壳,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炒建曲15克,甘草4克。

功能:疏肝和胃、行滞镇痛。

主治:肝胃不和所致胃脘疼痛,包括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胆囊炎、胃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上腹疼痛。

服法:上药每剂煎三次,每日早、中、晚分服,日一剂。

加减:

①脘腹胀满或胀痛、呃气者,加广木香10克,青皮、陈皮各12克加强行气之功;

②痛如针刺或疼痛较剧者,加赤芍、延胡索各12克活血化瘀止痛;

③疼痛有灼热感或口苦咽干者,加炒川楝子、焦栀各12克清泻肝火;

④口干口苦、苔黄者,加黄岑15克、黄连6克清泻郁热;

⑤食后痛甚者,加鸡内金15克,炒二芽各30克增强消食导滞之力;

⑥泛酸,加煅瓦楞子30克、海螵蛸15克和胃制酸;

⑦腹痛有冷感者,加法罗海(法罗海,中药名。为伞形科植物阿坝当归的根。具有理气止痛,止咳平喘的功效。主治胸胁脘腹疼痛,头痛,咳喘。)12克以温散行滞。

57、扶 土 抑 木 定 痛 方

组成:南、北沙参各30克,白术15克,茯苓30克,陈皮12克,后朴12克,炒香附15克,佛手12克,白芍15克,炒延曲15克,甘草4克。

功能:扶 土 抑 木、行滞定痛

主治:脾胃虚损、肝郁气滞所致胃脘痛。

服法:同肝胃两和镇痛饮。

加减:

①肝脾不和诸症突出,可用肝胃两和镇痛饮治理以从其变;

②标实势衰,即用本方。

③气虚甚,可加党参、山药各30克,甚则加人参6克以增强益气之力;

④短气、头昏,加黄芪30克,夜交藤30克以养心安神。

58、砂 半 理 中 汤

组成:清半夏9克,制香附9克,高良姜9克,炒枳壳9壳(或炒枳实),砂仁9克(打碎)。

用法:用砂锅加水至浸没药材,水面超出药材5分。砂仁打碎后下,每剂煎两次,日服一剂,分两次服。

功能:理气散寒,和胃止痛。

主治:胃脘近心窝处疼痛,泛酸暖气,或吐涎沫,脘腹胀满,痛引肋背或胸中。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弦紧。

加减运用:本方为治疗胃痛的基本方剂,临床可根据病情辨证酌加药物。

①肝胃痛症:见胃痛连肋骨撑作痛,呃逆暖气,苔多薄白,脉弦紧。治疗将香附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量仍为9克。若口苦吐酸,为胆火较盛,可加生栀子6—9克;肋痛较痛者,可加川楝子9克。

②心胃痛者:见痛引胸中,心悸气短,舌红苔薄白,脉寸尺俱微,动见于关。治疗将高良姜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用9克。若大便色黑即与小肠火有关,可加焦栀仁3克。

③脾胃痛症:见胃脘疼痛,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食少纳呆,舌苔白腻,脉缓或大,治疗将炒枳壳(或炒枳实)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药仍用9克。

④肺胃痛症:见胃脘疼痛,肩背拘急,痰多咳嗽,动则气少,舌苔白腻,脉寸微关紧尺沉,治疗将清半夏加至12克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兼大便干燥或不通,为大肠有热,可加大黄2—3克。

⑤肾胃痛症:见脘痛及腰,腰酸小腹胀满,行则佝偻,舌苔薄白,脉沉弦或状。治疗半砂仁加至12克为主药,余四味仍用9克。若腰酸小腹胀甚,可加沉香末(分冲)2克:同是有小便不利者,可加肉桂末(分冲)2克。若中焦痞满,上下不通,这是兼有三焦症状,可加黄连2—3克,肉桂末(分冲)2克。

59、舒 肝 安 胃 汤

组成:丹参30克、百合20克、台片15克、木香6克、大贝15克、锻瓦楞20克、白芍30克、黑栀子6克、甘草12克、黑黄芩12克。

功能:理气化瘀、养阴清热,解痉止痛。

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十二肠炎。

服法:空腹服,一日一剂。病程较长者,可将上药共为细面,和服或装胶囊吞服。每服生药粉6克,一日三次饭前服。

加减:

①胃阴虚极,加寸冬、石斛。

②胃火炽胜,加黄连。

③脾胃气虚,合入小建中汤。

④胃气上逆者,加赭石、半夏。

⑤痛甚,加元胡。

⑥出血,加白芨、青黛。

60、和 胃 消 食 汤

组成:连翘12克、神曲16克、麦芽16克、山楂20克、茯苓12克、陈皮12克、川朴12克、砂仁5克、鸡内金10克。

服法:水煎服。

功能:和胃消食。

主治:小儿厌食、脘腹痞满、胀痛、纳呆、嗳腐吞酸、恶心呕逆、睡卧不宁,大便干结,或便下酸臭,舌苔厚腻。

加减:

①腹痛、腹胀为食滞肠胃,气机不畅,加炒莱菔子5克以理气消胀;

②胃脘胗胀呕吐泛恶者为食滞中州,胃失和降,加枳壳4克、藿香6克、半夏6克以宽胸降逆止呕;

③身热而烦,舌红苔薄黄者为食积化热,加胡黄连4克以清热退蒸。

温馨提醒:💊仅供有缘人参考学习。由医师辨证施治!对证下药!切勿盲目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