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与性,权与谋之争

 莫为天下先 2023-03-24 发布于湖南

庞青云是一个把国家利益看得很重的人,他原效力于清廷,是太平天国作乱期间的清朝军官。充满理想、胸怀壮志的他在战场上看尽清兵残酷无情的真面目,心灰意冷。

但是野心并没有止步于此,在战场上用假死换来苟活的他遇到了土匪赵二虎与姜午阳,他发现这两人有着在那个时世所称谓的正义。用自己的充满理想化的世界与壮志满胸的举动说服赵二虎与姜午阳投军,并以此立下投名状。

庞青云带领着他们来到陈大人府上,一身皮衣无不彰显着“匪气”。大人问他手上有多少人,在三位大人自傲的脸上都纷纷流露出轻蔑的笑容。庞青云的一句八百更是引得哄堂大笑,这一笑便是当朝官员的自满与对外的不屑。

“再给八百十日便可攻下舒城”庞青云此话一出让旁边的兄弟二人像热锅上的蚂蚁焦灼不堪。顿时三位大人脸色一变,像极了老狐狸,脑子里一丝一毫的算计全部都写在脸上。导演用交叉蒙太奇将两边的人物内心刻画得淋漓尽致。

庞青云在赌,人数上的巨大劣势让他只能放手一搏,显然走投无路的他成功了。在重重包围之下,姜午阳直取敌军首级。

经过这一战兄弟两人对庞青云崇尚有嘉,此时庞青云的野心开始像浮冰一样在海水中若隐若现。三位大人开始对庞青云另眼相待,各种夸赞由口而出,但真的是这样吗?

一旁的赵二虎官服在身渐渐褪去“匪气”,因攻下舒城而满怀信心地说先取苏州再夺南京,简简单单地一句便是他性格写照,与当初不同的是庞青云语不言惊,沉稳的他在观察着三位大人的变化。

三个月便取苏州,庞青云知道怎么会如此简单,其实他已然看得出来三位大人在明争暗斗。但他内心并不想与其同流合污,这也是他最后酿成悲剧的重要因素。

日月如梭,一年后苏州迟迟未拿下,赵二虎独自一人潜入苏州要求和谈,庞青云没有退路下选择向老对头魁字营借粮。

就在庞青云下令攻打苏州之时赵二虎带着苏州百姓从城中走出。所有人都惊诧的看着赵二虎,他答应了只要苏州城肯降便分发粮食,但此时庞青云察觉到了追随的部队开始向赵二虎倾斜。

这时为了将追随众人的脚步拉回自己的身旁,他以军粮难以维持这么多人开销为借口,下令屠城将苏州城中所有的官兵全部杀死。一声令下苏州城里的官兵全军覆没。

城门打开之时满目荒唐,赵二虎以此带领着愿意追随他的人离开军队,庞青云知道攻打南京不能缺少赵二虎,于是立下誓言这才让赵二虎留下。不得不说庞青云为了实现内心的宏大理想,卑躬屈膝他确实做得很好。

后来兄弟三人直取南京,庞青云也得到了慈禧的赏识,长镜头一路过来,暗示以慈禧为中心的权力枢纽。太后说了一句“你还年轻,君臣相伴会长久”,显然是在向庞青云抛出橄榄枝。但庞青云没有官场的经验说“免除苏州辖区三年税赋,修生养民”,此话一出慈禧半刻才出口“准奏”。

因为这句话庞青云从君臣相伴变成了一个外人,朝廷要的是从朝廷考虑的“自己人”并不是所谓的帮外人说话而不顾朝廷利益。庞青云注定了不得朝廷的重用,架空成为一个虚有的官职。

狄大人和陈大人与庞青云谈话,狄大人先夸“苏州杀人,南京活人,庞大人是君子豹变,果然是辅国良臣啊”。陈大人马上说,“那是因为庞大人和朝廷不属任何派系才得太后的垂青”。

唯独姜大人不在,两位官场的老狐狸正想拉拢庞青云一起合权,庞青云面对着两人的拉拢显然不看在眼里,没有做语。于是两位大人对庞青云动了杀心,一个不能与我们同流,对我们威胁极大的人不能留。狄大人说“庞大人,我翻了翻黄历,四月初八午时上任,利民利国利己,大吉”。

其实至始至终要杀庞青云的只有姜大人,因在朝廷上一番话与两位大人的拉拢中他都是以天下百姓为命,显然在当时是行不通的,这才让庞青云步步走向了灭亡。

在众人纷纭之下,为了走向更高的权位他不得不出手将赵二虎一杀了之,这正是姜大人的计谋,先断其臂膀,让你最后孤立无援,使得兄弟反目成仇,再将其杀之。

在官僚政治中,庞青云显然是一枚棋子,生不逢时。没有当时暗藏势力对峙,和藏污纳垢的朝廷庞青云或许是位开创者,投名状是野心的开始同样也是权衡的结束,兄弟三人最终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