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厂:蔡哲夫与妻妾具入南社(上)

 自由书画谈 2023-03-24 发布于河南

南社,乃成立于宣统元年(1909)十月一日(公历11月13日),在江苏苏州成立,发起人陈去病、高天梅、柳亚子。成立之日,在苏州虎丘之张东阳(国维)祠举行第一次雅集。到会会员十七人,来宾二人。十七人社员中,蔡哲夫在列也。


南社(与北庭相对)宗旨,以文学鼓吹民族革命,思振唐音,攘夷复汉,排满抗清。


查阅南社档案,找到了蔡哲夫、张倾城、谈月色加入南社时填写的《南社入社书》,按伊们入社前后,顺序录出。

蔡哲夫《南社入社书》


蔡哲夫排序二十五、竖排表格式的入社书,宋体字印刷“南社入社书”几个字,表格中印刷字“姓名”之左是毛笔手迹:“蔡有守原名珣,字奇璧,一字哲夫,号成城子。”钤印“蔡有守原名珣字奇璧字喆夫号成城子”朱文。“年岁”之左是辛巳六月二十四日。籍贯:广东省广州府顺德县龙江乡仰上里。“居址”:上海徐汇区孝友里七十六号门牌。“通讯处”:上海四马路国粹学报馆。“介绍人”柳弃疾(名左钤印'“弃疾”白文)。“辛巳”是1881年,即光绪七年。“弃疾”是柳亚子的原名。

张倾城《南社入社书》

张倾城的入社书改成从左往右的横排,仍是表格式宋体字印刷。“姓名”印刷字之右是:张洛字娍。钤印“妾张倾城”朱文。“年岁”:二十五。“籍贯”:广东合浦。“居住”:广东小东门内河边二十二号。”“通讯处”仝上。“介绍人”:郑佩秋、郑佩宜。“年月日”:六年二十七日。毛笔填写的入社书,“倾城”皆写成“女”偏旁的“囗娍”。“郑佩秋”福建闽侯人,女士。郑佩宜名瑛,江苏吴江人,柳亚子室。“六年”是民国十七年(1917)。

谈月色《南社入社书》

谈月色的入社书格式与张倾城同。“姓名”:比丘尼古溶。“年岁”:三十岁。“籍贯”:广东北门内清泉街檀度庵。“通讯处”:仝上。“介绍人”蔡哲夫。钤印“蔡哲夫”白文,“年月日”:庚申九月十六日(民国九年)。“民国九年”即公历1920年。


综合南社社友的文字资料,把蔡、张、谈的小传撰录于下。


蔡哲夫的生年,案头上南社著述史料几乎皆作“一八七九年己卯六月二十四日生”,若郑逸梅的《南社从谈·蔡哲夫小传》即如是说,若柳无忌(亚子公子)、殷安如等编著的《南社人物传·蔡哲夫》作“生于1879年7月”,邵迎武著《南社人物吟评·蔡哲夫》作,“蔡哲夫(1879 ~1941)”等等,皆作生年1879。辞典中,《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近现代人物大辞典》《民国书法篆刻人物辞典》等,亦皆作生于1879年。感觉应该没有疑问了,但蔡哲夫本人手填《南社入社书》“年岁”一格毛笔手填:“辛巳六月二十四日”。“辛巳”是1881年,与所有史料辞书的”生于1879年有两岁的差距。查蔡哲夫的书画流布,目前未见有署创作年代后落“时年多少岁”的,这主要是可能因为蔡哲夫仅享世寿六十出头,一般情况下书画家享高寿时才落“时年多少岁”呢。 


哲夫原名珣,一作绚,字哲夫(署见民国早年《公论)、《民权素》等),一作喆(哲)夫,又署折芙(有印),亦字成城(一作号),别署成城子(取《诗经》“哲夫成城”之意),又字守一(一作号。署见1918《戊午周报》),易名有守(署见1907《国粹学报》,再改守,别号寒琼(有《寒琼遗稿》。署见《国学丛选》)、寒碧、寒庐、寒道人、髡寒、奇璧、寒翁(晚号),又别署哀夫(见《南社丛刻》5)、水窗、思琅、检泪词人、离骚子,刻印称南社蔡守,又自比杜茶村,人称蔡名士,室名二条一廛(1938到南京,赁原鼓楼二条巷居住,榜寓名为此。)又称茶丘(见上),别署茶丘残客、茶丘居士、茶丘生、茶上人,又室名寒月吟窝、寒琼室(有《寒琼室笔记》)、寒琼水榭、茶恩茶喜茶四妙之亭、有奇堂、两盒一剑庼、味雪庵、砖镜斋、蠡楼(有《蠡楼词》)、寒宬(有《寒宬碑目金石跋续》)。曾主编《天荒杂志》。 

 
柳亚子《南社纪略》之三《虎丘雅集前后的南社》一节中有云:

……十九筹好汉中间,有十七筹是社友,而两筹却是事实,现在先将他们的姓名、籍贯、履历、开列于下。

社友十七人:……(16)蔡哲夫,名守,原名成城,一名有守,守一,一字寒琼,广东顺德人,国学保存会会员,《国粹学报》主笔。


当时蔡哲夫是南社的中坚力量,自然与南社盟主柳亚子关系密切。第一集的《南社从刻》收有哲夫的《有奇堂诗集》一卷。然而蔡、柳的“蜜月”很快即结束了。仍是《南社纪略》,在《我和南社的关系》一章中有云:“……这一次高、柳的斗争,幸亏没有牵涉到南社方面来;然而,在无意中间,已替一九一七年(民国六年)反叛的蔡哲夫制造成一尊可以利用的偶像了……同时,因驱逐朱、成的关系,引起蔡哲夫对我的反抗。他用了南社广东分社的名义,背签了许多粤籍社友的姓名,与朱、成遥相呼应,想拥戴高吹万做主任,把我来推翻,这事情好像掀起了很大的风波,现在已经记不清楚了。”南社蔡、柳的闹翻,已致二人老死不相往来,柳亚子能“记不清楚”吗?可知柳氏的虚伪。关于蔡、柳的翻脸,南社社友郑逸梅在《南社丛谈·南社的纠纷和斗争》中有载:

谈到诗词问题,亚子认为诗尚唐音、词宜宗法五代及北宋。庞树柏、蔡哲夫站在对立面,和亚子争论,亚子争不过,大哭起来。最后即由树伯道歉,才把事情告一段落。但却为若干年后,驱逐朱鸳雏公案种了因。蔡哲夫想拥高吹万做社长,推翻柳亚子,也不毋在这争执点上伏了一个根子。


《南社人物吟评》有吟蔡哲夫,并有蔡氏的《人物小传》:

三坟五典守生涯,自况茶村醉墨华。

我读寒琼诸稿后,终难合眼梦梅花。



“三坟五典”。传说中国最古的书籍,《左转·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茶村”即杜𣿰(1611 ~1687)之号,明末清初诗人,明亡后,穷困潦倒。蔡哲夫性嗜茶,因自比茶村。蔡哲夫逝世后:其夫人谈月色为之编次诗词遗稿,筹资刊行《寒琼遗稿》一书;谈月色所发小启云:“先外子漂泊四方,坎坷一世,杜子美放歌巴蜀,伤乱为多;屈大夫泽畔哀吟,忧时实甚,付诸制劂,聊以阐幽,祸及枣梨,未尝计虑。但子云受生前覆瓿之讥,而简斋有死后搜瘢之喜,固有非未亡人所敢雌黄也。”


《南社人物吟评·人物小传》云:

蔡哲夫(1879 ~1941)名守,字成城,取《诗经》:“哲夫成城”之意。笔名寒琼、晚年自号寒翁、茶丘残客。广东顺德人。早年曾任《国粹学报》主笔,主编《天荒杂志》,又参加国学保存会。1909年加入南社,为南社早期重要成员;在南社成立会上,公然褒吴(文英)贬辛(弃疾),与柳亚子进行激烈争论。1911年与沈厚慈发起成立广南社,旋又加入国学商兑会。1917年8月,以“南社广东分社同人”的名义发表启事,指责柳亚子,拟推举高吹万为南社主任;未儿,又于上海成立“南社临时通讯处”,擅自发出选票,企图分裂南社。抗战期间投靠汪伪政府。1941年因心脏病殁于南京。性嗜茶,擅丹青,精金石,书法古逸劲健,在南社诸子中自成一家。又重收藏,举凡吉金乐石,图书法帖,无所不收。著有《寒琼遗稿》《寒琼室笔记》《蠡楼词》《印林闲话》等。


蔡哲夫室张倾城,能书刻,《广印人传》有载。蔡哲夫以《诗经》“哲妇倾城”,便称张氏名倾城。光绪(1875 ~1908)末年,哲夫以其妹夫佛莱蔗在英国驻沪领事馆任职的关系,携倾城移居上海。夫妻情深,常成双出入艺术圈。郑逸梅在《南社丛谈》中有云:


己未中秋夜,偕室人倾城过六榕僧舍,听容氏弹琴,四更归水窗,月色大好,不忍遽眠,爰为丹林社长兄作红树室图,白云枫叶一林霜,天时地利,两得其宜,自视尚有是处。


南社耆宿胡朴安选录《南社丛选·诗选》卷四有选录蔡哲夫诗十五首,其中有两首是与张倾城秀恩爱的,若《薄暮与内子倾城并骑入盘门》:

轻裘细马东风软,薄暮盘门并辔来。 

波影绿将千堞绕,灯痕红点万窗开。 

前山渔唱愁苏子,深巷琵琶妒善才。 

信是当垆人袅娜,与卿一酌暖寒杯。



又:《与室人山塘泛舟》

水程七里笙歌绕,灯舫苏台载酒来。 

游子鸣鞭眠柳起,渔娃荡桨落花开。 

东风无力难扶醉,春物多情欲诱才。 

此夜山塘新月学,与卿更尽凤皇杯。



蔡哲夫与南社创始人之一高旭(天梅)亦交厚,《高旭集》卷四《未济庐诗》有《酬哲夫、用前韵》及《和哲夫(重九)见怀韵》两首七言律诗:

何缘双鬓渐星星,蓼落交游涕泪新。

岂少真人天际想,几多豪杰古来贫。

最难红粉成知己,漫把黄金铸好春。

自分此生憔悴死,天涯偏有素心人。



“知己”谓倾城夫人。原注:

药炉料理足半月,西子湖归倦下楼。

默倚风前殊未己,劳思天未几曾休。

败人佳兴豚儿病,待我明春虎阜游

一面缘悭竟如此,可知天意妒清流。



至于柳亚子与蔡哲夫交恶后,哲夫另起炉灶成立南社广东分社事,《高旭集》有《闻广南社将继南社出世,为南社应声,喜而赋此,寄哲夫、孝则》绝句十首:

遐荒白雉竟来朝,盛事流传记郑樵。一自越裳来上国,西周文物化南交。

一枝梅放岭头春,堪与孤山作比邻。 太息乾坤正萧瑟,扬风扢雅要斯人。

万古芳馨话岁寒,为留心事卷中看。 采薇独自伤宗国,毕竟翁山过佩兰。

独漉堂荒草渐稀,骚魂千载月中归。 掉头耻食新朝粟,应忆罗浮旧布衣。

三家去后二樵来,少小成章便不凡。 五百四峰诗笔健,岭南难得此惊才。 

 
何堪风雅久飘零,艳丽芙蓉句可听。 况复平生擅三绝,令侬倾倒众香亭。

北江创论剧毵毵,想见当时兴正酣。 说道古贤雄直气,岭南犹似胜江南。

刮地风吹热血凉,铜琵铁板恨茫茫。 五羊城畔妖云黑,夜半鸡豚礼国殇。

险阻凭陵气概多,称王称帝莫蹉跎。 高悬左纛乘黄屋,当日雄风爱赵佗。

鹃啼花落事全讹,吟到沧桑呕血多。 纵有文章写忧患,更教何处哭铜驼!

《高旭集·寄哲夫、孝则》


《高旭集》卷五《未济庐诗》有一首古风长歌,题曰《罗两峰、方白莲伉俪绘砚歌,为成城、倾城作》,料很重,故不烦其长,全诗予以录出:

世间夫妇谁最贤?三生石上美妙缘。 罗两峰疑即蔡八,张倾城是方白莲。 万古乾坤正萧瑟,丹青共有几枝笔? 回头往事已成尘,今人与古争奇逸。 同是青山与红袖,对面挥笔开笑口。 佳人每嫁牧猪郎,难得天成此嘉偶。 不图片石竟传流,恰落珠江一顾楼。 自是君家有清福,梅花料得几生修? 闲来双管弄柔翰,描影钩神悄无语。 只写花前说剑图,开卷秾华此中住。 我友蔡八称神工,忽获此砚尤奇逢。 丽华妙笔复如此,恨未一度觇惊鸿。 鲰生亦有重光砚,日月中天砚中现。 细君争咏谒陵诗,持较侬诗两凄怨。 凡物原来何重轻,会得其人便有声。 我砚安能占千古,聊用纾泄胸不平。 怨悱遗音夸小雅,淋漓泼墨任挥洒。 砚池化雨福苍生,会看肤寸遍大夏。 伉俪联吟兴不删,沈仲复配严少蓝。 也曾拾得异色石,琢为两砚文斓斑。 锡以嘉名名日鲽,骚人千里闻声集。 一时题咏遍名流,君今乃亦索诗急。 我生蹉跎复蹉跎,廿载人争被墨磨。 他年倘遇中兴运,倩图麟阁君如何!(黄曰:一起神似烟霞万古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