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契重光—国家图书馆藏甲骨精品展

 历史探奇 2023-03-24 发布于河南


来自: 葵小屯(北纬11度,东经85度) 2012-05-02 16:50:49 

美讯在线网 http://www. 2012年 04月 22日 23:51 来源:中国广播网   “殷契重光—国家图书馆藏甲骨精品展”近日日在国家图书馆稽古厅隆重开幕。展览共精选国图藏甲骨实物60片和30种甲骨文书法作品,是国家图书馆藏甲骨规模最大的一次展出。   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1899年甲骨被发现以来百余年的甲骨发现与发掘史作了简单勾勒。第二部分以深入浅出的文字、生动丰富的图片以及甲骨实物为读者介绍甲骨的基本知识,如甲骨的整治、钻凿、占卜、刻辞等。第三部分精选国图藏甲骨36片,按照祭祀、军事、田猎、农业气象、吉凶、疾病生育六大专题陈列,反映了商代后期的社会生活状况;所选甲骨又反映出甲骨文的书法艺术,字体优美、风格多样,可谓美仑美奂。第四部展示近代罗振玉、董作宾等著名学者的甲骨文集联、集诗作品,同时展示著名甲骨文书法家、旅日华侨欧阳可亮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多幅甲骨文书法作品。   精品展中有几种展品尤其引人注目。如北图6006号甲骨,经著名甲骨文专家王国维、董作宾与其他甲骨碎片缀合,确定了商王世系,不仅印证了《史记·殷本纪》中相关记载基本正确,还对《史记·殷本纪》所记载商王顺序进行了修正,解决了商王世系的重大疑问,意义非同一般。久负盛名的“四方风甲骨”(北图12789号),记录了掌管出入风和日月长短的四方神名以及风名,同样的内容见于《山海经·大荒经》,反映出当时人已认识到一年之中,随着季候的推移,风向有所变化,昼夜长短也有不同。还有展品见证了近代以来的时局变迁,如北图35012号甲骨与现藏台湾“中央研究院”的乙5340号原属一片完整的龟甲,现在则碎成数片,分藏大陆和台湾,令人心生感叹。   殷墟出土的甲骨约15万片,分藏于海内外各公私机构中,其中国家图书馆藏殷墟甲骨35651片,约占存世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甲骨藏量最多的单位。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始于上世纪30年代国立北平图书馆时期。1934年,何遂先生将所藏甲骨捐赠国立北平图书馆,成为国家图书馆收藏甲骨的先河。此后,通过国家拨交、个人出让、本馆征购等多种渠道,国家图书馆的甲骨收藏形成了今天的规模。馆藏甲骨中不乏名家旧藏,多为精品,如罗振玉、孟定生、郭若愚、刘体智、胡厚宣等名家旧藏。其中,尤以1958年文化部拨交的刘体智“善斋”旧藏甲骨量多而精,构成了国家图书馆馆藏甲骨的主体。   国家图书馆馆长周和平表示,为使这些馆藏甲骨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读者,国家图书馆馆藏甲骨经过多年整理,已有8000片在网上公布,并将陆续以数字影像的形式,通过网络及时发布,方便各界使用。今年,甲骨也首次作为特种文献收藏申报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国家图书馆也在积极酝酿甲骨文申报《世界记忆名录》。   本次展览自4月20日开始,将一直持续到5月10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