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到灯市口,致敬历史不能遗忘的教会学校

 新用户8926AVU2 2023-03-24 发布于北京

东城区和西城区是昔日北京城的核心。虽然今天北京的发展已经日益均衡,但是这两个区的地位仍然无法撼动,特别是在教育方面。这似乎也在提醒着我们,相比于经济,教育似乎是一件更需要传承,更难以复制的事情。

虽然一直知道东城教育的优势,这次去到灯市口还是被震撼了。其实我去灯市口的目的并不是看学校,只是走到灯市口大街,便被路边一座古色古香的大门吸引了,走近一看,发现这里是所学校——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学。难得的是,学校除了大门还保持着古风,后面的建筑居然也是绿瓦为顶,廊檐上画着彩绘,于是不由得感叹这所学校的用心。现在很多学校只是在门口建个古式的牌楼,彰显学校的历史,其它的便都是现代化的建筑了。

因此,我便想细致地看看这所学校,于是沿着学校东墙边的小巷往里走。大概100多米,便到了东门,透过栅栏门,一溜儿民国风格的砖瓦式小楼展现在眼前,还包括一座别致的钟楼。建筑的主体为灰色或深灰色,间或点缀着红色的元素——房顶或窗户,显得淡雅别致,不由得拿起手机,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文章图片1

二十五中古色古香的校门及后面的教学楼

文章图片2

二十五中的操场,建筑古色古香,典雅低调

小巷走到头,就发现了灯市口小学,是东城的一所重点小学。之前去过的南池子,那里的凝和庙是灯市口小学北池子校区。

从小巷出来,继续沿着灯市口大街往东走,没多远发现了景山学校,精神为之一阵。虽然我对东城的学校了解得不多,但是大名鼎鼎的景山还是知道的。不过说实话,只看校门有些失望,因为校门实在有些局促,感觉是在两座建筑中间辟出一些空间,勉强建了个校门,但是校门正上方邓小平题写的校名无疑在彰显着它的地位。

文章图片3

景山学校的大门口,学校校名的题字是邓小平

因为从校门看不到学校的内部,于是接着往前走,进了一个狭长弯曲的小巷——同福夹道。没想到这个小巷居然把我带到了景山学校的另一个门口,从这里可以窥见校内的建筑,确实是高大气派的,有了景山该有的感觉。夹道拐个弯,没想到又看到一所学校,北京一六六中学。学校门口挂满了各类证书和介绍,冰心是这个学校的校友。

文章图片4

166中学的校门,学校在一条狭窄的夹道里

在这个方圆不过2-3平方公里的地方,居然有四所学校,学校或者挨着,或者只隔着一条街,这么密集的把学校集中到一起太说不通了。带着这个疑问查了一下,才发现其中的端倪。

原来这四所学校中的三所——灯市口小学、二十五中和一六六中都起源与基督教公理会在1864年创办的同一所教会学校。这个学校后来一分为三,小学部成为现在的灯市口小学,中学部男校成为二十五中,也曾经叫“育英学校”,女校成为一六六中学,也曾经叫贝满女中,来源于创建学校的传教士伊丽莎·贝满夫人的名字。贝满女中这个名字至今还显示在学校的教学楼上。

这一路掰扯下来,终于明白了这三所学校的渊源,也理解了这三所学校彼此相邻的原因。但是与此同时却又生出一个疑问,学校已经如此密集,怎么后来的“景山学校”还会选址在这里?肯定不是图热闹这么简单。但是找了很久的资料,也没找到权威的解释,只能等待以后去揭秘了。

另外,也很好奇为东城贡献了三所百年学校的基督教公理会。于是,又找了机会,到北京的基督教公理会旧址。其实它就在灯市口小学的旁边,只是上次来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错过了。这里已经是居民大杂院,只是门口还挂着“基督教公理会旧址”的牌子。我登上对面的梯子,俯瞰这个院落,才看到一些老式楼房的痕迹。

文章图片5

基督教公理会旧址,现在是大杂院

文章图片6

站在高处,还可以看到当年建筑残存的痕迹

基督教公理会是美国基督教的宗派之一。鸦片战争后(1860年),这一宗派也来到中国,建教堂、建学校,希望在这片东方的土地上传播自己的信仰。150多年之后,教堂已不见踪影,而学校还在,且生机勃勃。相信了解学校这段历史的人会记得这一教派,记得他们的传教士曾经漂洋过海,在一片陌生的土地创建了中国第一所教会学校,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启蒙做出了贡献。我想这也是驱使我再去灯市口,寻找公理会旧址的原因吧。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