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到这三点,你会越来越自律

 七七姑娘 2023-03-24 发布于湖南

为期四十天的集训营结束当天晚上,我以一条记录学习和生活日常的Plog朋友圈官宣我的备考假期圆满结束。

放下手机,我带着满满的收获感长舒一口气,在外地求学的夏天也算是满载而归。

整理心情的间隙,收到了一个直系学妹的私信,对话框里弹出了礼貌而友好的问询。

“姐姐,你的生活简直是我的梦,你是怎么做到学习的同时,还能安排自己的娱乐生活的。”退出聊天框,果然我看到她在我两天前去海边和水城的照片底下都留下了小红心。

编辑回复的同时,我突然发现学妹的问题真的引发了我的很多思考。

经历多了,我愈发明白其实这种平衡的“幸福感”始终有一个最大的底气在鼎力支持,或许这也是我拥有的最贵的奢侈品——自律。

“你就像一个会休息的齿轮。”这是身边比较熟络的朋友,对我最真切的评价。

而于我,做到顶级的自律,可谓是屹立生活最骄傲的姿态。它精致而隐蔽,并非庸俗地溜过时间,却在繁忙的分秒间格外闪烁。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把我养成自律的方法分享给大家,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小伙伴能够通过自律,收获到不一样的幸福和快乐。

1、“时间商”在线,生活瞬间开了挂

曾几何时,我也常将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

“等我有时间就去做。”

不出所料,事情的结果往往以没有结果惨败告终。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大的错误就是你总自以为是地认为你有时间。”有时候,并不一定是我们缺少能够自律的能力,而是从一开始,我们就失去了留给自律的时间。

迈出留出来时间做事情这一步其实不难,可即使我们拥有了这部分时间,也不意味着我们会很顺利地展开自律。

以前的我总是好高骛远,标榜自己喜欢“规划人生”。

我的备忘录里写满了我的大大小小的目标:

“英语六级过六百,每天背100个单词。”

“专业课85+,每天复习两章笔记。”

“毕业有自己的存款金库,今天要码字,暑假找实习。”

“考研上岸,……”

不得不说,每天安排自己的日程规划后,再看一眼备忘录,我又给疲惫的灵魂打了一针鸡血,觉得我离“走向人生巅峰”又近了一步。

可久而久之我发现,即便我每天的KPI都能完成,我也很难感受到完成打卡的快乐,果不其然,计划往往在实行不到1周后,便只剩我满面愁容的“胸闷气短”和永远抵不过的压迫感,带着负罪感的摆烂越来越成为常态。

但摩羯座的事业心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不能就此放手,自己定的目标,再苦也没理由不坚持。

终于,通过自我观察,我发现了一个阻挡自律的关键问题——“时间分配”。

由于我每天给自己定量安排了计划和任务,为了完成它,我像一个机器一样,刚开始借着一腔热血还能高速运转,但一旦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我便开始钻空子,给自己找看似“可行”的休息时间。

比如,我会在听专业课视频讲解的时候刷手机,但暗示自己正在学习;

在单词簿里,我总会安排20-30个我已经背过的单词凑数,却告诉自己需要复习;码字写文时,会不经意间翻开一本课外书,暗自宽慰,我也是需要灵感的吧。

而这些冠冕堂皇的借口,都因为我不擅长给时间做规划,让我和自律背道而行,最后和达成目标的初衷渐行渐远。

经过调整,这样的情况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改观。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够努力,更不是不想自律,而是不合时宜的时间安排,注定让我们活得很累,而不自律,正是逃离这种不健康“身体和精神极限”的捷径。

记住,一定要将自己的时间划分区域,一个是用来专注自律的时间,而另一部分是留给自由和消磨。

在24小时制的时间表里,快与慢,努力与放松,自律与躺平,本就应当并存。

自律本就是一个惯性的状态,它需要时间的催促,同时也需要适当留白,虽说自律的目的总是要克服“慢”,但也只有懂得在快节奏中放慢时间,才会让自律真正与生活合二为一。

现在的我依然喜欢给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拟好计划,但不同的是,我不再盲目用一条条任务来填满时间,而是根据自己的状态为学习和生活做出最优质的安排。

在一个计划周期里那些元气爆棚的时刻,我奋笔疾书,专注而不懈怠;

在那些最疲惫的时间节点上,我也都会让自己先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或是叫来几个朋友为彼此解压,总是要在酒足饭饱后,再谈工作和学习。

等我再度开启“奋斗”模式时,会觉得此时的不自律真的是一件极煞风景的事。

2、拒绝内耗,自信才是王道

我们触手可及就能买到各种各样关于“自律”书籍,随手点开网页,便有无数篇关于“如何成为一名自律的人”一类文章映入眼帘。

可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时,我们有多少次在“自律”面前望而却步,连想要开始“自律”的勇气都不曾有过。

若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首先应该“想”成为一个自律的人,然后时刻相信自己可以拥有这样的能力。

当我们准备在一个下午学习或者工作时,不要在摆好课本和文件的时候,先怅然若失,唉声叹气,担心自己会不会溜号,会不会犯困,或者不够专注,这些都是象征焦虑的危险信号。

自律不仅仅需要身体力行,更需要强大的心理动能。

而长时间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的焦躁情绪中时,过度的精神和心理内耗会使自律本身的光彩黯然失色,成为一个巨大的心理包袱,耗竭我们的行动力。

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心累”,人体最严重的内伤。

记得大二那年,我的内耗严重到已经影响到了生活原本的节奏,我常常逼着自己坐在图书馆里从下午到晚上,如果有没做完的任务,回到寝室还要加班加点熬大夜。

在此期间,我的注意力并没有完全集中在笔记中的知识点上,而是时不时会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可以冠以“自律”,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源自于我对自身自律能力的不信任。

原本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学习任务,被我硬生生地变成了和自律签署协议,而我还未开始着手实践,便已经对幻想中莫须有的“违约”胆战心惊。

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假设贩卖焦虑的时间和专注自律的时间相等,每焦虑一分钟,会感到心累5分钟,相当于身体负重10分钟;

而每自律一分钟,会减缓心累5分钟,虽然身体在劳动,但却是自由轻松地输出,自律越明显,输出越多。那么请问一天下来,究竟那种更划算呢。

所以说,主动去掌控自律,成为自律的掌舵人,而不是被“自律”捆绑支配,完完全全做到相信自己,才是能够把握自律的核心能力。

3、彻底认清自己,保持思想自律

其实,在我看来,我认为思想自律比行为上的自律更为重要。

在快节奏的经济人时代,我们的投入和产出早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在做事情时,我们的心思好像都耗费在等待结果上,而不是体味过程,然后静待水到渠成。

这种浮躁的心态让我们每天像被在脖子上悬挂了一个闹钟一样,窒息又无法挣脱恐惧。

有人调侃自己的生活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潭死水,索然无味,总要在一成不变的循规蹈矩中寻得一丝跳脱,才有种在睡梦中把自己捏醒的快感。

所以和朋友聊天时总会听说一些八卦,“那谁谁谁弃考了你听说了吗” “咱同学朝九晚五觉得没劲,直接裸辞”“……”

我并不反对这些改变生活旋律的音符,但是我想说,无论生活再是如何千变万化,

我们总还是要找到那些主旋律不变的东西,只有清楚自己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的“任性”才是有价值的。

我给自己做过一个导图,上面清晰地标注出了我的优点和缺点,我的目前已经拥有的技能,学历和证书,还有我即将准备去为自己争取的“标签”,直到现在我也会定期补充和反思,“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思想不自律,即使是一个具备自律的能力,而且兼有耐心和韧劲的人,也像是被锁在了量身定做的人形笼子里,使出浑身解数终究还是徒劳。

所以说,再怎么要给生活调味,也不能突发奇想,在生活面前乱了阵脚,忙了一圈以后,兜兜转转,最后发现自己的生活还不如按部就班。

保持思想自律就需要我们学会反思,善于观察自己,认清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还打着“洒脱”的旗号来吹嘘自己,不盲目,不盲从,做一个真正独立的思考者。

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时刻在泥泞中仍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抱怨,也不消沉。

写在最后:

以上便是我对自律的“浅”谈,希望能够通过我的分享,让大家记住“自律”的重要性,同时能够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自律”。

自律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品格,不是敷衍着就可以轻松获得的。

靠着掩耳盗铃的形式主义,是永远不可能掌握自律密码的,想要做好自律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和自己的惰性和解,然后再“刻意”去思考,慢慢形成一种自然的状态和习惯。

另外还是要提醒大家,读书和学习永远是自律的友军,读书不一定能够很快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命运,但一定能够成为自律的优质载体,丰富我们的生活盈余。

最后用我和学妹回复的话,和大家共勉:

“学妹你好,我认为自律是最重要的,这不仅仅是慎独的贯彻,更让我打开了视野,不是功利性地熬过一天,或者度过一生。”

写在最后;

今天收录的是一篇过稿文章,作者是“田恬恬”

公众号长期征稿,征稿要求可以在公众号后台发送”投稿“查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