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没有农药化肥,知道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吗?最近看到网上有篇文章,

 king9413 2023-03-24 发布于广东
清代没有农药化肥,知道一亩地产多少粮食吗?

最近看到网上有篇文章,写的是清朝时期一亩地能产小麦300余斤,不过这300斤粮食也并不都归农民所有,需要给地主120斤,给朝廷一成30斤。最终,落在自家的食物只有150斤。

亩产300斤???抹掉个“0”我就信!

小时候听祖辈们讲过,他们小时候大概是民国初年,一亩地收获的玉黍黍(玉米),可以用两个篓子提出来,不过几十斤而已。如果是小麦,用棒槌槌过扬净晒干,小孩子都能用口袋把麦子背回家。

清朝巅峰时期只有4亿人,而土地比现在还多,每个农民的土地占有量比现在的5倍都要多。当时也不加工什么副产品,最多用粮食酿造一些酒、醋,酱油什么的,可粮食还是不够吃。

听父辈们讲,六几年、七几年时,好地也只有二百多斤,还得是上足农家肥的水浇地。正常情况下,亩产一百多斤小麦是常态。

七十年代,农村一口人一年分个几十斤麦子很正常,过年蒸馒头还得掺一半玉米面,平时就更不用说了,白面真的难得一见。

那时候别说化肥,农家肥、牲口粪都不够用。我小时候,几乎每天早晨上学都能遇到老头早起用铁锹撅个粪筐子出去捡粪,很习以为常。

到了80年代,随着化肥的普及,亩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不过也就五六百斤,顶好的也许能打1000斤粮食。当时每口人要交公粮二百多斤,每次交公粮,全家五口人就得齐上阵,用板车装满满一车拉去交。交完剩下的麦子,够吃到过完年就不错了。

很多人不懂公粮,认为亏,其实公粮就相当于农业税。按上等中等下等田分别定产,谓之查田定产,土地也分等,并且各省地县或有区别。这个是不给钱的,也是耕种国家的土地理当应份上交的。

所有的工商企业也要交各种税,不惟农民不是?

有个亲戚家在蒙东地区蒙汉结合部,那里半农半牧。据他老人家说,当年家里有80多亩地,一亩地大约产80-90斤左右小米,交完公粮,留够种子,还得靠打零工才能勉强吃饱,

那时侯也不知道咋回事,人的饭量都大得出奇,要吃饱一顿饭,差不多是现在一个人三天的饭量。有一个长辈在砖瓦厂干苦力,他中午回家吃饭的时候,总是手里端着一个馍筐,一吃就是小半筐窝窝头——有没有菜都那样!

村里谁家有红白事,大家才可以舒舒服服吃顿饱饭。

有人说,是因为实行了大包干,才让粮食产量节节攀升,亩产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其实不是这样的,主要还是化肥、农药的大规模应用,小麦产量才会蹭蹭上升。

到了如今,普遍亩产1000以上,好的可以到1500。

另外,杂交育种也起了关键作用。古代人不会育种,尤其是种玉米的时候,如果用之前收获的玉米做种子,别管你施再多的肥料产量肯定不上去。

所以说,包产到户只是其中一方面,也是很次要的原因——现在的一些农场和土地承包户,不也是亩产1000多斤吗?

更何况包产到户的缺点现在也显现出来了,起码不适合大规模种植!

现在回到文章开头:清朝时期,北方地区小麦亩产量能达到多少呢?

孔府档案中,记载有明确的亩产产量,咱们可以作为参考。

顺治十二年(1655年),邹县各村庄小麦的较高亩产为8.7斗(合151斤),中等6.45斗(114斤),最少的一个村庄为2.15斗(37斤)。

汶上县各庄小麦的平均亩产最高为胡成口庄7.49斗(合130斤),最低为高家庄3.96斗(合69斤)。

山西的农业条件不如山东,正常年景高产可以达到7、8斗(每斗小麦约等于17.4斤),晋北的高寒地区和山区,亩产在1、2斗,3、4斗之间,也就是四、五十斤。

民国时期,比如1930年代,山东省五谷杂粮种植以小麦、大豆、高粱为主,小麦的平均亩产量才达到了120斤。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个数据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都是百十斤左右。

小麦优良品种的培育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七十年代培育成功。而化肥是八十年代才开始大量使用的,故产量开始了大幅度的提高。

现在的小麦亩产1千多斤很正常,但清朝的小麦亩产量多在一百多斤,最好的田,亩产二百斤了不起了,差的土地亩产几十斤再正常不过。

大家算算账:一口人合五亩地,收获500斤小麦,除掉50斤税粮、五亩地的种子一百多斤,还剩下三百斤左右。

古代人的饭量大,一天不到一斤粮食,肯定不够吃。

再说了,能人均有五亩地的人家,在古代也属于中农、甚至富农阶层了,普通百姓大都为地主当佃户,又哪能有这么多地呢?

这还是正常年份的收获,灾年、欠年,收成更不好。

农业是文明的基础和象征,它标志着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使得人类从野蛮迈向文明。

所以说,农业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人类文明史离不开它的改进,任何时候也要重视农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