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产队时期,粮食产量不高是因为没有化肥和农药吗?

 紫竹家居 2022-09-19 发布于广东

关于前三十年粮食产量没有后四十年粮食产量高的问题,这个有很多异议。网友们大概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分田到户单干以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所以带动了粮食产量的增长;二种观点认为:前三十年粮食产量低主要是没用到农药、化肥;分田到户后化肥、农药被大量使用。

文章图片1

其实我个人的观点是两种观点说的都有道理,不过都有一些片面。第一种观点认为分田到户大大调动了农民种田积极性,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这个说得有道理;人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人的积极性,我们就不会有现在的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也不会有这么高产和优良的种子、农药和化肥;也不会有种田的机械设备。但是这个观点忽略了客观因素。

第二种观点认为四十年后的粮食的增产主要原因来自化肥农药的使用,而忽略了分田到户,忽略了人这个主观因素。

其实,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前三十年内因生产中究竟有没有使用过化肥和农药?

首先来一组资料:

在“四三方案引进13个“大化肥”项目建成投产之前,我国年产化肥多少呢?49年是0.6万吨;65年是172.6万吨,1976年是524.4万吨。而四三方案引进13个“大化肥”项目后,再加上上海吴泾化工厂化肥项目,我国每年增产化肥:合成氨420万吨,尿素600万吨。“四三方案”是1972年毛主席和周总理制定的,该方案引进的13个大化肥项目是1973年开始建设,八十年代初期建成投产的。不要把功劳都揽在包产到户上!

文章图片2

我们那儿用上日本尿素应该是七十年代初,用化肥尼龙袋子做裤子也有顺口溜:大干部,小干部,一人一条尼龙裤,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1968年底,第二年春天给小麦追肥,就是从公社供销社,买的日本尿素,上面标记含氮量40%以上,用人拉着种麦的耧施肥。据当地人讲,前两年农民使用热情不高,公社干部便每人包两个大队指导使用。这种尿素的包装是白色的化纤布,上面印着黑色的字,当地人便染成深蓝色,隐隐约约还能看到上面的字体,很结实耐穿。当时曾有民谣,干部见干部比比料子裤,前头是日本后头是尿素。那个时候,我们地区粮食亩产量已经跨长江了(六七十年代,农业提出的一个目标,黄河以北的粮食亩产量达到500斤,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粮食亩产量达到800斤。这叫“过黄河,跨长江”

文章图片3

依据农业发展 纲要:亩产达到400斤,叫“上纲要”。亩产达到600斤,叫“过黄河”。亩产达到800斤,叫“跨长江”。粮食亩产量的标准:在华北地区,亩产400斤叫上纲要,亩产500斤叫过黄河,亩产800斤叫跨长江。要知道,解放前,乃至解放后好长一段时间,华北地区的粮食亩产很低,好年景也就一百多斤。58年集体化,兴修水利,粮食亩产开始提高。60年代大搞农田水基本建设,农民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至70年代基本实现了土地园田化,百亩一眼井,再加上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机械的增加,粮食产量一下子提高了数倍!

文章图片4

七十年代是进口使用日本化肥,我们自己的化肥生产还产量不足,我的一位同学用化肥袋做了一条裤子穿,确实是这样后来的农村着重了良种的培育,增产的作用是农药、化肥、种子,土地的深耕、缺一不可。

70年代的农药化肥和80年代的一样吗?虽然都叫农药化肥,但种类差别太大了。没有科技的进步哪有高产?旧中国一直都是单干的,高产了吗?

文章图片5

记得60年代,那时候我国不会生产化肥,我一年国家从日本进口了部分尿素化肥,我村每个生产队分到1袋,看到这色圆小颗粒粒,没有相信它有啥肥效,我队的队长怕伤害了庄稼,没敢用,便偷和饲养员说让埋在场周围那几棵树下作个试验吧。有的队长让用在菜园里,宁愿伤害了蔬菜也不想影响粮食产量。后来看到树木,蔬菜绿油油的长势,才知道这化肥的巨大肥效,以后凡是分得化肥,都抢先使用……

文章图片6

我为农业一线的亲历者说一下实情,我是农村的,我们村在73年有了氨水意识,但使用方式不对,到77年左右每个村都建起了氨水保存池,到79年就分配碳酸氢钠了,氨水逐步被替代,81年县里建的化肥厂投产,83年使用化肥就不是很紧张了,85年化肥厂倒闭了,后来被贱卖了。到88年我们使用的基本被嘉吉二铵霸占了,到92年左右就用尿素和磷肥了,这是用化学肥料的基本过程。

农药肯定使用过而且是烈性和不易降解的农药,比如六六六,滴滴涕,敌敌畏,三九一一等等。这些农药现在早就禁用了。在播种前农药拌种,期间用喷雾器喷洒农药。化肥相对用得少,买化肥很难。所以后来才各个县都建化肥,磷肥厂以弥补不足。

文章图片7

六七十年代粮食产量低主要是肥水跟不上。那时候化肥供应每亩地只有二三十斤,再多就买不着了,种地只能土杂肥。七十年代水利工程基本成型。粮食产量也在稳步提高。说到分田到户后就当年解决了温饱问题是不现实的。这是因为在分田到户的同时,也把集体多年积累的储备粮都分给了村民。生产队和大队两级的储备粮能够全村吃半年多。每人平均都能分三百多斤。所以每户当年增加了这么多粮食吃饱饭的问题就解决了。到了九十年代化肥基本上满足供应,只要想买多少都能买到。所以粮食产量也就提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