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真第六十三讲:学脉步骤(一)

 归真医学 2023-03-24 发布于新疆

@所有人 今天我们继续讲课。


现在我们讲课的进度比较慢,因为我们讲的内容多了,需要大家慢慢去复习,去融会贯通,然后新课才更容易理解,所以速度会放慢一些。


今天我们来讲一下脉学,跟大家讲如何把脉。


对很多初学中医的人来说,总觉得脉学是一个难点,把脉很难去掌握。


其实脉学在整个中医理论来说,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部分。


今天我就来手把手教大家怎么样去学脉。


为什么大家会觉得把脉很难呢?因为大家被误导的太多了。


很多书上也好,或者是大家看的电视剧里也好,总是把脉诊形容的神乎其神,上手一搭脉,病人的病情就全部出来了。


那这种有没有可能呢?当然也是有可能的,之前我们在一体同源中也讲了,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反映出全体的信息,甚至是全体的全部信息。


所以甚至把脉还有可以算病的,就是现在没有病,以后可能会有什么病,更或者可以推算一个人的一生命运,祖孙三代等等。

也就是所谓的太素脉法。

脉可以包含的内容无限广,除了可以察知的内容无限多,各种关于脉的描述也多种多样,如散脉、芤脉、濡脉等等,总的下来就让人无所适从,不知从何处下手。


那我们要学脉该怎么学呢?


大家首先要明白,我们把脉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把脉是为治病来服务的,不是为了把脉而把脉,更不是为了炫技,我们学脉一定要学实证脉学。


什么叫实证脉学呢,就是要让脉能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服务。


另外一点,学脉和学整个的中医理论有所不同,因为把脉来说,它归根结底是一种技巧,它是属于技术层面的,经中说,切而知之谓之巧,它是一种巧技。


学理论可以高屋建瓴,就像我教大家的一样,可以先掌握人体的整个架构,然后再一点一点去理解具体的,而对技巧来说呢,则需要从简单的开始练起,然后再慢慢扩展。


举例来说,比如我们学数学,学筹算,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讲,数包括哪些,什么是有理数、无理数,什么是实数、虚数、复数,等等,可能大家一下就迷惑了,也难以理解。而应该从最简单的一二三四开始讲起,然后再慢慢讲到这些都是整数,然后还有分数,有小数,这样一路学下去。


脉学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家要先学整的,然后再去学分的。


接下来我们讲脉呢,就先讲现在用的最广的,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寸口脉法,而先不讲寸口人迎脉法及三部九候等。


寸口脉的位置大家应该都知道吧,也就是在左右手的手腕部。


大家在初学脉的时候首先不要分部位,也就是不要去分寸关尺。


大家首先要去学一脉。


一脉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不要分部位,把脉当成一个整体,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指一个最基础的脉,也就是胃脉。


对一个没有把过脉的初学者来说,可以不用三个指头,只用一个指头,用大拇指,去感受脉的整体。


那什么叫胃脉呢?胃脉指的就是正常的脉象,其特点是柔和调顺,缓而有力。


大家首先要去感受胃脉,知道正常的脉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才能知常达变。


以后在摸到的所有的脉象中都要有胃脉,也就是所谓的得胃则生。胃脉就相当于是一个标准,是中,所有其它的脉象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那如何才能摸到胃脉呢?就是去找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最好是年轻的人,去感受他的脉是什么样子的,摸的多了,久而久之就会在心里建立起一个标准。


这是学脉的第一步,先把标准建立起来。


在第一步完成以后,然后就是学脉的第二步,掌握六总纲。


什么叫六总纲呢?


内经中说,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

这里说的小大、滑涩、浮沉,就是六总纲。


小大,说的是脉形,也就是看其血流量是否充足,滑涩,说的是脉势,也就是看其推动力是否强盛,浮沉说的是脉位,也就是看其是在表还是在里。


在分六总纲的时候也是可以不分部位的,是看脉整体的情况。


关于脉之总纲的分法,有些地方分的有所不同,还有四纲和八纲的分法。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内经中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岐伯说,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


在这里呢,岐伯没有说浮沉,而是说了缓急。


缓急就是迟数的意思,也就是指脉跳的是快是慢。


这里增加了一个脉速的变量。


结合经中的说法,根据后人的不断总结,尤其是在伤寒中,便逐渐地出现了四总纲的说法,也就是把脉的沉浮迟数,称为四总纲。其中沉为在里,浮为在表,迟为寒,数为热。


在四总纲的基础上,以小为虚,大为实,滑为动,涩为弱,这样沉浮、迟数、虚实、动弱,便成了脉之八纲。


这是内经之后,后世所常用的。


脉其实是一点点发展起来的,后来越分越细。


那六总纲也好,四纲也好,八纲也好,我们在去学的时候应该采用哪种呢?


我建议大家在掌握胃脉的基础上,先从四纲,也就是沉浮迟数去分比较好,因为这是最容易掌握的。沉浮很容易去体会,是轻轻摸就能摸到,还是重按才能摸到。迟数呢,只要去数就可以了。


在掌握四纲的基础上,再去体会大小、滑涩,看其津液是否充足,搏动是否有致。


这是比较适合入门的方法。


其实脉不在多讲,而主要在于大家自己去多摸,慢慢去体会,我主要是教给大家如何一点点去学脉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先讲这么多吧,下节课我们来讲脉的分部。


大家有什么问题没有?


答疑


小凡:老师好,把脉时会和病人通感,患者哪里不舒服,我相应位置也能感受到不舒服。然后用我的气去平和他的那团气,他就好了。请问这种情况该如何解释呢? 对医生会有负面影响吗?比如病气会传递给我吗?

归真老师:病气会相感,对医生会有影响,这个我们后面讲针灸的时候会讲的更清楚。


易初:老师好,动弱主要辨别什么?和迟数摸起来差别在哪里?


归真老师:动弱辨别的是脉的强盛与否,它与迟数不同,比如脉来顶手,它可能跳的很慢,但感觉脉来很强,这是动弱。


五角枫:动弱,就是强弱的意思?只是换了一个名字?


归真老师:可以这么理解。


文源笙:老师,八纲我理解成正反对应,小对虚、大对实;浮对表,沉对里;迟对虚、数对实;滑涩,对应动弱,我有点不太理解。我的意思是,滑和涩是相反的,但这个动和弱,我感觉不是相反的,描述的情况对应不上。强和弱我能理解,这个动和弱,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归真老师:动就是能动,弱就是不能动嘛。但是脉没有不动的,不动人不就死了?所以称之为弱。


五角枫:老师,您以后会教太素脉法吗?


归真老师:不会,因为我也不会,没有去研究过。


易初:老师好,小大能理解为脉形的粗细吗?


归真老师:不能,每个人的血管本就有粗有细。


五角枫:老师,我发现时间不同脉的变化是很大的。比如说,我在听您讲课的时候,就自己摸自己的左手脉,发现有点涩,然后转身去趟厨房回来,再摸,涩感就没了。这种情况应该以哪个为准呢?


归真老师:忘了跟大家讲了,诊脉之要,气和为先,先要气息安定,然后才能诊脉。


碧海云天:动弱,可以说是有力无力吗?


归真老师:动弱跟沉浮迟数一样,它指的是一种病脉,平脉也是缓而有力的,所以不能用有力去说动弱,动是一种躁急的感觉,它代表着邪强正亦强,是身体在对抗,弱则或为病退,或为正虚。


华子:能请老师用文字描述下大小、滑涩的感觉吗?


归真老师:小大怎么去区分呢,它不是说血管的粗细,因为每个人血管粗细都不同。它指的是津液是否与血管粗细相对应,也就是说看血管是否充盈,就像一根水管,或者一个气球,它可能很细,可能很小,但它摸上去是充满的,这就是大。


李:老师,刚自己摸脉感觉挨着手腕处有结节,用大拇指揉了揉,肿了,这是肺部的反映吗?


归真老师:这是被你揉肿了。


道一:老师,胃气摸右手腕吧?


归真老师:不是,胃气是一种脉象,是一种柔缓、充盈、有弹性,搏动有致的感觉。


碧海云天:老师,动弱表示的是脉强盛与否,脉来顶手,感觉很强。摸脉时候,手底下是不是有力的感觉呢?


归真老师:不一定,有时候你能感觉到他的脉是不那么有力的,但身体仍然在对抗,在一下一下地顶手,就像一个人已经很累了,但仍然在一下一下地挥拳,这也是动。


华子:这个小是否也可以用摸上去像葱一样的空来形容。大用水管充盈来形容。代表着液的多少?


归真老师:像葱管一样那就是芤脉了,轻轻摸上去有,重按又没有。


Sunny:老师,左手和右手脉不同,有什么含义?我时常感到左手脉管不充盈,右手脉寸部轻轻一搭便可摸出脉管形状且十分充盈,而尺部脉沉弱。感谢老师。


归真老师:脉的分部我们下节课讲。

声明:文章内容归“归真医学”所有,严禁私自转载、盗用,严禁私自翻制音频、视频等内容,严禁用于商业用途,转载需经过授权。文章内容只为普及医学知识,不构成任何医疗建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