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个深度思维习惯(上):规避常被洗脑的人性弱点

 文明世界拼图 2023-03-24 发布于重庆
文章图片1

图片来源:网络

前期文章中讲过,在这个竞争激烈、卷人卷己的大环境中,处处充斥着阶层固化的焦虑,深度思维能力作为稀缺品,将成为这个时代个体崛起的最可靠武器。

继上期分享《学习笔记 || 六大深度思维:透过复杂直抵本质的跨越式成长方法论》后,本期带来的是日本教育专家、沟通大师、畅销书作家斋藤孝写的《不被洗脑的100个思维》,书中讲了100个思维习惯,一一梳理出来与大家分享。

文章图片2

书中将100个思维习惯分为五大类别,包括整理信息的思维习惯、高效沟通的思维习惯、深度阅读的思维习惯、激发潜能的思维习惯、学习天才们的思维习惯。

由于数量较多,将分成两期进行分享,本期介绍前两部分。

一、整理信息的22个思维习惯

1.概括:一分钟阐述三个关键词

无论什么内容,提取3个关键词,用一分钟概括其精髓。

具体来说,将整个描述分为四段,每个关键词的描述时间为15秒,第4段则用来阐述结论。这样一分钟便可简明扼要地概括整体内容。

2.倒推:必要的输入应尽量输出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输入与输出的比例约为9:1,过度的输入会导致大脑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无法正常运转,从而无法很好地完成输出。

这就需要以输出目的为导向,例如写论文(输出),基于要验证的假设,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输入),就能摒除很多不必要的信息,有助于提高输入时的专注力和速度。

同时要尽量保持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对等,即将输入的东西尽可能地输出,有助于加深印象和持续优化。

3.分解:分解难题,逐一解决

类似于前期文章讲的流程思维(将任务进行流程划分然后优化),分解思维是指对复杂的任务和难题进行分析、分解、规划,确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逐一解决。

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其中有擅长的部分和不擅长的部分,要集中精力解决不擅长的部分,这样有助于克服短板。

4.高效:细分时间,增加密度

现代社会与过去相比,时间被划分得非常细致,被划分的每段时间的密度也非常之高。我们要学会细致划分时间,提高工作密度,然后把剩余的时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生活。

5.关联:通过提问串联信息

我们每天都能储备很多碎片化知识,但是很快就会忘记。所以需要将信息进行整理,使其相互关联,方可在适当的场合进行输出。

将碎片化的知识系统化,可以使用“提问法”,即通过提问将信息串联起来,使其连成一条线。

如针对“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一问题,下面还可以提出多个小问题如“什么是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等,通过问题把很多信息串联起来,就变成了一个信息系统,很难忘记了。

6.回顾:输入时要适当地复习回顾

做完一项工作或一个重大项目,复盘一下自己的做法和想法,总能提炼出一些可以优化的地方或可复用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就成了自己的资产,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带来源源不断的“收益”。

7.朗读:通过发声彻底完成输入

输入信息时不要只在大脑中处理,可以试着读出来。大声朗读不单单是一种让人舒服愉悦的行为,科学数据表明它还可以促进大脑运转。

观察大脑成像时,科学家发现人在大声朗读时许多神经细胞变得活跃,促进了血液流动。这表明它能促进大脑活跃,甚至可以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等。

8.故事化:将复杂的信息编成故事完成输入

看罗振宇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吴晓波2023跨年演讲,可以发现他们在讲很多干货内容时都是以故事导入,有层次、有逻辑地进行阐述。

这种故事化的阐述方式会使整个演讲非常清晰且易懂,输入亦是同理,将复杂而难记的信息变成故事等,会大大提高效率。

9.留下:有感情地输入信息

获取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便是尽可能地投入感情,因为信息输入与人的感情密切相关,感情的投入让记忆更为深刻。

比如,看电视新闻时,可以有意地说出“啊?有这种事吗?”“看起来好好玩啊!”等等,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心情,用感情给平淡的信息上色。

10.搭档:两人一组,交替输出

就像组队学习、组队考研一样,寻找志趣相投的小伙伴,用“交替输出”的方式一起学习。对于输入的信息,一人复述,另一人作为听众进行检查,然后反过来。这样交替重复,能加深双方的记忆,并且帮助自己更好地输入输出。

11.整体观:锁定关键词,理清逻辑

前面讲过要锻炼一分钟阐述三个关键词的能力,但是要在短时间内锁定三个关键词,必须具备准确、快速了解整体情况的能力,学会抓住重点。

12.阅读:按照重要性将信息分为三种颜色

阅读时可以通过区分颜色掌握概括能力和阅读能力。例如“三色法”,即把最重要的内容(作者最想表达的不可忽视的部分)用红线标出来,把数据等客观重要的部分用蓝线标出来,把纯粹主观的有趣部分用绿线标出来。简言之,红色是“极其重要”,蓝色是“较为重要”,绿色是“有趣”。

三色法除了可以用于读书,也几乎可以应用于任何场合。例如在进行输出时,先说最想传达的重要部分(红色),再说能够提高说服力的客观依据(蓝色),最后加上能够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个人主观感受(绿色),便能完成极好的输出。

13.串联:通过“符号思维法”将文字资料图表

这个思维很像前期文章中讲的可视化思维,即通过一些符号、图片、模型等,将一堆复杂的信息建立联系并进行可视化操作,使内容一目了然。

14.说明:尽力分解,完成简易的输出

很多时候,我们在进行输出时总会用一些连自己都不太明白的专业术语,虽然听着很专业很高大上,但事实上并不一定是高质量的输出。尝试用自己真正明白的词,不要单纯地罗列一些专业用语,如果能在这种条件限制下进行简单易懂的讲解,让孩子都能听懂,这才是真正的理解透彻。

15.优先排序:用一张A4纸总结信息

现在很多公司开会都是各种PPT展示,效果则有待考究。事实上开会向别人阐述某事时,无须制作几十张资料、几十页PPT,基本上一张A4纸就足够了(开会时别人根本没有时间阅读太多资料)。

将自己想说的内容进行筛选,并按照优先顺序归纳在一张A4纸上(如果有需要可以加入表格或图表有利于理解),讲解前分发给参会人员,只要几分钟即可对会议内容达成共识,并有助于后续的讨论和头脑风暴。

16.搜索:养成凡事都调查的习惯

为了赋予核心话题可靠的支撑,证据(根据)是不可或缺的,只要擅于检索,无论多么模糊的话题都能变得更加具体,并且有逻辑性。在互联网时代,要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等工具,高效检索,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17.认知:整理出属于自己的信息

知识分为两类——“活知识”和“死知识”。活知识指能够马上学以致用的知识,而死知识就像石沉大海杳无音信。我们要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把输入的碎片化信息和知识系统化,使其相互关联、学以致用。现在网上有很多知识管理方法论和工具,都可以用起来。

18.联结:组合记忆法,回顾信息

记东西时不要只记A信息,把相关的B、C等信息也一起记住,有利于日后更好地回忆起A信息。因为很多情况下是先想起B或C,然后顺藤摸瓜式地回想起A。通过这种串联,能增加信息记忆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这也是一种简易的“系统化”。

19.创新:时而维持秩序,时而打破秩序

在一个习以为常、秩序井然的环境中很难产生创新性的想法,这时就需要尝试打破秩序。如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无意识地引用多个事件举例说明来打乱秩序。然后再用解释法,比如“也就是说,我想说的是……”等语句来维持秩序。这便是维持秩序与打破秩序的不断切换,同时还还能吸纳一些新奇的意见。

20.分类:适当地舍弃不重要的信息

将信息分为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两类,对信息做出取舍,在有限的时间内传达出最重要的信息,概括大意、简短传达。前面讲的一分钟概括、锁定关键词等方法都是这个原理。

21.理解本质:通过小问题捕捉大问题

前期文章讲的“思维逻辑链”方法就是理解本质的典型,基于某一个现象或问题,向前、向后不断进行延伸和拓展。向前利用5Why思考法追溯原因;向后利用5SO思考法推断结果,帮助自己挖掘事物的根本原因,推断事物的深远发展结果。

22.瞄准目标:回答既要具体又要抓住核心

不具体、抓不住核心的回答是毫无意义的。利用矩阵分析模型将“核心”和“具体”的概念按程度分成四部分,最理想的状态是既有具体性又抓住了核心,这样才能主旨明确,简明易懂。

二、高效沟通的18个思维习惯

23.联动:将听到的问题先概括,再展开

和别人说话时,要先集中注意力去听,一边思考对方想要传达的内容,理解其背后的深意,一边在脑海中准确概括,然后通过一些附加语句,比如“原来如此,就是这样啊……”“如此一来,也可以和此事联系起来……”赋予谈话内容一些新的含意,拓宽话题。如果这些总结和展开恰到好处,正中核心,对方就会觉得这个人是理解我的,之后的谈话也会更加顺畅。

24.真诚:做好倾听的姿态,让对方安心

听别人说话时的姿态非常重要,身体要朝向对方,做好全身心倾听的准备,此外时刻要有给予回应的意识,比如点头、微笑等。

25.起点:有意识地说出他人姓名

名字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特别的存在,有意识地说出别人的名字,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

常见的一个场景,会议中有人会在别人提出某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修改,把它当作自己的原创想法继续推进。但聪明人会有意识地说出他人姓名,告诉别人自己引用了他人的话语,比如可以这样说:“像A说的那样,我也非常认同”,这样对A来说,你就成了伙伴、同伴、可以共享意见的盟友,他也会很乐意让你引用他的话,而不会有任何其他情绪。

26.客观:丢掉偏见,倾听他人讲话

如果交谈时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很容易基于一些过往对某人持有某种刻板印象,从而造成偏见。要学会丢掉偏见,放空自己内心,认认真真地倾听他人讲话,才算达到客观公正。

27.词汇量:用自己的语言转述他人的话

转述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理解事物的重要指标,把听到的话或者看到的文章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充分理解是前提,还需要有丰富的词汇量。

28.置换:一句话总结要点

利用“总之”“简而言之”或“一言以蔽之”等总结性短语之后,附上表达核心意思的句子或词语,高度总结,更容易让人理解核心要点。

29.评价:看到别人的努力与付出

意识到他人的努力和付出,并且在适当时候给予鼓励和评价,就会让他人获得持续努力下去的动力;而当一个人的付出和努力得到认可和理解后,就会明白自己做的一切既重要又值得,从而产生必须做得更好的想法。

30.图表化:时刻确认变化,弄清现状

无论是观察一个人的成长,还是观察一些事情,都不能只看整体,重要的是仔细看清变化的过程,弄明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才形成现在的总量。

同时要关注关键的变化,例如有一个概念叫作“技术奇点”,指技术发展将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极大的接近于无限的进步,其变化速度不是呈加法,而是呈乘法,即“指数函数式”的变化和增长。

31.推翻:不要刻意引导对方问自己想回答的问题

对于一些貌似已有固定答案的话题或旧有的结论,尝试着鼓起勇气推翻它,也许会产生新的想法。比如男生说自己喜欢蓝色,并且解释男生都喜欢蓝色,蓝色就是适合男生时,可以故意打破常规,问他“为什么你觉得蓝色适合男生”,也许会让他重新思考颜色,产生新的想法。

32.循环:反复询问原因,寻找本质答案

前期文章讲的5Why思考法就是如此,即对一个问题连续多次追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或者面对问题,先针对“为什么”建立一个假设,然后通过试验确认,并对结果进行观察。如果无法得出与假设对应的答案,就再重新建立假设,反复进行试验和观察,或许就能找到答案。

33.发现:用提问的形式拓宽思路

我领导经常跟我说,一个好的问题有时候比答案重要得多。将身边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以提问的形式向大家阐述,能够瞬间激发众人思考,引起一场令人感到愉悦的头脑风暴。

34.开发:保持思考,激活基因

我们人类的大部分基因几乎都处于休眠状态,时常保持思考的状态,多与头脑灵活的人交流,能激活基因、开发智力。例如听音乐会、逛美术馆、演讲等,方式多样,适合自己就好。

35.精准:交换意见,相互提高

建议并不是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地训斥别人,而是要精准地指出对方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并且简单易懂地告诉对方该如何改善优化。

只有注意到对方的不足之处,才能给出精准的建议。因此,当别人给予我们某种建议时,不妨一试,如果没用,放弃即可。但如果有效,一个小小的建议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整个人生。

36.压缩:着重说明对方需要的信息

向对方讲述某件事时,不需要按顺序把所有的细节都讲一遍,而是把某个原先既冗长又晦涩的信息经过一系列加工,筛选出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去除了多余部分,被最大程度地压缩、分解,巧妙地总结出他人所需的基本信息,在特定范围内着重说明。

37.导入:先阐述整体,告知问题

当一个人因为眼前的问题急躁不安时,先告诉他整体情况,并且指出问题出在哪里,即先阐述整体再阐述核心,这样会对对方更有帮助。

38.附加值:多解释一句,加深对方理解

与人交谈,有时多解释一句就能马上让对方更加理解和关心。这是为了给原本便已和谐的对话增加附加价值,而这附加价值有时会助你一臂之力,在最后时刻再次推动他人。

39.记忆:给出记忆点,便于回忆

在学习和储存知识时,有意识地给它们加上一些记忆点,如前文讲过的串联记忆、可视化、情景化等,这样有助于回忆。

40.理解:通过举例,变抽象为具体

将某一现象用比喻或者举例的方式通俗易懂地解释,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

例如云计算的“单租户”和“多租户”模式,可能很多人难以理解这两个概念,前两天正好看到一个很形象的介绍是这么讲的:如果将SaaS服务器环境视为一个街区,那单租户就是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办公楼;将多租户架构描述为办公室环境,所有办公室(用户端)都位于同一个建筑物内,每个用户都可以在大型SaaS的环境中拥有自己的工作空间,这就是单租户。

这么一举例类比,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