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今天的日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我们终于把农历二月过完了,然而到来的并不是农历三月初一,而是“闰二月初一”! 多出来的这个二月,龙还要再抬一次头吗? 二月二,龙抬头。那闰二月呢?| EasyNight 我们知道,农历一年有12个月,如果再加上一个月,岂不是有13个月了……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插入闰月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避免让你在夏天过年! 这就要从农历的来历讲起咯。 为什么有闰月? 让我们回到古人的视角:如果让你来制定历法,看看你会怎么确定一个时间单位吧! 时间单位的确定,最初都来自于生活中能观察感知到的、相对比较固定的周期。
![]() 月亮的圆缺盈亏,称为一个月 | EasyNight
阳历与太阳位置直接相关,影响的是一年四季物候变化,用于指导农事生产更有意义;阴历直接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有着观测容易的优势(甚至到今天,还在直接影响着地球上这群观星爱好者决定在哪天出洞观星呢)。 所以,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时间单位就成为了历法中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可问题就来了——一年有多少个月呢? 回归年≈365天,朔望月≈29.5天。 这俩一除,一年就是12个月,还余下大约11天…… ![]() 11天看似不要紧,可是3年下来,累积起来就会差出30多天—— ![]()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用不了多少年,新年就要跑到夏天去过了…… 因为年和月不能整除,所以有些历法就舍弃了其中一个概念。比如,现行的公历就是完全的阳历,它的“月”是31或30或28或29天,完全人为指定,不再与朔望月挂钩;还有一些传统的阴历,就舍弃了年,它的历法可能在春夏秋冬任意一个季节里过新年…… 可是,小孩子才做选择,我们两个都想要,怎么办? 那就把缺的时间差补上!每隔大概3年时间,人为增加1个“月”,这就是闰月。 有了闰月之后,阳历和阴历便能够在年份上对齐,回到同一起跑线上,既能照顾年份的物候变化,又具备观测月相确定月份的优势。 这时候,阴历阳历便合二为一,成了阴阳合历——现在的农历就是这种历法。 ![]() 到底闰几月好呢? 刚才说到,为了让你不在夏天过新年,补上一个月就好了! 可是,还有个问题没解决——这个闰月,该补在哪里呢? 人家从正月到腊月排队排得好好的,你偏要插个队,谁会乐意呢(不是)。 这就是个大问题咯。 ![]() 设置闰月,是为了让阳历和农历能“对齐”。那么,对齐在哪一天,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勤劳善良的中国人,选择了冬至。 这一天,日中时太阳最低、影子最长,白昼时间最短,就好像是冬天到了“极致”;过了这一天,白昼开始变长,日中太阳变高,好似回归了的一年开启了新的周期——真是再好不过的“年”的对齐标志了! 所以,我们现行的农历历法规定:一年里,冬至所在的这个月定为十一月,又叫“冬月”。 ![]() 从一个冬至到下一个冬至,就是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古人也许不明白地球绕太阳转,但也能观察到太阳在背景星空上绕行了一圈),即一个回归年365.2422天,比农历的12个月略长一点。 因此,两个冬至之间的月份分布,通常是这样:上一年的冬至,出现在冬月比较靠前的位置;而本年度的冬至,出现在冬月稍后的地方。 ![]() 但是!如果前一个冬至出现在冬月的尾巴上,那后面一年的时间就可能塞进完整的12个月,下一个冬至就会出现在腊月的开头…… 明明说好了,冬至所在的这个月叫冬月的。这下可好,农历的12个月过完,冬至都要跑到腊月去了!于是,为了重新对齐,这12个月中间就得添加一个闰月了。 接下来,只需要找出,到底是哪个月把冬至“放跑”了,我们就“闰”哪个月! 我们把两个冬至之间的一年时间,也分成12份。不难发现,如果前一个冬至在月末,后一个冬至在月初,那就总会有一个月被“跳”了过去,没有得到这个“等分点”(这就好比,13个小朋友分12个苹果,总有一个小朋友分不到……)。 就是这个月,导致后一个冬至跑到了腊月去! ![]() 比如图示这种情况,“七月”就是那个可怜的小朋友,那我们就把这个月改名叫“闰六月”;后续的八月改名七月,九月改名八月,……,腊月改名冬月;这样冬至就能重新回到冬月,让农历里的阴历与阳历对齐了! 说到这儿,有没有勾起你一点回忆? 我们的老祖先早就把两个冬至之间的一年时间分成 12份,叫十二星座 24份,叫二十四节气! ![]() 这个月,就改名叫“闰月” | EasyNight 在考虑闰月的时候,我们只用得到二十四节气中的一半,就是从冬至开始把一年分成12份的那12个,它们又称为“中气”。 一年里,两个冬至中间只有11个中气,在排农历月份的时候如果两个冬至之间出现了12个整月,把冬至挤到腊月去了,就说明前面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所以—— 在农历里,如果两个冬至之间出现十二个整月,我们就把第一个没有中气的那个月设置为闰月。 这就是农历的置闰规则了。 (说句题外话——这个规则,有没有让你回想起被游标卡尺支配的那个中学物理课?) 不信你看看日历:接下来这个闰二月,是不是正好“卡在”两个中气之间,前后两不沾? ![]() 为什么闰二月比较少见? 农历的闰月规律基本上是三年一闰,或者精确一些是19年7闰。所以除非你还不满3岁,都一定或多或少被闰过那么几次了!你印象中,都闰过哪些月份? 本菌数了一下,闰月出现的频率,大概是闰四五六月最多,100年里能出现14次左右;而“闰腊月”或者“闰正月”在有生之年几乎找不到…… 为什么不同月份,被闰的概率还不同呢? 这就要再回想一下,我们刚才说的“把两个冬至之间的一年时间分为12份”,真的是完全按时间长短等分的吗? 并不是! 我们定义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并不是把一年的时间间隔平均分成24份,而是根据太阳的走位,按角度(黄经)等分成360°÷24=15°一格来定义的。 这种方法,叫做“定气法”。 ![]() 地球绕太阳每转15°,定为一个节气 | EasyNight 而地球绕太阳转的轨道,是个略微偏心的椭圆,冬季地球离太阳近、跑得快,夏季地球离太阳远、跑得慢(回忆一下开普勒第二定律怎么说的?)。 体现在节气上,就是冬季的相邻节气时间间隔更短,夏季的相邻节气时间间隔更长。 ![]() 两个中气的时间间隔长,意味着中间更容易塞下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所以像上图这样,比较一下相邻节气间隔天数,和农历闰月出现的频次,是不是(在前后一个月误差范围内)很相符? 今年到来的,就是一个并不算很常见、但也不是最罕见的闰二月。至于闰的这个月,要不要再理一次发,或者抬一下头,再或者是农历二月过生日的小朋友再过一次生日…… 那都无所谓啦,怎么开心怎么来! ![]() 农历三月过生日的小朋友,或者准备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同学们,就得委屈一下,推迟一个月啦! 作者:EasyNight 编辑:Steed 一个AI 现在还有看着月亮算日历的人类吗?我不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