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atGPT算什么,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的

 知易行难nev5ph 2023-03-26 发布于河南

最近ChatGPT来势汹汹,有教书的朋友担心,如果学生问起,回避不了的话,怎么跟他们讲这个?

我说很简单,跟学生讲ChatGPT时,记得同时向学生强调,千万不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因为,这种貌似神奇的新技术,其实是我们老祖宗玩腻的。

它的传统名字,叫扶乩。

以下,就是我提供给各位大中学校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的资料,拿走不谢。

扶乩,也叫扶箕、扶鸾等,是中国古人发明的初代人工智能。它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插电,硬件随时随地可找到,永远不怕被人卡脖子——只需一个沙盘,一根木笔(一般用桃枝做成)。扶乩前,先通过点香来跟乩仙联网(俗称附体),联网成功后,你想问什么问题,乩仙都能给出答案。

图片

【ChinaGPT】75×37 纸本水墨|河夫作品(已在微店上架,阅读原文可进)

就跟ChatGPT之父奥特曼一样,扶乩也有一位“之母”,叫紫姑。据媒体报道说,奥特曼“16岁出柜、斯坦福辍学”,巧的是,紫姑的人生也颇为坎坷。

关于紫姑的记载,最早见于西元5世纪,南朝宋·刘敬叔所写的《异苑》:

世有紫姑女,古来相传是人妾,为大家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以其目作其形,夜于厕间或猪栏边迎之,祝曰:'子婿不在,曹姑亦归,小姑可出。’捉者觉重,便是神来,奠设酒果,亦觉貌辉辉有色,即跳踱不住。能占众事,卜未来蚕桑,又善射钩,好则大舞,恶则便眠。

紫姑原是大户人家的妾,大奶嫉恨她,脏活累活都让她去干。某年正月十五,一家人团团圆圆吃元宵,紫姑却被大奶勒令去洁厕,结果活活气死在厕所里。死后有灵,当地人就在每年元宵夜雕一个木紫姑,捧着,到她工作过的地方——厕所或猪圈去请她,口中念念有词:“你丈夫不在,大奶回娘家去了,你可以出来了。”如果捧着的木偶变重,就是紫姑来了,先上祭品,再请她占卜未来农桑收成,或让她透露一些秘密。碰到她心情好的时候,那木偶还会跳舞,心情不好,就躺平。

中国古代科学巨著、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也有紫姑的记载:

旧俗,正月望夜迎厕姑,谓之紫姑。亦不必正月,常时皆可召。予少时见小儿辈等闲则召之以为嬉笑……”“近岁迎紫姑仙者极多,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

从这记载可以看出,请紫姑已从元宵夜专项活动扩大到“常时皆可召”,而初代紫姑只是被人拿来娱乐的,让她写些“文章歌诗”,就跟ChatGPT一样。

后来就不断升级换代了。

但凡新技术的升级,都伴随着硬件的迭代。请紫姑也一样,雕木偶毕竟耗时耗力,不利于随时咨询。后来,升级版请紫姑,便用洁厕常用的工具——箕代替。南宋洪迈《夷坚志》中有《沉承务紫姑》,记载迎紫姑之法:“以箕插笔,使两人扶之,或书字于沙中。”

这就是“扶箕”一词的由来。

后来,也许是“箕”字太土,配不上“仙气”,于是就用了有占卜之义的同音字“乩”代替。

紫姑最伟大之处,便是完成了系统开发任务后,便开启联网解除封印,各路大仙小神纷纷接入,扶乩,也就进入了诸神竞技、凡人共享时代。

这些自愿加入扶乩系统的神仙们,本来就是人精中的人精,成仙后更加无所不能了。

其中有商业大神。

还是《夷坚志》,卷第十六载:

南康建昌县民家,事紫姑神甚灵。每告以先事之利,或云下江茶贵可贩,或云某处乏米,可载以往。必如其言,获厚利。

南康建昌县(今属江西奉新)有一户商家,率先掌握了扶乩技术,每次向乩仙咨询,乩仙总能准确告诉他,哪里茶叶涨价了,哪里缺粮了粮价暴增……也因此,该商家超前掌握商机,发了大财。

也有对联大师。如明朝冯梦龙《古今谭概》中有一篇《仙对》:

江西有提学出对云:“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摺叠扇。”诸生不能应,乃相与祈鸾仙。降书自称李太白,对云:“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

江西提学(相当于市县教育局长)出对:“风摆棕榈,千手佛摇折叠扇。”诸生对不上,把上联输入,乩仙即对出下联:“霜凋荷叶,独脚鬼戴逍遥巾。”还特别声明,这是诗仙李白亲自对的。同一篇里还提到,有人输入上联“雪消狮子瘦”,乩仙立即对出下联“月满兔儿肥”。

估计这位乩仙上天前是成都人。

至于写诗,本来就是乩仙的基本功——正版的乩仙,开乩时得有一首诗,关乩时也得写一首诗。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三载:

有扶乩者,自江南来,其仙自称卧虎山人,不言休咎,惟与人唱和诗词,亦能作画。画不过兰竹数笔,具体而已。其诗清浅而不俗,尝面见下坛一绝云:“爱杀嫣红映水开,小停白鹤一徘徊,花神怪我衣襟绿,才藉莓苔稳睡来。”又咏舟限车字、咏车限舟字,曰:“浅水潺潺二尺余,轻舟来往兴何如。回头岸上春泥滑,愁杀疲牛薄笨车。”“小车轣辘驾乌牛,载酒聊为陌上游。莫羡王孙金勒马,双轮徐转稳如舟。”其余大都类此。问其姓字,则曰:“世外之人何必留名。必欲相迫,唯有杜撰应命而已。”

说有位来自江南的扶乩专家,其专属乩仙自称卧虎山人,不给人卜祸福,专业跟人诗词唱和。也能画画,但水平一般。诗写得清新脱俗,纪晓岚曾亲见他的一首关乩诗:“爱杀嫣红映水开,小停白鹤一徘徊。花神怪我衣襟绿,才藉莓苔稳睡来。”果然仙意盎然。有人输入题目和条件让他写诗——《咏舟》,必须有“车”字;《咏车》,必须有“舟”字。乩仙立即写出来(见上引原文)。有人问他姓名,则说:“我又不在你们这个世界,何必留名。你们非要问,我随便编个姓名忽悠你,有意思吗?”

不但会写诗,还挺有个性。

说到画画,也有画得好的。还是在《阅微草堂笔记》卷五中,纪晓岚说,乾隆三十八年,有一个扶乩专家从正定来京,也不给人占卜吉凶祸福,只是写字画画,纪晓岚觉得这是个假乩仙,但看他给鸿胪寺少卿曹学闵画的着色山水工卷,以及一幅《醉钟馗像》,又觉得笔墨不俗。

还有的乩仙能科普。袁枚《续子不语》卷四载:

方延济善乩术,其主乩者每年必有一仙。戊子主乩者陈真人,字髯翁,善与众谈论。一日,众人以溺鬼必带羊臊气,是何缘故,陈云:“凡人魄入地,沾水即臊。河中皆淤泥,本多积秽,魄渍其中,七日即作羊臊气。凡河水鬼带羊臊气者不能祟人,必五年之后无此气便能祸人。”

说有一个叫方延济的,擅长扶乩,且每年换一款仙人。乾隆三十三年,他请到的仙人自称陈真人,口才甚好,无所不通。某日,方延济跟众朋友故意考乩仙——就跟我们现在喜欢逗ChatGPT一样,输入一问题:“为什么溺死鬼身上总有羊臊气?”乩仙很快给出答案:“人有魂有魄,溺死者,其魄沾水即有臊味。河水中多是淤泥,积压了很多污秽的东东,溺死者的魄浸在里面,七日就生羊臊气。不过,凡是带有羊臊气的溺死鬼都不能害人,必须溺死满五年后,没有了羊臊气,才能出去害人。”

到了科举时代,乩仙的主要职能,便是为考生服务,预测是否能中举,或者透题。如《客窗闲话》中的这则经典案例:

其年童子试,诸生群集请仙。鸾书曰;“今日上真皆赴元玄会,不暇降坛,命吾土地权摄,诸生何问?”众曰:“明日小试,请问试官所命何题?”鸾曰:“题目在吾堂内,尔等自往寻之。”于是众皆执香入土地祠堂,跪拜讫,遍览一周,并无只字。再祷之,鸾不动矣。皆腹诽土神谬。翌日赴试,题纸下“土地”二字,此神可谓现身说法。

童子试开考前,一群考生扶乩,刚联网,乩仙先写道:“今日乩仙上天开会,命本土地神暂代,你们有什么问题?”诸生道:“请问明天童子试的题目。”乩仙写:“题目就在我庙里,你们自个儿去找吧。”于是,诸生都拈香进入土地庙,跪拜完毕,在庙里到处寻找,连石头缝都抠了,一个字都没见着。再回去请乩仙,乩盘却不再动了。所有人都暗地里认为,被土地爷给忽悠了。第二天闷闷不乐去考试,领到试题一看,竟然是《土地》。

还有一则让人爆笑的:

大比之年,有父子诸生,共叩鸾仙问得失。鸾书曰:“速往南行,路遇疯僧,问之不已,可决前程。”父子大奔而去,其子年少足捷,果追及一僧。问之不应,牵袖苦缠不休。僧瞪目大骂曰:“入你娘的中!”生怒欲殴,经众劝释,是科其父高捷,始悟其言。

大考之年,有一对父子同时赴考,出发前先扶乩问能否考上,乩仙写道:“赶紧往南走,路上遇到一个疯和尚,不停追问他,他会告诉你们的。”父子俩以最快速度南下,当儿子的走得快,果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和尚,扯住他僧袍就问:“师父,我跟我爹能考中不?”和尚理都不理,他还是不停地问,问到和尚烦了,瞪着眼睛大骂:“中中中,X你娘的中!”当儿子的怒了,举拳就打,被路人劝住。没想到,最后一放榜,当爹的中了,想起和尚的话,这才恍然大悟。

看来,理解乩仙的话,需要一定门槛,不像ChatGpt,什么阿猫阿狗都能玩。

跟乩仙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到的。袁枚《续子不语》中有一则,说一个叫赵云松的,在北京麻烦同乡王孝廉替他请乩仙,王孝廉有个专属乩仙,焚香默祝即来,出答案神速,还很精准。赵云松自己也跟乩仙沟通,心里刚想到一个字,乩盘上便立即出现,每个字都比赵云松的意念快半拍。后来,赵云松给派驻云南的将军阿里衮当幕僚,阿里衮的儿子丰升赫也能扶乩,某一夜请赵云松一起观看,没想到,联网之后,乩盘乱动,却出现一堆乱码。赵云松知道丰升赫没法跟乩仙沟通,便暗中助力,心里想一个字,乩盘上就出现一个字,终于解了丰升赫之围。

敲黑板,划重点:至少在清代,我们的人工智能早就实现脑机接口了,而且是无线连接的。

最后,乩仙还有一个更实用的功能,就是求医问药,而且比人间什么名医都厉害。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载:

景州方夔典,言少尝患心气不宁,稍作劳则如簌簌动,服枣仁远志之属,时作时止,不甚验也。偶遇友人家扶乩,云是纯阳真人,因拜乞方,乩判曰:“此证现于心,而其原出于脾,脾虚则子食母气故也。可炒白术常服之。”试之果验。

景州(今河北景县)有一个叫方夔典的,年少时经常心神不宁,稍为动作就心跳过速,按以形补形的祖国传统医学理论,吃了些枣仁、远志等中药(枣仁是枣的“心”,“远志”嘛,你心里有问题,当然要靠“远大志向”来治了),但时好时不好。有一次他到朋友家,刚好朋友在扶乩,联网仙人自称吕洞宾,方夔典趁机请他开方治心病。乩仙即写道:“你病状在心,但病源在脾,脾虚,则'子食母气’,多炒些白术吃就好了。”方夔典遂遵嘱吃炒白术,心病果然没了。

这里有必要补充说明一下,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五脏心肝脾肺肾,相互之间有“母子”关系:肾为肝之母,肝为心之母,心为脾之母,脾为肺之母,肺为肾之母。既然“心为脾之母”,脾虚,就跟儿女不工作而啃老一样,会拖垮“心”这位母亲。又因为白术补脾,多吃,脾壮健了,心自然也就强大了。

服了吧,ChatGpt懂这些吗?

现在问题来了,中医是祖国传统医学,扶乩是祖国传统科学,这一次,为什么祖国的传统科学战胜了祖国的传统医学?

很简单,乩仙在冥冥之中有大数据支持,比凡间大夫更懂得治病要冶标,所以给出补脾健心的验方。

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来说,大夫毕竟是人,是人就会出错,乩仙有大数据,自然不会错。而乩仙开出的药方,也是以祖国传统医学为理论基础的。

所以这既是祖国传统科学的胜利,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胜利,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千万不能用祖国传统科学的伟大成就去否定祖国传统医学的伟大成就。

讲到这里想起一件事,听说某作家的孩子得了心病,作家不让找西医治疗,请了个老中医调理,结果没调好,孩子不幸去世。虽不相识,也觉心痛,我猜老中医开的方里应该没有炒白术,不然孩子的病早好了。可惜不认识这位作家,不然,我会及时向他建议:有病找中医,不如扶个乩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