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年级下册《枫树上的喜鹊》第一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

 蕾言小语 2023-03-26 发布于河北

教材分析
     《枫树上的喜鹊》是一篇富有想象和童真童趣的散文。“我”喜欢站在枫树下看喜鹊一家,并把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的生活用童话般的语言描写得有声有色。故事情节简单,语调活泼,充满儿童诗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阅读接受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渡、蔽”等10个生字,会写“姨、弟”2个生字。
2.默读1-4自然段,找出“我喜欢”什么,并体会情感。
3.自读第5自然段,想一想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还会做哪些事?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句子。

课堂实录

课前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
师:刚刚嘉泰问我为什么画一棵大树,我现在就告诉大家答案。因为我们今天要学习《枫树上的喜鹊》。看老师书写课题。谁能根据老师的提问,读好课题呢?

师:这是哪里的喜鹊?
生:枫树上的喜鹊
师:嗯,他在“枫树上的”加了重音,非常好。
师:枫树上有什么?
生:枫树上的喜鹊
师:不错哦,在“喜鹊”这里加了重音。根据表达需要,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重音的体现。

(设计意图:复习第一单元学习的朗读方法,为本课后面的朗读指导埋下伏笔。)

师:接下来我们走进课文,默读1-4自然段,用“——”画出带有“我喜欢”的句子。
(生画老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句子没有画完整,还有个别同学没有把四句话找全,予以提醒。)
师:画完的同学请坐好,我们一起来交流所画的句子,认真听,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生: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

师:你画了这两个句子是吗?好,还有这么多举手的呢,瀚锐,请你先站着听听别人的意见。
生: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还有一句“我真是喜欢极了”。
师:瀚锐,你看到他补充的那两句了吗?读书的时候我们应该从第一行开始认真读。

(反思:瀚锐之所以没有画那两句话,是因为“我喜欢”这三个字没有连在一起出现。这也提醒我在设计问题时要准确、明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四句话。
生读
师:通过读这四段的内容,知道了“我”喜欢的是什么?
生:我喜欢枫树还有枫树上的喜鹊窝
生:还有喜鹊
师:说具体
生:喜鹊妈妈和小喜鹊

(反思:在这里板书的时候,应该把“喜鹊妈妈”和“小喜鹊”改成“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顺势进行写字教学)

师:“我”为什么喜欢它们呢?我们跟着文中的小孩儿一起来体会和想象。这是一棵怎样的枫树?从文中找一找。
生读: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师:知道什么是渡口吗?
生:不知道
师:我们可以用上个单元学过的方法来猜猜“渡口”的意思。
生:我觉得它肯定跟水有关,是不是还和村口有关?
师:它确实跟水有关,馨元问是不是和村口有关,都带有一个“口”字。
生:村口是村子的出口,我们走着出去。渡口是不是需要划船出去?
师:你们可真会猜。上个单元我们学过了根据偏旁来识字。渡口就是人们乘船下船的地方(相机板书,画了一个渡口的简笔画)。我们知道了渡口的作用,有一天天气特别热,太阳特别晒,你来到渡口乘船,有一棵又大又高的枫树,你还热吗?
生:不热了。
生:枫树下有绿荫。
师:是啊,枫树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来看“蔽”这个字。(相机板书,画了一个“蔽”。)古时候呀,人们采来草叶,折下树枝,扯了布,用来遮盖、隐藏。蔽就是——
生:遮


师:有了这棵大枫树就不怕太阳晒了,那怎么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呢?
生读: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我很喜欢它。
师:不只是文中的小孩喜欢这棵枫树,你们也喜欢呢。这两句又该怎么读呢?
生读: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的窝,我喜欢极了。是的,我喜欢站在枫树下,抬头看喜鹊的窝。

师:你为什么喜欢看喜鹊的窝?
生:我想看看里面有没有鸟蛋。
生:我想看看里面有没有小喜鹊。
生:我想看看它们在干什么。
师:正是这份好奇,让我们心生喜欢。会常常觉得喜鹊会跟我们说话。这一天你要撑船去打柴,你觉得喜鹊会跟你说什么呢?
生:你要小心点,可别伤着手。
生:祝你一路平安!
生:祝你砍柴多多。
生:你再待会吧,我还没和你说够呢。
师:哈哈…有亲切的叮嘱,有美好的祝福,还有不舍……喜鹊就像我们的邻居,我们的亲人,这种浓浓的情让我们觉得她就是一位阿姨。当她有了小宝宝,就是我们的——
生:喜鹊弟弟。
师:这一切,我真是——读
生:我真是喜欢极了。

(设计意图:以课后习题为抓手,使学生了解“我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体会情感,进而做到有感情朗读课文。除此之外,还进行了随文识字,利用偏旁识字和字理识字的方法将“渡”和“蔽”的音形义相统一。)

师:所以一有空,我便跑到枫树下看望喜鹊弟弟,发现喜鹊阿姨和喜鹊弟弟做了很多有趣的事。自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它们做了哪些事?
生读
生:它们唱歌、做游戏、学拼音字母(板书)
师:它们还会做什么呢?
生: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捉虫子。
生: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飞。
生:会教它学英语。
生:还会教它跳舞。
生:还会教它写诗。
师:我们能不能仿照着文中的句式来说一说呢?
生说:喜鹊阿姨一会儿教喜鹊弟弟跳舞,一会儿教喜鹊弟弟捉虫子,一会儿教喜鹊弟弟英语。
师:它们在一起能做这么多事呢,可真好玩儿。喜鹊阿姨是怎么教喜鹊弟弟学拼音的呢?咱们下节课再一起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主要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补白,会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句式说句子。)

学习生字:
“姨”和“弟”都有相同的部件——弓,“姨”是女性所以是女字旁,姨还是大人,所以“弓”外有“大”。
“弟”可以利用小儿歌的形式来记,一边说一边写。
头戴兔耳帽,身穿弓字衣。
身体站得直,小脚向左踢。

课后反思

       这节课没有准备课件,借用第一节课韩老师的小贴图,顺势上的一节课,算是同课异构吧。韩老师上的是第二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俩都是从课文第一自然段开始进行的。我执教这节课有两个目的:一是教师要有课时意识,课时目标是什么,课时内容怎么划分。我们习惯了第一课时处理生字词,基本都是集中识字。那第一课时只学生字吗?文本内容一点儿不学吗?因为韩老师执教的是一节公开课,想为大家呈现一个完整的文本内容,所以第二课时从第一段开始的。作为公开课又该怎么处理?这是我的困惑。

       二是课堂要有语文味,这篇文章有很多处留白,而且感情充沛。要和孩子们一起与文本产生链接,融入其中,而不是跳出来,看别人的“热闹”。学语文,用语文,语文里有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语文。

       至于反思中提到的困惑,如果你有自己的理解可以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