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往知来】九环白玉蹀躞带

 睫毛上的风尘 2023-03-26 发布于北京
观往知来

见出以知入

观往以知来

陕西历史博物馆精心筹备的

《观往知来——陕西历史博物馆科普短视频展播》

已经上线播出~

欢迎大家收看

与此同时

我们也将以图文形式

为大家讲述更多文物故事






九环白玉蹀躞带

古之君子必佩玉。在我国古人非常珍视玉,玉器不但用于祭祀、外交和社交等方面,而且用于服饰。《礼记·玉藻》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又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可见佩玉是贵族很看重的衣饰。据说礼服有两套相同的佩玉,腰的左右各佩一套。每套佩玉都用丝绳系联着。上端是一枚弧形的玉叫珩(衡),珩的两端各悬着一枚半圆形的玉叫璜,中间缀有两片玉,叫做琚和瑀,两璜之间悬着一枚玉叫做冲牙。走起路来冲牙和两璜相触,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

何家村发现的十副保存完整的玉带銙中,九环蹀躞玉带銙是最为特殊的。此带銙中有各套接一玉环的方形玉带銙九枚,雕镂柿蒂纹方銙二枚,偏心孔环八枚,有孔尖拱形銙三枚,圆首矩形銙一枚,圆首矩形䤩尾一枚,玉带扣一枚。整副带饰共计二十五件套。此组带銙出土时除带扣外,每个构件上还附有金钉和鞓,可断定为使用物,是从革带上卸下后窖藏的。

图片

九环白玉蹀躞玉带銙

以皮革制成的腰带称革带。通常以宽阔的皮条为之,端首缀以钩繘,使用时系束在礼服之外。制出商周,汉魏时沿用。唐代以后带钩被铰具(带扣)替代。蹀躞带是一种缀以垂饰的革带,带身钉有若干枚带銙,銙上备有小环,环上套挂若干小带,以便悬挂各种日常用具。初用于西域游牧民族,便于乘骑,后传入中原。《旧唐书·车服志》载,武官五品以上腰带所系什物有小刀、算袋、针筒、砺石等七种,名“蹀躞七事”。开元二年(714年)禁令,将“蹀躞七事”类的佩饰一律取消,但蹀躞带的形制却被保留了下来。镶有带銙和带扣的钩络带成为主流,以垂挂于革带的蹀躞饰件为特色。革带以镶嵌物的质地和多少显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用环数的多少表示地位的尊卑,最迟已在北周时形成了。隋代常服规定贵臣服九环带,天子则服十三环带。武德四年(621年),唐太宗对此进行了改革,有“唐革隋政,天子用九环带,百官士庶皆同”之说,同时规定车舆、衣服“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对于带饰的质地,唐王朝曾规定,天子、亲王、三品以上官员用玉銙,五品以上用金銙,六、七品用银銙。可见,此带饰为皇帝,亲王或三品以上官员使用无疑。

在时代的变迁中,人们不断赋予佩玉各种美好的寓意,它不仅在朝代更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还承载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礼仪之大称之夏,章服之美谓之华。今天的我们,除了去细细研究这些华丽多变的服饰,更要学习的是唐人的文化自信,博采众长,为我们的新时代赋予一抹独特绚丽的色彩。



参考资料:

神韵与辉煌——陕西历史博物馆国宝鉴赏·玉杂器卷[M].冀东山主编.三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