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稻盛和夫的这3个成事方法,能轻松治好所有人的人生焦虑

 心明斋 2023-03-26 发布于山东

8月30日,稻盛和夫先生去世的消息传遍全网,引起在日本和国内的沉痛哀悼。

一时间,网上谈论的都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

稻盛先生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一生创办了两家企业,京瓷和日本第二电讯电话公司,都进入了世界500强。

在他78岁高龄时,受到日本首相的三次请求,出山拯救濒临破产的日航。仅用424天就把宣布破产的日航,做成了世界第一,创造了日航历史上1884亿日元的利润。

可是,和他取得的瞩目成就相比,他奉行的价值观和人生准则才是留给世人最宝贵的财富。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我读到他的《活法》一书,我发现了稻盛和夫先生一生践行的人生哲理,看似朴素,却又伟大。而他的书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让我的焦虑感顿时消失,浑身充满着一股干劲。

1. 心不唤物,物不至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感受,想要做成一件事,努力了一段时间,没能达到想要的结果,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有问题,甚至想到放弃......

曾经的我也是这样,在做自媒体和随便找一份工作之间反复横跳,后来才发现之所以做自媒体迟迟没有进展,其实是心态出了问题。

稻盛和夫先生说:“心不唤物,物不至”,内心呼唤什么,什么就会出现。

如果你的内心在逃避什么,坏的结果一定会来;如果你选择勇敢面对,努力争取那个好的结果,那么好的结果也自然会来

稻盛和夫先生在小的时候,曾经染上过肺结核。肺结核在当时是很难治愈的病,他的两位叔父、一位叔母都因结核去世了。

想着自己不久后就会吐血而死,年幼的稻盛和夫躺在病床上,十分地绝望痛苦。

后来,一位好心的邻居大婶借给他一本书,书中的一句话让他脊背发凉:

“在我们的心中有吸引灾难的磁石,我们生病是因为我们有一颗吸引病菌的脆弱的心。”

这句话不正好印证了自己此刻的境况吗:

叔父在他家偏方养病,每天尽心照顾他的父亲和泰然处之的哥哥一点事也没有,而偏偏是害怕染上疾病每次路过都会捏紧口鼻,飞速跑过的自己却染上了恶疾。

一颗企图逃避、厌恶疾病、脆弱的心引来了疾病,反而勇敢面对疾病的坚韧的心却安然无恙。

从此以后,稻盛和夫发誓要勇敢正视生活中的挫折,保持好的心态。后来,他的人生开始扭转

大学毕业后,稻盛和夫好不容易进入一家无机化学绝缘瓷瓶企业,可这家公司却濒临破产,身边的同事相继离开。他一度灰心丧气,甚至想要加入黑社会。

这时的他又想到了书中的那句话,决心转变心态,勇敢面对,全力以赴将工作做到极致。

他终日翻阅资料,废寝忘食地苦心研究,甚至将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这间设备简陋的实验室里,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竟创造了奇迹:

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合成了一种新型陶瓷材料,而这种材料跟世界一流的GE公司研发的材料完全一致。从此,公司的经营状况逐渐好转,稻盛和夫的命运就此改写。

稻盛和夫终于意识到“心不唤物,物不至”这句话的巨大力量,并将其作为人生信仰,指导他的人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绩。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就一定要在心里下定决心“必须要这样”,只有做事的欲望足够强烈,做成一件事成功的可能性才能越来越大

我从去年2月份就开始辞职,开启了自媒体写作事业。

可在一开始,我是静不下心来的:总是左右摇摆、进退两难。当时给自己做了多重准备:一边写作,一边报考中科院心理咨询师,后来还出去找过工作,甚至还想考教师资格证以及报考研究生考试。

一个留给自己的备选方案越多,他做眼前这件事的动力就会不足

当时的我一度陷入迷茫和焦虑,在内心不断地质疑自己:为什么总是在逃避,连一件事都做不好呢?

经过不断地追问和试探,今年年初我终于放下了所有的备选项,下定决心要将自媒体事业好好做下去。

而当我开始努力行动时,好像一切都变了:

我获得了源源不断的读者反馈,收到了许多同行的激励,对未来越来越有信心。

现在的我,写作3年,写了35万余字,积累了一批粉丝,建立了自己的成长社群,每天都在认真努力地读书和学习和分享,十分地充实,一门心思地推着自己往前走。

“心不唤物,物不至”,当你极度渴望做一件事时,你会将全部的精力用于这件事上,最后的结果自然不会差。

2. 要努力成为“可燃型的人”

不知道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些同龄人,拼命工作的态度简直让人发指:

在应酬之后,他还能回到公司独自写报告;凌晨在睡梦中被吵醒时,不仅不生气,反而耐心地位客户解决问题;节假日几乎从不休息,每天工作到深夜......为什么都是同龄人的自己,却连基本的工作都做不完,要被迫加班呢?

曾经在刘润老师的文章里看到过他的作息时间:

“7点准时起床,然后运动、阅读、参加活动、演讲、和客户讨论项目进展、开电话会议、和过年未见的好友畅聊叙旧,一直到晚上23点,再听15分钟的雨水拍打在窗户上的白噪音睡觉。”

在外人看来,这是一种枯燥的、类似机器一样的工作状态,可在刘润老师眼里,工作就是玩,而且他还玩得很开心。

稻盛和夫先生因工作忙碌很少在家,许多人都会关切地问他的妻子:你丈夫什么多晚才回家啊?乡下的父母也经常来劝告他:那么拼命,会把身体累垮的。

可是在稻盛和夫看来,他一点也不辛苦,甚至连疲惫的感觉都没有。

这些疯狂工作的人怎么一点也不觉得累呢?他们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只有两个字:“热爱”

稻盛和夫先生将人分为三种:不燃型的人、可燃型的人、和自燃型的人。

不燃型的人,就是那种对待工作冷漠以及麻木的人,他们总是那么一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样子,毫无激情。

而可燃型的人要稍微好点,在他人的带领下,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能够被调动起来,热情地工作。

自燃型的人是能动性和积极性最强的人,他们本身就热爱工作,不需要他人命令或是监督就能主动开展工作,并且还能带动周围的人一起将工作做到出色。

成就事业需要自燃型的人

如何成为自燃型的人?那就是热爱你的工作。

而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不热爱工作怎么办?

稻盛和夫先生说:那就一心不乱,先投入进去再说。“喜欢”和“投入”是硬币的正反两面,两者之间是因果循环的关系:因为喜欢就会投入工作;在投入工作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喜欢。

也就是说,只有先投入,你才会产生喜欢。因为投入会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励你做得更好。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爱上自己的工作,也就不会觉得苦,也就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

即使投入了,还是讨厌工作该怎么办?

在稻盛和夫先生看来,这样的人缺乏“克己心”。它是一种战胜自己欲望的能力,是一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让自己无论在任何境遇下都能认真对待工作,正面迎击困难的能力,也是成功者的唯一方法。

“不管你有多大的能力,但不能战胜自己贪图安逸之心,不肯努力奋斗,“不能发挥自己天赋之才”,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缺乏发挥自己能力的能力。”

看到这里,我内心不免一惊。

以前的我,十分厌恶自己的工作,总是将自己的工作价值看得极低,充满厌恶之情,原来是缺乏克制自己欲望的决心,却总是怪工作不好而不愿投入进去。

当我开始做自媒体之后,我发现时间不够用,能力不够时,又常常出现畏难情绪,总是逃避着想别的出路。

可当我真正下定决心努力投入进去时,我才发现自己开始爱上了这份没有周末,一天24小时待命的工作。特别是发现自己激励着一群人行动起来时,那份成就感和动力逼迫着我做得更好。

此刻拿着手机的你,如果也想要获得职业幸福感,我建议你从努力工作开始做起,投入进去,爱上它,你就会发现你越做越好。

3. 锲而不舍干到底,结果只能是成功

回想起自己做自媒体的这段时间,整个人生仿佛持续走入了一段低谷:看不到收益的绝望,对能力增长缓慢而感到焦虑,时常感到希望渺茫,怀疑自己真不是这块料,无数次地想要放弃......

稻盛和夫先生在创办京瓷的那段时间里,也曾有过类似走投无路,想要放弃的经历。

那时候,公司承接了IBM的大零件订单,可是规格要求极高,光是对规格要求的说明就有满满一本书,更别说京瓷连他们测量尺寸精度的仪器都没有。

团队成员经过多次努力,终于做出了自认为符合标准的产品,可是依旧被作为不合格品退了回来。

稻盛和夫内心清楚,IBM的订单要求太高,京瓷这种小公司的实力实在难以匹敌,他的内心也曾多次动摇。可是,服务好了IBM这个大客户说一个难得的机遇,对于提升京瓷的知名度和技术实力至关重要。

他又重新振作起来,鼓励畏难情绪的员工全身心投入到技术研发中,甚至询问技术人员是否有“向神灵乞”求过。

正是凭借着这股坚韧不拔的狠劲和拼劲,京瓷公司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做出了客户满意的产品,如期完成了订单。

稻盛和夫先生说:“目标看似高不可攀,但决不退缩,倾注热情,拼命钻研。这样做,就会把我们的能力提高到连我们自己也吃惊的地步。”

机会不是时刻都有,面对高不可攀的目标,弱者总是会被轻易地击倒在地,而真正的强者会使劲浑身解数,迸发出巨大潜力,努力跨越不可能。

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说的:“所谓“不可能”,只是现在的自己不可能,对将来的自己而言那是“可能”的。应该用这种“将来进行时”来思考。要相信我们具备还没有发挥出来的巨大力量。”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突破舒适区,不断向前探索的过程。一个人要持续向上,就要敢于打破能力边界,坚信自己未来的可能性,锲而不舍地持续努力,突破重重困难。

想通了这一点后,我逐渐明白,做自媒体相当于是创业,对35岁的我来说是一个机遇,也是能力的挑战。只有不断克服重重困难,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就能不断打破能力边界, 达到新的人生高度。

写在最后

大道至简,其实稻盛和夫先生教会我们的成事方法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心态要坚定,极度热爱自己的工作,要敢于挑战舒适区。这些都是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人生哲理,可是,真正能用一生践行的人却不多见。

可是,在真正经历一些事情,在人生走入困境时,回过头来看这些道理却是醍醐灌顶,如梦初醒的感觉。可能人生就是这样,有些简单朴素的道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