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谒荆轲塚

 江月之声 2023-03-26 发布于河南

清风朗月  不期而遇

关注江月之声

阅读原创文章

谒荆轲塚

河南淇县,城南一公里,有一荒径,少有人行。

沿沙土路,转弯,蓦然,闪出一条笔直的小道,如一柄闪着寒光的犀利长剑,将大地劈为两半。

在剑光中缓步前行,隐约可见前面有一大片白色的围墙,传说中的荆轲塚,就在这里。

荆轲,淇县(时称朝歌)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刺客。燕太子丹为了抵御强秦,欲招募刺客成就大计。燕国豪侠田光年迈,于是为太子丹推荐了好友荆轲。荆轲设计,带投诚燕国的秦国叛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地图作为晋见秦王的献礼,携秦舞阳为助手前往秦国未央宫行刺。殿前秦舞阳胆怯,荆轲镇定自若,加以掩饰。随后,面见秦王,图穷匕见。可惜刺杀失利,荆轲被秦王剁为肉酱。朝歌人怜之,将其遗体和身上佩剑偷偷运回了故土,葬于此地。

侧门开着,脚步轻移。青砖墁地,踏上去,没有一点声响。耳畔传来呜呜的风声,高高低低,宛如有人在不住地叹息。

墓园正中是一座巨大圆塚,据《淇县志》记载,初建时,墓塚直径60米,高10余米。而今历经风雨侵蚀,没有了先前的高耸,但厚重黄土,依然笼着一丛萧萧瑟瑟。四围有松柏环绕,还有不少灌木丛。除此之外,便是杂草,有的显出青绿,有的还是枯黄,它们彼此相偎,全然一片静寂。

圆塚正前方,有一黑色石碑,上书金色大字:荆轲塚。碑的两侧,立有四根汉白玉方柱,柱子四面图文并茂,描绘着荆轲刺秦的故事。

荆轲刺秦,其实在出发前就有了失败的端倪。秦国燕国,一强一弱,此番谋划,终难成就大业。秦王守备森严,刺杀谈何容易?田光为燕太子丹推荐完荆轲后便饮剑自刎,何其烈也!荆轲设计借樊於期头颅,只为换取秦王之信任,何其惨也!准备不足而意气上阵,何其悲乎!众人白衣白帽相送,“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何其壮乎!

然,荆轲者,虽千万人,吾往矣!

墓塚茫茫,一片凄惶。我心中暗想:不知这天下第一侠士,究竟是何等模样?

朦胧间,圆塚上空,忽有一人飘然而立:身形峭拔,面容清矍,头挽高髻,身负长剑,一袭长衫,被狂风鼓动,身后有万丈黄沙漫天翻卷。

“为何刺秦?”

“秦无道。”

“何不说秦王仁政?”

“秦王不可说。”

“刺一人可救天下乎?”

“不能。”

“然则,何必刺?”

“天下多他一人,便生无穷祸患。”

“抑或报燕太子丹乎?”

“太子犹疑,难成大器。”

“此番未成,可有憾?”

“吾不失信。”

“功亏一篑,可有恨?”

“吾不失义。”

“天下人悠悠之口,何也?”

“不惧!”

忽听耳畔传来古琴铮铮,若玉石相击;又如溪流跃过山涧,泠泠淙淙;继而鞺鞺鞳鞳,似万箭齐发,又似马蹄声声。

天际间,荆轲歌曰:

云漠漠兮苍天老,

时不济兮魂四方。

【汉代武梁祠荆轲刺秦画像石拓片】

一阵风起,黄沙飞掠。待定睛细看,壮士已消逝不见。

沿荆轲塚,绕行一周,但见松柏静穆,灌木摇动。

“哇”地一声,一只寒鸟从上空飞过,“吧嗒”,喙中的松子坠落下来。

2023年3月26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