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体化自己的工作生活

 Joyce景红 2023-03-27 发布于上海
这两天我在南美哥伦比亚开会,InterSearch Global年会。我们InterSearch每年的年会都在不同洲不同国家开,因为疫情我缺席了三年的年会。这次来之前我也非常犹豫,因为身体不好,南美实在太远,但太多其它国家Partner单独写邮件给我,情真意切的,我咬咬牙就来了。
来了才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次年会,不仅见到各国新老代表,老友联络感情;了解各国猎头市场和招聘最真实的信息;大家互换信息,已经一起计划共同合作了几个潜在的客户…...
当然我们今年开会的哥伦比亚卡塔赫纳的风景也很南美风情,让人赞叹。

不仅是我觉得不虚此行, 来自各国的Partner 都感慨,大家合作很多年,平时也邮件交流,但远远不如线下见面时分享得到的灵感和碰撞。
这让我想起刚入职场时参加全辖各机构年度会议时我的一位老领导说的话,开会不见得有大问题要当面解决,更重要的是每年见一下,长期下来一次次见面建立起感情粘性是不可替代的。工作这么多年,体会深刻,这种其实是成本极高的线下的年会交流,不仅能解决一些所谓大问题,意义更是让平时的交流效率更高,真是平时里线上邮件沟通,就事论事完全比不了的。
现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在网络上寻找工作、生活和社交的方式,这种依赖性已经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在大疫这几年,线上工具更加便利多样,大家因为疫情的原因,也不得不更多地使用线上工具进行工作和生活,很多人觉得线下就只要留下快递就能生活了,慢慢越来越习惯这种生活工作方式, 现代人,断粮可以,断网活不了,现在宅男宅女越来越多也是网络时代的特点。
就像我本人,高度依赖网络工作和生活,甚至在家里找不到东西都恨不得家里所有东西都在网上,拿个手机搜一下就出来了。人驯化了工具,也被工具驯化,网络驯化了我们。
虽然网络带给我们很多便利,但我们也需要清醒认识到,网络某种程度上容易让我们越来越懒,我们可以使用网络,但不能完全成为另一类的“工具的人”。实际在很多情况下,线上并不一定比线下更高效。
起码在人与人之间有些非标准、非技术层面的交流,线下见面是更好的交流方式。
01 / 线下更能满足非标准,小众化的需求
上周和团队过职位进展时,经理M分享一个非常小众冷门的职位的成功经历,在网上不仅找不到候选人,连线索也找不到,后来还是团队里一个小朋友说,在线下某让逛街时见过这种特殊工作,于是,他们团队就分头去线下找里面人聊,收了一堆名片,顺藤摸瓜终于找到了一位候选人,从一位候选人到进入这个小众专业的圈子,最终不仅成功帮客户解决了问题,还结交了一些优秀的朋友。
其它团队经理也有提出,今年行情总体不好,客户和候选人都极谨慎。但和客户和候选人见过就能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信息,成功率也会高很多。
每天对着电脑工作、生活和社交,会让我们失去很多与人直接交流的机会。我们变得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电子邮件、社交网络、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交流,AI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如果人人工具差不多,你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在网络上,我们难以准确地理解对方的情感和态度,也无法实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有时候确实不如AI更了解自己,沟通的效果未必强于面对面的交流。
02 / 线下人脉关系的建立更有利于得到人才一级市场的信息
不仅是猎头招聘工作,这两年我有几位中年以上的朋友得到了职业上新机会的大多是通过朋友介绍。
如果说,通过公开渠道招聘,算是二级市场,通过这些非公开渠道,往往是人才流动的一级市场。很多职位,因为各种原因,比如老板认为职责还不够成熟,保密等原因,往往不在公开渠道上发布或还来不及在公开渠道发布,这时候,“内部人”会更快捷得到第一手信息。
而在特殊时间和人生的特殊阶段,人才这种非标品其实在非标准的机会里才能得到发展,而一级市场的很多机会就是非标准的,信息流通只在小范围内,而且真正成交往往可以突破一般的用人标准。
哪怕是弱联系,帮助我们达成重要的事也需要一定的基础,弱联系中得到的强信息也需要信任的背书。
虽然说弱联系可以帮助我们拓展人脉,得到信息,但如果没有双方都信任的中间人也很难得到关键的信任,中间人的背书往往是弱联系真正起作用的关键。而对我们信任的人往往是对我们知根知底,有过多次交道的强关系。
前段时间,我的校友J和我了解东欧市场的情况,说新接了一个Offer准备去东欧做GM,这个机会很好。我问起是哪家猎头推的,因为我还没听说这家公司要开东欧市场。J说我去年有次组织小型职场沙龙时,他在沙龙活动中认识K,  K 提到他有位朋友的公司出海,烦恼找不到欧洲市场的负责人,J曾经在东欧有过工作经历,双方谈得很好,K问过我J的为人,然后把J推荐给朋友。J已经50多岁,在就业市场上很是难过了一段时间,现在得到了新的机会,整个人都发出了活力。我祝贺他的第二曲线就顺利开始了。他也说,完全没想到,一次小型兴趣聚会居然能无心插柳,感慨弱联系很重要,但是如果不是线下见面聊,有时候这种特殊的弱联系也不太能建起来,毕竟,网上谈得不够深入。
做为市场标准的要求,J这样的较高龄的中年职场人并不受青睐,哪怕是猎头,明知道J的优势,也未必能顺利推荐成功给客户,因为客户放给猎头的职位,也还是希望找高端“标准品”——年轻力壮,背景光鲜,踏实肯干…...
线下人脉网络的有效性会越过常规渠道。
03 / 信任和影响力都需要积累
线上工作和生活的信任,也需要时间和质量的积累。面对面交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关系。而在线上,我们的信任是基于表面上的东西,而且可能更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网络欺诈的影响。我们需要时间和经验去检验对方的真实性和诚信,这也需要我们去积累更多的线下交流和互动。
比如弱联系得到推荐的看似是弱联系,其实中间人之间有更多的信任,信任就需要长期的积累。
猎头业的老司机都明白能有积累,不凭运气的绩优顾问大多是有积累的,那这种积累最有效的就是和客户候选人经常见面,有长期信任基础的。
04 / 在网络化,智能化时代,我们要立体化构建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上周我在和组织罗盘的王秀梅老师直播时提到,招聘人才要有立体招聘意识,也就是线上线下,主动被动的各种组合,各种方式都要有意识用到。
虽然立体招聘方式多种多样。
有线上主动,比如网络数据库搜索等方式;线上被动,比如发广告、用品牌形象,个人影响力吸引他人等方式;线下主动,比如参加招聘会等方式;线下被动比如:转介绍等等各种方式。
实际上,大部分公司依赖在招聘网站发广告,哪怕专业做招聘的猎头也更多依赖线上主动搜寻,对于打造线上影响力,雇主品牌吸引方面很少涉及。
对于线下招聘的方式,用的更是越来越少,很多人觉得效率低,另一方面,在线上时间长了,会失去线下交流沟通的能力和欲望。
毕竟现在辅助工具太多,连面试都可以通过视频解决,再花那么多成本绕大半个城市,花掉半天在路上,有些还要出差到其它城市,很多人都觉得不乐意,其实无论线下招聘和社交有着很多不可取代的优点。
实际上,正如实际见面的面试往往效果更好,因为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应聘者的真实情况和能力。而在线上,应聘者很可能会夸大自己的能力或隐藏自己的缺点。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情况,让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这个招聘的机会。线下招聘的成本虽然看似很高,但实在的体验感会更准确。
在社交方面,线下社交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声音和面部表情来了解对方的情感和态度。而在线上,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和表情符号来表达情感,往往无法完全传递真实的感受。在线下交流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积累信任和友谊,让我们更容易地建立起长久的关系。
所以,线上工作和生活在某些方面更快捷和方便,但正如我们这次会议一样,线下的种种也不可替代,更重要的,我们身为人类,不想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有特殊非标准的感情,线下,更能满足非标准化的需求,有时候,慢就是快。
每周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妨想想怎么能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丰富立体。


我的职场书籍,欢迎购买,期待大家的反馈和评论。
▼ 以猎头的角度看职场,让处于不同阶段的职场人都可以在此,找到你的职场问题解决方案
▼ 直击招才痛点,吸纳合适人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