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国伐齐”推动者孟尝君田文,险些灭亡祖国,为何无人谴责?

 四地闲夫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战国七雄全部参与的战役——五国伐齐!

周幽王遭遇“骊山之乱”,无力镇抚犬戎之祸的周平王,在秦、郑、申等诸侯的护卫下迁都洛邑,拉开东周诸侯混战的序幕。

周初“八百诸侯”,通过兼并、分裂与夺权,最终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的格局,列国间攻伐百年,却因为相互制衡,保持相对接近的实力。

“五国伐齐”是个被误解的概念,事实上“战国七雄”全部卷入其中

齐国在攻灭宋国前,与秦国和楚国结盟减缓阻力,楚国夺取宋国淮北之地,才会发兵莒城助齐闵王延缓燕国攻势,使“战国七雄”全部集结。

经此动乱,霸主齐国险些灭亡;崛起的燕国元气大伤;赵魏韩失去外部威胁,却也失去外部援助;楚国重心东移退出争霸,秦国蚕食六国渐成统一之势。

世人称颂名将乐毅与苏代的伐齐功业,齐国宗室孟尝君田文是推动者,却为何鲜少有人谴责?笔者带您剖析孟尝君田文的人生历程与联盟伐齐的初衷。

“五国伐齐”推动者孟尝君田文,险些灭亡祖国,为何无人谴责?五国伐齐前疆域图

“尊贤重士”名动列国的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田文,自幼便豁达善交而著名,公元前298年齐闵王将田婴封在薛地,田文以庶子身份继承靖郭君田婴家业,这份能力与手腕,只是其传奇经历的开端。

获得爵位与封邑的田文,并未如多数贵族聚敛钱财用以享乐,而是散尽家财招揽门客,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罪人逃犯,只要投奔便肯接纳,田文与所有门客的饭食相同,“尊贤重士”之名传扬列国。

《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

这是一个非常致命的漏洞,齐闵王生卒有着明确的记载,其公元前301年即位,至公元前284年被淖齿所杀,在位也仅有17年,根本不可能出现齐闵王25年。

孟尝君田文主导齐国与韩国、魏国的联合战略,齐闵王元年“垂沙之战”战胜楚国,齐闵王五年(即公元前296年),齐、韩、魏联军又攻破秦国函谷关,与秦昭王“九年孟尝君薛文来相秦”时间较为接近。

此时田文出使秦国,迫使秦国'割河东而讲和',秦国利诱田文可能存在,却很难打动孟尝君,若能监禁前敌统帅田文,更加符合秦国切实利益,甚至扭转战局劣势。

“五国伐齐”推动者孟尝君田文,险些灭亡祖国,为何无人谴责?薛地民众拥戴孟尝君田文

死里逃生的孟尝君田文,将怒气转移到嘲笑其身高的赵国百姓,也曾想过借兵向秦国复仇,但最终屈服于现实,重新推行“远交近攻”联结秦国与楚国的战略。

而在薛邑内部,门客冯谖受命征税,却焚烧借据宽免赋税,薛邑经济得到良性发展,孟尝君田文罢相后,依旧受到薛地民众的拥戴,冯谖又借助秦国威势,使孟尝君再次执掌齐国国政。

孟尝君田文强化薛邑城防建筑,提升个人声望的举动,导致“天下知薛,而不知齐”,与齐闵王强化王权产生冲突,随着田甲劫持之乱而彻底爆发。

齐闵王怀疑孟尝君田文,却无法惩处源于三点:

首先,齐闵王攻宋已经到达关键期,田文不仅指挥掌控全局,其控制的薛邑也提供补给,惩治孟尝君田文容易军心动荡。

其次,孟尝君田文闻名于列国,薛邑民众拥戴,天下士人归心,齐国需要思考战后的安抚,及对列国进行补偿等事项。

最后,田文即便与田甲有所往来,但田甲已经被诛杀,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弑杀宗室重臣的罪名,并非齐闵王所期望。

齐闵王无法再削夺和迫害孟尝君田文,只能够允准孟尝君田文归老薛邑,却无形中树立强大的敌人。

“五国伐齐”推动者孟尝君田文,险些灭亡祖国,为何无人谴责?孟尝君田文

孟尝君田文入魏国为相,推动“五国伐齐”

齐闵王在灭宋过程中,因军事动员将声望推向顶峰,并显露迫害孟尝君田文之意,田文也知晓齐闵王称霸中原的雄心,那么很快自己的封邑薛地,就会成为齐国战略的绊脚石。

薛邑的富庶令齐闵王垂涎,薛邑百姓对孟尝君效忠令齐闵王忌惮,唯有消除薛邑隐患,齐国才能实现对魏国的战略合围。

放弃经营数十年的薛邑,束手就缚做齐国的顺臣,意味着田文将失去所有的荣耀与权势,这可不是孟尝君田文的作风,但薛邑虽有门客与民众,却远不能与齐国抗衡,所以田文将目光对准魏国。

魏国既与薛邑接壤,又是齐国争霸战略假想敌,孟尝君田文入魏国为相开始,便施行联结诸侯对抗齐国之策。

《战国策秦纪》薛公为魏谓魏冉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收齐,以济天下……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

孟尝君田文常年与列国交流,其借秦昭王舅父魏冉之手,使穰侯得到原属宋国的陶邑,封邑规模相当于中等诸侯,薛邑增加了秦国这样的强援,可以有效震慑齐闵王的野心。

“五国伐齐”推动者孟尝君田文,险些灭亡祖国,为何无人谴责?孟尝君像

孟尝君田文与秦国魏冉结盟伐齐,只是两个权臣巩固封邑的无意之举,田文的初衷只是想维持列国均势,但却被长久窥视机遇的燕国所利用,从而走向不可控制的局面。

燕昭王励精图治使燕国崛起,始终牢记“子之之乱”的仇恨,却难以缩小与齐国的差距,即便齐国数年征伐宋国,疲敝之军依旧打得燕国大败。

但燕国长期的外交潜伏,在知悉孟尝君田文结盟之策后,燕昭王迅速隐秘的推进结盟范围,毕竟结盟之事若成,可以借助天下诸侯之力为燕国复仇,结盟若泄露失败,可将责任推到孟尝君田文身上。

秦国奉行远交近攻,秦昭王嬴稷曾在燕国为质,在伐齐之事谋求相同自然应允,随后苏代与乐毅轮番游说赵国,赵国质疑燕国对伐齐的决心,《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才打动赵惠文王加入联盟。

至于韩国早已失去决断权,当秦国传达伐齐意向,根本就没有反驳的余地;而秦国也通报过楚国,楚国原本加入伐齐阵营,却最终选择协助齐国;至此五国联盟隐秘达成,而齐国对此全无察觉!

“五国伐齐”推动者孟尝君田文,险些灭亡祖国,为何无人谴责?乐毅伐齐

乐毅主导军事伐齐,田文创建政治联盟

乐毅军事能力自不必说,率领五国联军于“济西之战”击败齐国主力,又能以燕国弱旅攻破齐国都城临淄,占领齐国70余城,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绚烂的一笔。

但若没有孟尝君田文主导的联盟,赵国面对秦国威胁,很难再与齐国结怨;魏国单独伐齐只能给齐闵王提供战争理由;韩国被秦国蚕食得难以自保;秦国远隔千里无必胜把握不会参与;燕国靠协助齐国攻宋维持和平,更加不敢表露伐齐之志。

孟尝君田文以秦国为核心,创建伐齐联盟似有“叛国之嫌”,但孟尝君与齐襄王密切合作,使得齐国顺利复国并稳定局势,证明其联结诸侯伐齐,只是贯彻其制衡之道的无心之举

文献参考:《史记》《战国策》

图片说明:皆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络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