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都是从临床中成长起来的,而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 原因很简单,中

 紫薇院 2023-03-27 发布于甘肃
中医都是从临床中成长起来的,而不是从书本上学来的。原因很简单,中医治疗根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无论你学了多少中医知识,都无法机械地套在你面对的病人身上。只有通过大量临床,才能够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悟出其中的治病道理,从而不断提高临床水平。可是,我们国家竟然学西医搞了一个执业医师法,规定在拿证之前不能临床,而没有临床,一辈子也学不好中医。更严重的是,中医药大学临床课程极少,水平不错的老师也奇缺,让一群根本不会治病的教授教中医,能够教出能治病的中医吗?
其四,中医是个性化治疗,它很难用标准化、规模化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古代培养中医,最主要的就是师承,这一是能够传承过去各门各派的临床经验和中医绝技;二是能够学习中医个性化的知识,和独特的治病思维。可现在呢?师承的老师没执业证不合法,积累在民间的大量临床经验和中医绝技随着老中医的去世而被带进了棺材,给中医的发展带来了难以挽回的损失,更严重的是,大学教育标准化,统一化,使中医思维严重西化,尤其是这种西化的思维垄断了中医学术,让中医长期停滞不前。
其五,中医在中国社会地位低,收入低,上中医药大学的学生竞争力不强,佼佼者极少,学好中医的动力也小得多。看看众多中医院就知道了,基本上都入不敷出,纷纷走向了西化。既然没有出路,还学它干嘛!如果象日本或韩国,中医的社会地位高,收入高,每一个人都以学好中医为目标,结果就是另外一个样了。
其六,中医界缺乏一个以疗效为核心的竞争标准,学生们追逐的目标就不是提高疗效,而是迎合西医的标准,会考试,拿执业证,会写论文。这样的目标怎么可能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到提高临床疗效上来!
一句话,不是中医不好学,也不是中医学不好,而是我们的中医教育体制、老师的授课方式、课程安排、制度法规等制约了中医的传承与发展,不仅传承难以持续,发展就更难了。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现在西方中医发展欣欣向荣,中国中医却持续走向衰落。如果因此教育问题使中医药学毁在我们这一代手里,那是整个中国的耻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