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老照片 | 这座戏楼曾经与现存的福建会馆戏楼并立烟台街,其建筑之精美不亚于后者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近日,笔者在浏览美国杜克大学图书馆网站时,偶然发现四张摄于1900年的烟台老照片。经辨析,其中的两张应为已拆除的潮州会馆戏楼照片(如下图)。

照片的拍摄者,为德国远东舰队军官弗里德里希·卡尔·佩茨。当时,这名军官所在的军舰正从青岛运送德军到大沽,去北京镇压义和团运动。该军舰曾在烟台停泊数日,照片就是这期间拍摄的。

历史上,烟台有两组带戏楼的闽南风格建筑群:一组为现存的福建会馆,另一组为早已拆除的潮州会馆。

潮州和闽南虽属不同的省际,但两地比邻,文化同根、同源、同系,两地的建筑风格也非常接近。

潮州会馆建于1867年,上世纪70年代初拆除,馆址位于市府街与丹桂街之间,也就是今天东方电子老办公楼的位置。

通过对照片中戏楼周边环境、阴影透视关系的分析,可以确定戏楼坐北朝南,两侧无厢房,前面开阔的场地和周边的街巷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开放的室外演出空间。这一点,和位于封闭内院的福建会馆戏楼(下图)有较大的不同。

戏楼立面檐口博风板、屋脊弯曲起翘的“燕尾式”脊角及附房线脚丰富的硬山墙等,均为闽南传统风格,和现存的福建会馆戏楼有点像。

但和福建会馆戏楼相比,屋脊起翘曲线较平缓,明显受到了烟台当地建筑风格的影响,屋面也没有采用福建会馆戏楼用的绿色琉璃瓦,而是采用了烟台当地常用的青瓦。

潮汕与闽南地区虽都属闽南文化圈,但前者受香港、澳门等影响较大,潮州商人在思想上更开放、更包容,更易融于所在地的文化、生活当中。这在两者戏楼的形制上,就能看得出来。

上图为民国时期,潮州会馆戏楼白天演出时的情景。

这张照片,被潍坊市档案馆误读为老潍县城隍庙戏楼,但许多潍坊当地网友也认为不是,理由是老潍县城隍庙戏楼坐南朝北,建筑形式也是当地风格,和照片中的差别较大。

那么,照片中的戏楼正在演出什么剧目?按潍坊网友“路人乙”的博客介绍,闽南通行芗剧——高甲戏,这种剧种的乐队在舞台的左侧,而潮汕流行潮州戏,潮州戏的乐队有两个,文乐在左,武乐在右。从照片中台上一侧有观众来看,不可能演潮剧,正在演出的应该是京剧或北方地方戏,很有可能是烟台进德会租赁潮州会馆为活动场所时期的演出情景。

烟台晚报“烟台街“征稿启事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稿件一旦发表,以便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