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街面忆往 | 烟台的路面下好多河!那条人工河见证了一个行业的兴衰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老烟台市区(芝罘区)算起来,有五条穿越市区流向芝罘海湾的天然河。

它们分别是:

发源于塔山东麓,流经上夼东沟、小辛庄,向北从四马路、三马路、二马路、大马路和广仁路的西端流入芝罘海湾的东南河,全长四千多米,因发源地在市区东南而得名。

发源于奇山所城西南,南山公园之南山的西南河,流经张家窑(现西南河游泳馆)穿越南大街、北大街、北马路、海岸路流入芝罘海湾,全长约有四千米。

加盖前的西南河(今西南河路)

大海阳河发源于市区海洋山(原自来水公司配水站处)由南向北流经王家茔(现文化路立交桥西端路南)从大海阳村穿过,进入市区后穿越文化路、南大街、西大街、北马路,从现在烟台火车站的地下流入芝罘海湾,全长三千八百米。

最西边的河叫通伸河。它发源于西炮台山的东南,向东流入通伸村,进村后向北流约六十多米,折向东流,贯通通伸村东西,再从村的东北端出村,斜穿西大街、穿过北马路,从肇泰公司门前(现火车站西部)的水泥桥流入海湾。

还有一条处在市区最东端、发源于东山沟的小河,名叫虹口河。流经东山公园,经二马路从大马路东段入海,全长千余米。该河1938年北段修筑河壁,加单桥两座,建国后加盖铺路,名曰虹口路。

此外还有一条是仅有几十年历史的人工河,无发源地。但在老烟台却颇有知名度,它名叫海防营河。

它南起西大街东端,紧挨西马路(现海港路)西边向北穿过北马路,由浪坝西侧流入海湾,全长不足千米。

关于这条河的来历,还要从老烟台染织行业说起。

老烟台染织业始于清末,发展于民国初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侵华的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和掠夺。染织行业和其他民族工业一样,得到了发展的机遇。

染织行业因其生产的特殊性,对厂区环境有其特殊要求。

一要用水便利:色织布在制造前,要求对纱线进行煮练、漂白染色、上浆等处理。为了有利于纱线的漂白和上色,首先对入厂的纱线用水煮练。煮练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烧碱,以除掉纱线上的油脂。纱线用漂白剂漂白后,还须用硫酸中和残留成分。硫化色、纳夫托色和士林色,在染色过程中也分别加入化学物质。纱线遗留的有害化学成分,必须用肥皂、红矾、红油的水反复清洗,没有足够的供水,生产就无从谈起。

二要厂区宽阔:纱线的煮、漂、染、浆都是在水中进行和处理的。湿态的纱线虽经脱水处理(无脱水机,靠人工扭挤),但还是含有许多水分,生产工艺不容许湿的纱线进入下一道工序。所以必须尽快晾晒,如不及时,捂了的纱线就会发霉变质,严重影响布的制造和质量。在没有烘干设施的年代,只能靠天,厂区必须有晾晒纱线的广场。为防阴天下雨,还要有四面通风又能遮雨的晾纱线的棚,狭窄的厂区因无法晾晒,也就无法生产了。

三要排污方便,煮、漂、染、浆等工艺产生的大量带有腐蚀性的污水,必须及时排出,为了安全,排污渠道一般是暗沟(地下水道),要求离河道近距离。

根据以上要求,有商业眼光的染织界人士,选中了海防营以西、大海阳河以东、西大街以北、北马路以南这块约0.15平方公里的地方。

该地处在当时市区边沿的西北部,市民居住分散,征地方便,地价便宜,对占地面积较大的染织业,无疑是理想的选址之地。

该地靠近海边,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向地下挖二三米即可出水成井。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井就是重要的水源。煮、漂、染、浆用水就不成问题。

但,在排污方面却遇到麻烦,经伦街、世昌街、华丰后街离大海阳河很近,排污不成问题。可东部的利丰街、天和巷、通海巷等离大海阳河有二三百米之远。所排的腐蚀性污水,又要经过居民区,必须是暗沟排污。这么长的距离遇到居户和院落还必须绕行。从当时的施工设施和建筑材料来说,无疑是巨额投资的巨大工程。

不解决排污就无法建厂生产,怎么办?

投资者们找到了烟台第一家机织厂“万和成”老板马怀清,在马怀清的组织协调下,在该区的东端沿河西马路的西侧,挖一条形似小河的排水明沟,直通北部海湾。

工程简单投资不多,因该河沟与海防营同处在马路两侧,而取名海防营河沟。

1930年军阀刘珍年占据烟台时筑路修河,海防营河沟加宽挖深,并修了石壁,在与北马路相交处修了一座水泥桥,在民丰街与西马路交接处,修建了一个不足两米宽的木桥,河道总长近八百米。原海防营河沟中的沟字也被除掉,从此称为海防营河。

有了海防营河后,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建厂环境,吸引了更多的建厂投资者。在抗战爆发前,在这块不大的地方,有染织厂三十多家,是当时烟台染织行业中心,胶东染织基地。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经伦街,因街内多染织厂而得名经伦街。海防营河也更显出它的重要作用。

1938年2月,日寇侵占烟台并盘踞七年之久。烟台百业凋败,很多工厂无法维持生产而关门。

据解放初期统计,这里的染织厂只有十几家了,它们是,世昌街的隆成兴织布厂,经伦街的德泰织布厂、德聚东织布厂,华丰街的聚丰织布厂、东聚泰织布厂,西大街的同增织布厂,天和巷的三成兴织布厂、德丰厚织布厂,通海东巷的协昌织绸厂、东盛织布厂,通海西巷的利兴格布厂,街长二百多米被称为“纺织一条街”的利丰街,也只有同发织布厂、协利栈织格布厂、德记织条布厂、丰泰隆织提花厂四家了。

解放后国家对工商界实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公私合营。烟台市的私营染织厂都基本合营搬迁到西大街四十号(现西大街工商银行支行处),这个厂就是烟台市有名的染织大厂:公私合营烟台光明染织厂。

各染织小厂搬迁后,海防营河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1956年该河加盖铺路,成为海港路的一段,只有近半个世纪历史的海防营河,也从烟台市版图上消失了。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烟台美食 | 猪下货最经典的吃法是什么?不是拌黄瓜!

烟台街·老照片 | 四眼桥真的是座桥?谁把它埋在了马路下?

烟台街·我与芝罘 | 幸福河四年,激情燃烧的岁月

烟台晚报“烟台街“征稿启事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稿件一旦发表,以便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