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往事如昨 | 那年除夕在浪暖,一家人误食了河豚鱼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进驻浪暖

1965年夏,我大学毕业,与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省内外十几所大学的30位大学生一道,被分配到烟台地委(市委)工作。其时,适逢全国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年10月,经过简单的培训,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参加了由地委副书记黄岗为团长的烟台地委乳山县(时为烟台专署下辖的县)四清工作团。我被分配到南黄公社浪暖分队。

浪暖是一个拥有一千余户的渔村,东面与文登的小观公社一河相隔,这个自然村又被分为北、西、南三个大队,分队部设在西浪暖大队,分队长是刘复学,另有队员5人(两人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两人为军医,一人为当地妇女干部。)我在分队部任文书,同时兼管青年和民兵工作。

翌年春节前夕,工作队员放假了,我因尚未成家,留守的重任自然当仁不让,一个人留在队里值班。

队员们平时都集中住宿,吃饭则分散在村民家中,名曰“同吃”。浪暖村因地处海边,所以设有公安边防派出所,工作队员回家之后,我被安排到边防派出所与官兵一起开伙。

除夕之夜,我和所里的官兵一起吃了年夜饭,战士们演了几出小节目,我也用俄语演唱了俄罗斯民歌《喀秋莎》《红梅花儿开》,气氛热烈、欢快。晚10时许,我一个人回到分队部。

队部原是一家农户的独门独院,借给我们暂用。我进了门,点上煤油罩子灯,躺到炕上,把子弹上了膛的冲锋枪放到身边,刚准备睡觉,忽从院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小刘同志,不好了!出大事了!”


致命的鱼

我脑子“嗡”地一声,容不得多想,裤子也来不及穿,只在内衣外披了件军大衣,提着枪,快步走到院子里,打开门闩,一看来者是村民兵连长邹立爽。从他上气不接下气的话语中,我听出了事情的原委:村里一个马姓饲养员,一家四口,因误食河豚鱼,造成一死三中毒。

原来,这个村的渔民打上河豚鱼后,剖开肚子,经常将内脏随意丢弃。这个五十开外的饲养员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常识,加之生活贫穷,便常常捡拾一些鱼子带回家,挂到屋檐下,经过长时间的风吹雨淋日晒,毒素损失大半,等到大年三十作为一道美味菜,食后虽然有点头昏眼花,但他并不在意。

与往年不同的是,这一年,他将河豚鱼子一直挂在草屋内,没有经风吹雨淋日晒,毒素没有损失多少,所以这回中毒很厉害。这个饲养员四十多岁才与一个寡妇成了亲,女方带来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后来又与他生了一个男孩。饲养员对这个男孩视若珍宝,这次,他将四个鱼子中的两个给了男孩,只给了女孩一个,另外一个他与妻子分而食之,因此男孩中毒最严重,女孩次之,他们夫妇较轻。等把男孩抱到村卫生室,村医已是回天无力。他们只好抱着孩子的遗体,一路哭泣回到家,这才被与之相邻的民兵连长发觉,急忙前来报告。

救人要紧,我来不及多想,立即给边防派出所打电话,请派卫生员赶来救人,而后又打电话向住在南黄公社驻地的工作团大队部留守领导汇报情况,请求支援。

大队领导一面安慰我,要冷静,不要慌,一面电话指示公社卫生院派医生,乘坐大队部的汽车,火速前来救援。

而后,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饲养员家。


闯过生死关

只见在这个一贫如洗的家中,小男孩已死亡,小女孩口吐白沫,浑身抽搐,神志不清,而满脸沧桑的饲养员夫妇也头冒冷汗,呕吐不止。情况十分危急。

好在哨所卫生员赶到,立马对其进行救治,催吐、注射解毒药水。但大队部派出的汽车开出驻地不久,就因过一段小河时,发动机进水,车熄火,停在半路,来不了了。无奈,大队领导转而向毗邻的文登县医院求援。

饲养员因其钟爱的儿子已死,痛不欲生,他不断嚷着“小子(儿子)去了,我也不活了”,坚决拒绝救治。

民兵连长见此情形,灵机一动,大喊一声:“我去挖勺大粪给他灌下!”这话刚一出口,吓得饲养员语无伦次,连连求饶:“不要!不!我灌!我灌肠!”如此这般折腾,一直忙活到天放亮。

文登县医院的医生赶到了,又经过一番处理,最后决定将病情严重的小女孩带回县医院,继续治疗。

送走他们,天已大亮。一整天,我都在担心小女孩是否能闯过这道生死关口。直到傍晚时分,接到医院的电话,称孩子已转危为安,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春节过后不久,我因处置此事得力,受到大队领导的表彰。

自从工作队撤离之后,我再也没回过浪暖村。如今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今非昔比,那样的悲剧也一定不会重演了。当年那个小女孩和乡亲们可好?我想念他们,祝福他们。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民俗采风 | “莫笑农家腊酒浑”,农家的腊酒是怎么酿出来的?

烟台街·烟台美食 | 过年炸面鱼儿,配羊汤,爽!

烟台街·往事如昨 | 那年我演女一号,收获了十里八村的“流量”,也收获了爱情

烟台街·怀故人 | 姥姥爱孩子,可为了杀鬼子,也舍得自己的孩子

烟台晚报“烟台街“征稿启事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稿件一旦发表,以便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