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烟台故事 | 为在烟台开设一家现代化的正规医院,这些美国人谋划了很久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1914年,民国初立,百业待举。而在烟台,则刚刚经历了头年的“烟台兵变”(1913年1月5日下午,驻烟台之关外军因粮饷及遣散费用等问题,不肯遣散,哗变,纵火抢掠),混乱的局势逐渐缓和,社会形势也趋于稳定。此时,一家由美国长老会开设的现代化医院在烟台毓璜顶下开业了,这成为近代烟台的一件社会大事,一时间吸引了方方面面的目光。

从麦嘉缔、苏紫兰到嵇尔思

近代,第一个来烟台进行医疗传教活动的,就是来自美国长老会的牧师。

1861年烟台开埠后,不止是西方商人蜂拥而来,西方传教士亦不遑多让。这些西方传教士在烟台除建教堂、设学校外,还利用传教行医,以扩大西方文化在烟台的影响。

第一个来烟台传教行医的是美国长老会的麦嘉缔(D.B.McCartee)牧师。1862 年,麦嘉缔及其夫人来到烟台,创办了美国长老会烟台传教站。

麦嘉缔牧师是个才情洋溢、能言善道的人。他曾在宁波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过长达14年的医疗传教活动,且十分成功。在烟台,他试图开展医疗传教活动,但他在烟台的三年期间,却没能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开设一家药房,或以提供免费治疗和药物的方式吸引人们前来看病。此后,麦嘉缔牧师离开烟台。

1864 年,烟台传教站由郭显德牧师及其第一任夫人接任。

图片由作者提供

为什么麦嘉缔牧师在烟台的医疗传教不成功呢?

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特别是北方中国人听到的都是关于外国传教士的负面消息。他们对洋教的想像是这样的:“拐骗男女幼童,取其精髓制造丸药”,“童子割肾,妇女切乳,剜眼取胎,婴孩同煮”。人们害怕服用外国医生开的药,唯恐它即便不致命,也是能迷惑人的药物,或带来可怕的灾难。

很多地方张贴着海报,警示人们要采取一切防范措施,检查井水,以免外国人投毒。同样也警示家长,他们的孩子有被外国人绑架的危险。

长期地与世界隔离,近代中国人接受西医的过程是漫长的。正如熊月之在《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中指出:中国人接受西医经历了“疑忌-接触-试用-对比-信服”五个环节。直到19世纪末,在烟台当地几家教会医院的长期影响下,人们才逐渐接受了西医。

美国长老会开办毓璜顶医院,正是在国人逐渐接受西医的时期。关于这家医院的缘起,要追溯到郭显德的第三任夫人苏紫兰开设的药局。

苏紫兰是一位经过专业训练的护士,她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毓璜顶开办了一家小药局,这就是毓璜顶医院的雏形。

光绪三十二年(1906),郭显德回美国休假时,积极谋划在烟台开设一家现代化的正规医院。在他的努力下,两年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科毕业的嵇尔思(Oscar  F.Hills)夫妇被美国长老会派到烟台筹建医院。

经过多年的精心筹备后,一所现代化医院初见规模。新建毓璜顶医院首任院长由嵇尔思博士担任,邓乐播(Robert W.Dunlap)先生、普里姆罗斯(A.Primrose)女士和训练有素的中国护士协助他。邓乐播是来自约翰普罗金斯医学院的医学博士,普里姆罗斯女士则是来自美国新教联盟医院的工作人员。

为庆祝医院的建成,烟台美国长老会选定1914年6月30日,举行开业庆典。

牌匾上的期许

在即将举行开业庆典的毓璜顶医院大门前,由一队警察在门外守卫,负责维持秩序。烟台老百姓早就风闻这里要搞一出大场面,很多好奇的人围在医院门口等着看热闹。

6月29日早上8点,约20名地方名流代表组团来到医院,他们是来为嵇尔思院长赠送祝贺牌匾的。嵇尔思院长走出大门外迎接他们。

当这些名流踏进医院大门时,顿时鼓乐齐鸣,锣鼓喧天,鞭炮声震耳欲聋。值得一提的是,迎宾乐队来自“海圻”号巡洋舰。“海圻”号巡洋舰曾于1911年8 月在舰长程璧光的率领下访问过美国纽约等城市。乐队的表演为现场增色不少,也给观光者增添了乐趣。

嵇尔思院长将这些社会名流引导到医院门诊大楼前的席棚里,招待他们饮茶,旋即又准备去迎接下一支代表团。

这种迎接各界代表的庄重仪式接连举行了17次,流水般涌来的宾客简直让嵇尔思院长应接不暇。

这些烟台地方名流赠送给医院的礼物主要是牌匾,也有一两架帐子。这些牌匾有的是以个人名义,有的则是以集体名义。以个人名义送牌匾的,有烟台镇守使聂宪藩、烟台胶东道尹兼外交部交涉员吴永、巡防营管带官王咸荣、烟台警察署署长陆耀章;以集体名义送牌匾的,有烟台长老会牧师长老先生40名、烟台长老会女教友30名、商务总会商董34名、烟台钱业公会全体、丝业公会会董、洋行经理及学界共12名、奇山所绅士及商号22名、著名商号41家、商号及报馆13家、烟台西南河南宏街儒林街62家、世和村全体。比较特殊的是,协成机器厂德成木铺单独送的牌匾。烟台哪喴(挪威)领事署公案马翼君、法国领事署公案刘浚辰和沿海水上警察局局长刘肇唐三人合伙送的帐子。

在这些所送牌匾中,烟台军政长官、镇守使聂宪藩所送的牌匾上,只简单地写了“仁术慈心”四个大字。而烟台行政长官、胶东道尹兼外交部交涉员吴永所送的牌匾则复杂得多。上写:“小阁倚蓬莱好向倦山掇灵药,上池挹溟渤从今苦海得慈航”。

其他牌匾更是褒扬有加。如烟台长老会牧师长老先生的是:“博施济众。慕上古少师仲文灵枢万有,学中世长桑扁鹊见垣一方”。烟台长老会女教友的牌匾是:“仁心寿世。理无他歧医术原由学术,性本一致人心犹是天心”。而烟台丝业工会会董的牌匾是:“上医医国宏愿在振,拔东亚病夫咸登寿域。夏雨雨人慈心先救,度牟州瘵子共跻春台。”

其他牌匾上的赞语也五花八门,如“博施济众”、“惠施东海”、“惠济亚东”、“益寿延年”、“济生拔萃”、“德被中华”、“中西和缓”、“妙手回春,军民共仰;慈心救世,中外同钦”、“理意沦养”、“学精术精万家甘雨”,“人寿己寿九转灵丹”。这些牌匾或对毓璜顶医院或对嵇尔思院长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期许。

从这里望去,整座烟台城一览无余

6月30日,是开业庆典的日子。早上,一千多名中国代表和一大批不同国籍的客人来到医院,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参加典礼的客人首先参观医院。在专门安排的导游陪同下,一批又一批客人参观医院隔离病房楼、护士宿舍楼以及污水处理设施。

这家医院是采用美国最新建筑样式建造的。医院有两个自流深井,提供充足的优质水源,药房供应各类药品。医院引水设施引起了参观者的极大兴趣。汽油机将水输入到三个巨型水箱中,压缩机驱动水流,并通过管道输送入医院的每个房间。同样吸引人们的还有医院的暖气设施,它能向医院内任何需要的地方输送热量。

在女传教士和中国基督教女信徒的陪伴下,女性客人不仅参观了单独为女病人提供服务的治疗区,还有整个医院的设施,每个参观者都渴望了解西方治疗病人的方法。

这家医院的选址非常理想。其远离毓璜顶西方人墓地,高耸的石墙将四英亩多的医院围住并保护起来。医院门诊楼是一座三层建筑楼,拥有约一百个床位,药房则是两层建筑楼。它们都是由质地优良的石头建成,给人以一种厚实坚固的印象。

“医院门诊楼北面的宽阔走廊离海平面约一百英尺,从这里望去,整座烟台城一览无余:烟台城里那些砖石建筑、布局紧凑的红瓦顶房子;烟台海港里那两座遥遥相对的灯塔;芝罘湾中那像一串珍珠一样的群岛……美丽的烟台港可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港相媲美。”

老照片中从毓璜顶远望烟台山的景象    资料图

“从门诊楼大走廊向南面望去,大片果园将几个小村庄包围。在一千多英尺高的大南山山坡下,是精耕细作的梯田和葡萄园。大南山山脉像一座圆形剧场,环绕着整座烟台城和冲积平原。冬天的时候,它像极了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山脉。当白雪覆盖整座大山时,完全是一派欧洲阿尔卑斯山风情万种的样子。”

如果中外医生互相学习借鉴

当客人们忙着观光、喝茶和社交活动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两个小时。接下来,该嘉宾演讲了。

前来参加庆典的贵宾都坐在特意准备的苇席上。充当演讲翻译的是烟台长老会牧师伊威廉(Dr.Wm.O.Elterich)博士。

首先是由美国驻烟台领事安立德(Julian Herbert Arnold)先生做演讲。安立德先生谈到他曾广泛游历中国北部和南部地区,曾到访许多传教站与医院,并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而“对于一生都在开埠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这是无法学到的”。安立德先生谈到,医疗传教士在他们开设的医院里,治疗了数以千计的人。他们的医疗活动,挽救了众多生命,缓解了人们难言的痛苦。安立德先生还谈到他曾去过的好几个中国城市,那里因为缺乏医疗技术和卫生设施,据估计,大概十分之七的儿童死于缺乏适当的照顾与合理的营养。

此后,英国教士会首司都克(J.Howard  Stook)先生代表外商和烟台居住的西方人发言。他首先做出预言:“对于这样一家拥有良好医疗设施的医院,并不能使病人觉得有保障。因为人们治好病后,还要离开这样一个豪华安逸的地方,回到他们通风不良且拥挤不堪的家里。”随后,司都克先生话题一转:“(青岛成为德国的租界后)导致了烟台港长期商业萧条的现状,(商人们)认为烟台未来前景黯淡并对此充满恐惧。但是,(在这种背景下),嵇尔思博士为患者开办这样一所设备完善的医院,至少表明他对(烟台的)未来充满希望,烟台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下一个发言的本来是烟台的地方长官胶东道尹吴永,但他因重病缠身无法前来,因此由他的英文翻译孙谷钦(Sun Ku Chin)先生代为出席。他代表胶东道尹吴永向嵇尔思博士表示了深深的感谢,感谢他为烟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所做的一切。此后,中国商会总董刘云第(刘兆嵩)先生发表了一篇言辞优美的演讲,表达了感激之情。

最后一个演讲的是刘树德(刘滋堂)先生。刘树德先生毕业于登州文会馆,是烟台基督教会的牧师。

在演讲中,刘树德先生滔滔不绝地讲述了西方医生和护士的技能,以及他们给予中国人受益匪浅的经验。他首先对比了两类中国患者。一类患者在安静的大房子里接受治疗,大房子里通风良好、一尘不染;另一类患者在一般中国家庭中接受治疗,那里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空气,有的是朋友和邻居们不分昼夜地挤在病房里,对已经发现奏效的疗法各抒己见。他说,中国人请医生来看病,先对所需费用讨价还价。如果药物没有立马缓解病情,他们就会让医生离开,再请另一个医生,接着尝试新药物。如果病人家里有钱,可能会接二连三请上好几个医生,到最后可能请了二十个医生,试图用尽所有已知的疗法,但病人最终却因体力衰竭而死。他进一步赞扬了外国医生的职业习惯。当他们发现一些成功的新疗法时,会立刻公之于众,以便所有人能够免费使用。然而在中国这就是秘密,只限于父子相传,最终可能导致失传。

当然,刘树德先生也认为中国医生也有一些可取之处。比如,中国医生并不赞成使用冷敷和冰敷来降低身体高温的治疗方法。

刘树德先生认为,如果中外医生能够更加充分商讨,互相学习借鉴,或许对彼此都有帮助。他的演讲博得了来宾的阵阵掌声。

毓璜顶医院的开业不止是一所医院的设立,更重要的是,它是近代“烟台唯一一所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的现代化医院”,它的出现在烟台医疗卫生史上是一件值得纪念的大事。



你可能还想看:

烟台街·烟台故事 | 海岸街那座美丽的建筑还有多少谜团待解

烟台街·往事如昨 | 《一个中国农村姑娘在美国》 引发的风波

烟台街·老卞说藏 | 父子一起去盗墓,猜猜谁下去,谁在上面拉绳?

烟台街·乡村记忆 | 虽然一炮而红,但戏演得再好,他也没能娶上个媳妇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