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烟台街·烟台故事 | 程砚秋率秋声社来唱义务戏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1941年3月曾来烟台,为当地筹建孔庙义演。笔者曾在《丹桂名角过眼录》(见2017年7月8日烟台晚报“烟台街”版)一文中有详述,此不赘。那是程砚秋第二次来烟台演出。那么,第一次呢?现在,咱就说说这码事儿。

程砚秋爽快应约   预售票转眼抢空

1939年至1940年春,烟台市及附近各县由涝而旱,又加风雹,以致颗粒不收,哀鸿遍野。为此,烟台商会发起演唱义务戏,筹款赈灾,并特别邀请“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携秋声社来烟。

所谓义务戏,就是演员没有包银,邀请方只管吃住行。程砚秋对唱义务戏非常积极,一口答应,说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由于与上海黄金大舞台签有契约在先,等上海演出期满,即可去烟台赈灾义演。

1940年5月27日,程砚秋在上海演出期满后,如约启程,率秋声社30多人,在上海登上太古公司“顺天号”轮船。程砚秋一行抵烟后,烟台商会派人上船迎接,并安排他们下榻在海岸路法国饭店。

烟台商会还在《鲁东日报》发出《演剧募赈启事》。大意是,烟台商会邀请程砚秋秋声社,来烟台募赈演出,定于5月30日起在丹桂戏院开演夜戏。

提前两天卖票(卖票处设在商会前楼四区坊长办事处),售票截止到第二天下午5时。“概不为其代为留票。风雨无阻,童子不招待”。

这则启事同时亮出了程砚秋开演3天的剧目:第一日,全部《王宝钏》;第二日,《青霜剑》;第三日,《骂殿》《弓砚缘》。

票价是这样的:“甲池座六元五角、乙池座五元五角、丙池座四元五角、楼上散座六元、包厢座八十五元、包厢散座六元、对面楼散座五元五角、前排边座三元、后排边座二元。”

这个票价,是平时演出的3倍。前三日的票转眼间售完,一票难求。

发启事圆俗礼 未登台先赢赞

不是所有的读者都是戏迷,所以,先简单介绍一下程砚秋和他的秋声社。

程砚秋出生于1904年,原名承麟,满族,北京人,后改为汉姓程。初名程菊侬,后改艳秋,字玉霜。1932年起更名砚秋,改字御霜。

他出身于破落的仕宦家庭,6岁拜荣蝶仙为师,习武功和武生;后改从陈桐云习花旦,继而又从陈啸云攻青衣。11岁登台,12岁正式演出。1922年,程砚秋成立鸣和社,后改名为秋声社,自此独立正式挑班。

其后逐步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创立了“程派”,与梅兰芳、荀慧生、尚小云一起并称京剧“四大名旦”。

程砚秋那年来烟台时,正好36岁,表演艺术早已炉火纯青。程砚秋所率的秋声社,阵容同样不俗:

老生陈少霖、张春彦,武生钟鸣岐和其父钟喜久,小生顾珏荪、卢邦彦,青衣吴富琴,大花脸刘连荣,架子花脸陈世鼎,花旦张月楼,花衫李秀娟,老旦孙甫亭,丑角小花脸曹二庚、李四广、慈少泉等,30多名演员,个个水准一流。

即使是见多识广的烟台戏迷,对程砚秋和秋声社的演出,依然是翘首以盼。

本埠媒体于是年5月29日采访了程砚秋。程砚秋对到烟台唱义务戏“感到荣幸”,表示“此次来烟全为义务筹款赈济灾胞,义务戏唱毕,不再唱营业戏”。

烟台商会组织人力,把丹桂戏院打扫整洁,对新加的所有座位,都张贴现编好的座号。同时在戏院四周围张贴标语,还在市区主要街道路口张贴欢迎标语。

程砚秋来烟台后,十分繁忙,分身乏术,没办法循旧例一一登门“拜码头”。马上就要开锣登台了,他特意在5月30日出版的《鲁东日报》登出一则《程砚秋启事》。

启事中说,“砚秋初抵芝罘,对各界英彦,或曾亲声欬,或慕声华,本当一一拜谒,籍聆教益,衹以行装甫卸,俗事纷来,时不我予,未遑遍访,诸嫌疏略,抱歉良深,用特登报抒忱尚祈鉴原是幸。程砚秋谨启。” 

这则启事,措辞十分谨慎谦虚,半点没有名角儿的架子。要知道人家是来义演赈灾的,不是来挣钱的。还没登台呢,这种谦和的姿态已让程砚秋赢得好评一片。

好戏又连台 戏迷如过节

1940年5月30日晚,走进丹桂戏院的观众,眼前一亮:舞台场面布置与平日大不同,台上的帐幕是秋声社所带来的,为纯丝织品,长宽约数丈,全系葱绿色,上绘梧桐枝叶纷纷披下,色泽和美,栩栩如生。葱绿色帐幕绘上梧桐,意在秋声。这别致的设计,令人耳目一新。

锣鼓齐响,开场戏是《天官赐福》《莲花湖》《春香闹学》。大小角色,个个卖力,台下叫好声一片。

紧接着,是两出折子戏,名净刘连荣演《取洛阳》、武生钟鸣岐演《林冲夜奔》,均是名下无虚。

钟鸣岐是钟喜久之子,这次与其父同台演出。他工架纯熟,天赋歌喉,出场时在帘内一声喊,音韵浑圆,气可冲霄。一段“扑灯蛾”,起霸时身手迅捷,皆应拍合节。武工亦极为佳步。几段昆腔且歌且舞,中气十足。观众喝彩声不断。

当晚的大轴子戏,是程砚秋演《王宝钏》。由《赶三关》起,先由张春彦饰薛平贵。平贵在城上唱“快请公主到城前,王有话言”一句,洪亮沉着,咬字喷吐均佳。吴富琴饰代战公主,念白字正音圆。慈少泉饰把关者,滑稽突梯,令人捧腹。

演至《武家坡》,张春彦一句导板“一马离了西凉界”,高唱入云,接下来的大段原板字正腔圆,且时有翻新出奇。

这时,程砚秋饰王宝钏上场,露面就是碰头好。西皮导板“多蒙邻居对我言”,转西皮慢板,“武家坡来了我王氏宝钏,站立在坡前举目观看。那一旁站定了一军官,假意儿在此间把菜剜,他那里问一声我好回答一言”,唱得是悠扬顿挫,观众为之倾倒,一时竟忘了鼓掌。

之后的几段快板“这锭银子我不要,与你娘做一个安家钱”,唱腔之精美,表演之细腻,台步之如行云流水,令观众赞叹不已。尤其是回窑时表演的滑跌、甩水袖等绝妙身段,更是喝彩声震堂,掌声雷动。

《大登殿》一场是陈少霖饰薛平贵,一句“龙凤阁内把衣换,薛平贵也有今一天”,韵味十足,观众齐声喝彩。

1940年6月2日这天逢星期天,加演了一场。程砚秋演出全部《法门寺》,尤其是大佛殿一段慢板,耐人寻味。慈少泉饰刘公道,做作表情,均臻上乘,为当晚的演出添彩不少。

6月3日晚场,演出更卖力气。程砚秋加演双出,前场《贺后骂殿》,后场《弓砚缘》。

“骂殿”中,程砚秋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上场一句散板,“老王不幸把命丧,二主篡位谋家邦”,“老”字脱口浑圆,调门转激昂。“丧”字虽系尾声,贴弦余音不尽。时而黛眉颦蹙,时而怒容满面,令观众一秒入戏。

“要回社稷自为王”一句,愤慨激昂;“一见皇儿把命丧,怎不教娘痛断肠”,一字一珠,顿挫有致,音韵准确至极。

后面的导板“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骂一声无道君细听根芽”,慢板“老王爷为江山足踢拳打,老王爷为山河奔走天涯”,唱腔由低转高,“快三眼”唱腔如走盘珠。快慢之间,自饶神韵。

“骂殿”下场,并不休息,接演《弓砚缘》。程砚秋重行装束,扮演巾帼英雄何玉凤上场。顾珏荪饰安骥,极尽绿叶之功。

连演14天 场场不松懈

程砚秋的这几场赈灾义演,堪称烟台戏迷的节日。连演几天,观众天天满坑满谷,热忱丝毫不减。

烟台商会售票处前,人满为患。为一睹程砚秋的风采,有人天不亮就去排队买票。当天的戏票,提前一天就卖光了。为搞到戏票,戏迷们求亲告友,使出浑身解数。

1940年6月3日程砚秋义演(《鲁东日报》)广告

是年6月3日,报上登出程砚秋即将上演的新剧目:《风流棒》《朱痕记》《荒山泪》。戏迷都知道,这《荒山泪》可是程砚秋的拿手戏。于是,纷纷奔去抢票,竟险些抢出乱子。

这一天上午8时许,烟台市商会售票处刚一开门,楼上楼下、院里院外,顷刻间挤进来一千好几百人,全是来抢购票的戏迷。个个奋力拔足,向售票窗口蜂拥而来。小小售票处,楼上空间狭小,哪能容得下这么多人!一时间,栏杆全被挤坏了,玻璃窗也全被打碎了。警察赶来也无能为力,现场秩序大乱。

商会会长见势不妙,下令停止售票,并出面对众人讲话,人群这才渐渐散开。

从这天起,改为每天下午2时在楼下售票,楼票、池票、边票等分别出售,并设有岗警执勤,这才保证了售票秩序。

从5月30日演到6月8日,程砚秋的秋声社在丹桂戏院完成约期。但是观众没看够啊,纷纷要求续演。协商的结果是,程砚秋答应,自6月13日起,秋声社在丹桂戏院续演3天。手续照旧,票价如前,到6月15日晚结束。

《柳迎春》 程砚秋饰柳迎春,时青山饰乳娘

也就是说,程砚秋与秋声社的首度烟台行,实际共演出了14天。程砚秋所出演的有《王宝钏》《青霜剑》《贺后骂殿》《弓砚缘》《法门寺》《全部金锁记》《柳迎春》《玉堂春》《风流棒》《硃痕记》《荒山泪》《鸳鸯塚》《三娘教子》《枪挑穆天王》《红拂传》等剧目。

自始至终,程砚秋每次出场前后如一,毫无松懈;所有的演唱字音纯正,韵味醇厚,声腔动人,意境深邃;连眼神、身段步法、水袖指法等,也都有独到之处,不仅展现出深湛的艺术功力,其严谨虔敬的艺德操守更令人赞佩。

这次赈灾义演,程砚秋及秋声社共筹款31700多元。烟台近县牟平、福山、栖霞、海阳、莱阳、招远等地的灾民得到了这笔善款的赈济。

(本文参考资料:彼时出版的《鲁东日报》《立言画报》《三六九画报》《东方日报》)

配图由作者提供

这座城市有厚重的历史积淀,有丰富的自然景观,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更有抹不掉的家园记忆,烟台晚报“烟台街”版期待一切热爱本埠地方文化的人士惠赐佳作。投稿时请作者务必提供银行账号,以便稿件发表后寄奉稿酬。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