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岛市集约化政务

 求是1025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理论基础

集约化发展,就是集中建设技术设施和电子政务平台,通过网络化水平较高,覆盖面较广的统一平台,提高总体技术设施的规模化使用效益。青岛市在大力推行电子政务建设的同时,注意防止和克服电子政务发展中各自为政、分散建设、重复浪费的弊端,抓住成本控制和应用推广两个关键环节,探索形成了以“四统一分”管理体制、GNSP(government network services provider)网络运管模式和GASP(government application services provider)应用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电子政务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低投入建设、大规模应用,低成本运行、高水平服务”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显著提高了投资绩效。

从宏观角度来看,集约式电子政务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通用应用的集约化实现方式和专有应用两类。通用应用即各部门普遍需要的应用,应开发具有定制功能的工具化应用系统,通过“虚拟”的方式为各部门构建组中应用系统。专有应用是指单个部门特有的业务应用,因此一般认为职能由部门独立建设,但实际上具有共性的底层平台往往占到电子政务系统总投资的80%及以上,因此,青岛市采取建设“共有平台”的方针,由各部门建设专有应用平台向通用集约化平台的趋势发展。由在集约模式下发展网络应用统一平台和进行部门合作,有效遏制了“信息孤岛”和“业务割据”带来的管理风险,无疑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一体化政府”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

发展应用

青岛市集约化政务是在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上,坚持厉行统一和适度集中原则,实行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四统一分”体制。由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作为全市机关统一的“网络服务提供机构”,统一建网,服务各方,避免部门重复建网。将市委市政府计算机中心作为全市机关的“应用服务提供机构”,利用其机房、主机、软件、信息等各种资源,集中为各部门构建“虚拟应用系统”,并提供专业化的运行管理服务,节省部门的建设和管理维护成本。集约化模式不仅大幅度节省了电子政务建设投资,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人才、技术、信息、服务和部门职能的整合,扩大了应用规模,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促进了高绩效服务型政府建设。

扩展阅读

  • 刘惠军.青岛:探索电子政务的集约化发展.信息化建设,2008,(8):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