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粟裕在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的指挥权考究

 好奇的果果 2023-03-27 发布于河北

何新认为:“实际上,在济南战役中,虽然粟裕名义上是华野的代司令及代政委,但其所实际指挥的部队则仍然仅为本部的西兵团。粟裕部当时承担的是待国军援兵出动后歼灭之的打援任务。

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歼灭黃百韬集团是由谭震林、王建安指挥的。在战役中间,粟裕对徐州杜聿明部队的动向发生严重的判断失误,以至险些贻误战机。而在淮海战役后期,粟裕因生病处于休息状态。

因此,华东军队与中原解放军以联合行动而歼灭黄维集团及杜聿明集团的作战,粟裕并未完全参与,华野方面的军事行动主要是由陈士榘和谭震林等人指挥进行的。”

真理越辩越明,咱们下面开始辨析。

壹| 济南战役前后粟裕对华野全军的指挥权考证

济南战役前,淮海战役曲阜会议饶书记报告中“军委曾反复指示曾全军要服从粟裕同志的指挥”。以下为文献证据: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关于济南战役部署,在如何安排华野全军15个纵队的攻城和打援任务方面,粟裕做了精心考虑。

他首先决定从外线兵团中“抽出几个长于攻坚的部队参战”,也就是以攻坚著称的是3纵与8纵。这两支部队在豫东战役中,奉粟裕之令拿下了河南省会开封,蒋介石的国防部惊呼:“共军表现特异”,“敢攻袭大据点”。

粟裕的济南作战部署是,将华野全军初步分为攻城和打援两大集团,其中又细分为攻坚、打援、阻援和扫荡4个部分,具体是:

一、攻坚集团,由东、西两个兵团组成:一是以原山东兵团的9纵、13纵及渤海纵队(6个团)共24个团为攻坚东兵团;二是以原华野外线兵团的3纵、10纵及鲁中南纵队(4个团)共19个团组成攻坚西兵团。

二、打援集团,由原华野外线兵团所属的1纵、6纵、中野11纵、山东兵团的7纵、苏北兵团7个团和鲁中南纵队4个团共52个团组成。

三、阻援集团,由原华野外线兵团4纵、8纵和冀鲁豫两个独立旅共20个团组成。

四、扫荡部队,由原华野外线兵团的两广纵队和野司特务团组成。

粟裕这一作战部署的要旨是,为保持指挥上的高度统一和内部团结,克服“七月分兵”后带来的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特意将集中作战的华野全军混编为攻城与打援两大集团。

文章图片3

山东兵团下辖7纵、9纵和13纵三个纵队,以及其指挥的渤海纵队、鲁中南纵队,共10万余人,约占华野全军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但参加攻城集团的仅为山东兵团的大部而非全部,其所属的7纵和半个鲁中南纵队被划入打援集团。

与此同时,粟裕为加强攻城集团的兵力,将华野外线兵团的3纵、10纵、特种兵纵队的一半(含炮团、工兵团和坦克分队)投入攻城作战,战役发起不久又将两广纵队与野司警卫团编入攻城集团。此外,粟裕还安排了渤海军区部队、华北冀鲁豫军区部队参加攻城作战。

攻城集团东西两个兵团总兵力为14万人,其中原山东兵团部队约8万人,占攻城集团总兵力的百分之六十;攻城集团中的原华野外线兵团部队和其他部队人数约6万人,占攻城总兵力的百分之四十。

攻城集团的主力是9纵、13纵、3纵和10纵,即山东兵团和外线兵团各占两个。

因而,攻城集团中原山东兵团部队虽占多数,但并不是攻城集团的全部。

这种两军会合后为融洽内部关系、加强团结、防止山头主义的混编,主席早在长征途中便实施过。

1935年8月,中央率领的红一方面军与张国焘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后不久,主席便将两军混编为左、右两路军。

右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1、3军团和红四方面军的4、30军组成,归主席与中央统率行动;左路军由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的9、31、33军组成,归张国焘与红军总司令部统率行动。

有这一典型的先例,济南城下粟裕的安排也就于法有据了。

8月31日,粟裕与谭震林、陈士榘联合署名将作战部署上报主席及军委,攻城战斗拟定于9月16日开始。

主席于9月2日复电说,“完全同意”他们“所提攻济及打援之整个部署”。

得到最高统帅部的认可,粟裕当天便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名义,正式签发了“华野战字第十一号”《济徐作战预备命令》(即攻济打援战役):

文章图片4

命令中,他指定攻城集团由原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华野副政委兼山东兵团政委谭震林、山东兵团副司令员王建安统一指挥,阻援集团由华野参谋长陈士榘统一指挥,打援集团则由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

同时,他还指令攻城集团中的东兵团由原山东兵团9纵司令员聂凤智、政委刘浩天指挥,西兵团由原外线兵团10纵司令员宋时轮、政委刘培善指挥,明确规定有夺取机场断绝守军空援任务的西兵团为主攻方向。

而经过许世友到前线与华野司令部的争论后,主席明确:整个攻城指挥,由你们(即许谭王)担负。全军指挥,由粟裕担负。

很显然,何先生所考证的“济南战役中,其所实际指挥的部队则仍然仅为本部的西兵团”可谓谬矣!

文章图片5

贰| 淮海战役粟裕对华野全军的指挥权考证

淮海战役曲阜会议,为防止再度出现陈毅所说的“军阀主义、本位主义”,避免将华野司令部视为“西兵团”的山头主义行为,粟裕决定对原山东兵团进行重新编组。

山东兵团原下辖7纵、9纵和13纵,粟裕将其主力9纵与原外线兵团的10纵进行调换,即新的山东兵团下辖7纵、10纵和13纵,9纵则和1纵、3纵、4纵、6纵、8纵、鲁中南纵队等部队一样,由华野司令部直辖。

此后,华野全军上下一心,罕有山头主义和本位主义苗头。随后的淮海战役中,山东兵团的编制虽然还在,但与原山东兵团已非一回事;此外,许世友因病继续离岗,由副司令员王建安、政委谭震林指挥,整个兵团完全融入华野全军之中。

1948年10月23日,粟裕以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身份签发了淮海战役的预备命令。决定集中华野全军38万人马(含归华野指挥的中野11纵),浩浩荡荡分四路进兵:

1、东路,即左翼,为苏北兵团,由兵团司令员韦国清指挥2纵、中野11纵、12纵队共3个纵队,围歼黄百韬兵团的25军,阻止其向新安镇退却,同时以一部首先切断黄百韬向海州、连云港东逃之路;

2、中路,为华野总部,由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亲自统率1、4、6、8、9纵、鲁中纵队、炮兵纵队等7个纵队,兵分5路,向黄百韬兵团驻地进击,并同11纵、江淮独立旅等部,实施南北对进,突击包围黄百韬;

3、西路,即右翼,为山东兵团,由许谭王指挥7、10、13纵(后因许世友生病,由谭王指挥),切断黄百韬兵团西逃的去路;

4、徐州西北一路,为3纵、两广纵队、冀鲁豫独立旅,配合陈毅、邓小平的中原野战军主力向徐州以西进攻,力求拖住孙元良兵团不能东援,并胁迫邱清泉兵团不敢东援,以保证东线主力包围、歼灭黄百韬。

文章图片6

11月9日,主席“关于对徐州之敌总退却的估计和作战部署”,为军委起草电文:

特别指出:“粟陈张应令谭王…”。

文章图片7

11月14日,军委“关于歼黄维、刘汝明、邱清泉、李弥诸敌的部署”致电中原和华东野战军电文。

这里明确指出“粟裕同志照元酉计划集中力量”,“华野全部则对付陇海线上之敌”!

文章图片8

通过淮海战役曲阜会议华东野战军全军上下加强自律性的整顿,在淮海战役的3个阶段,华东野战军在粟裕和华野前委的指挥下,根据战场情况山东兵团、苏北兵团、宋刘集团指挥的纵队范围多有调整,华野司令部对下属兵团、纵队的指挥真正做到了如臂使指、得心应手,再未出现无组织无纪律现象。

华野全军在淮海战役中的一再分合,完全是因为它所面对的主要敌手是淮海战场最强大的徐蚌集团的多路兵团分进合击和救援造成。

初中期的华野全军最主要任务有三:一围歼黄百韬兵团,二抗击多路强大援黄兵团并力求歼灭其一路至少一部分,三直接援助(包括打歼援敌)中野围歼黄维兵团并围阻杜聿明集团。

此时的华野,不得不——也完全有必要分出谭、王集团(5个纵队)及后来的陈士榘援中野集团(3-5个纵队),此外还有执行机动作战的韦、吉集团,而“代司令代政委代前委书记”的粟裕就只能——也完全必要时而指挥华野全军,时而指挥主力(8个纵队)阻援集团并居中调度指挥全局,而将围歼黄百韬兵团具体交给谭、王集团,将援助中野围歼黄维兵团具体交给陈士榘集团。而在最后围歼残存的敌最强大杜聿明(孙兵团突围时已被歼灭)集团时,粟裕又集中华野全军统一指挥。而此时,即使如何先生考证的因病交陈士榘具体指挥,那也证明不了粟裕无决断权。

须知,主席和军委将陈毅调中原任副职,华东野战军由粟裕“双代”绝非儿戏。这是决定解放战争胜利进程的最关键性战役,指挥权岂可轻易授人?

淮海决战中的华东野战军多次分兵则是根据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的一时权变,而绝非对粟裕的不信任而分权,总指挥权一直在粟裕手里,上文已引主席电文即是明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