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生物:“教材盲区”重点排查(三)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3-03-27 发布于甘肃


生物复习“教材盲区”大排查(三)

一、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1.(选择性必修1 P6概念检测)“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水疱”可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2.(选择性必修1 P11小字)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都普遍存在着稳态。在正常生长和分裂的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存在的稳态属于分子水平的稳态。

3.(选择性必修1 P20小字)神经胶质细胞是对神经元起辅助作用的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4.(选择性必修1 P20拓展应用1)有些神经元轴突很长,这有利于神经元将信息输送到远距离的支配器官;树突很多有利于充分接收信息

5.(选择性必修1 P30思考·讨论)吸食可卡因后,可卡因会使转运蛋白失去回收多巴胺的功能,于是多巴胺就留在突触间隙持续发挥作用,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

6.(选择性必修1 P31拓展应用1)当改变神经元轴突外Na浓度的时候,静息电位并不受影响,但动作电位的幅度会随着Na浓度的降低而降低。

7.(选择性必修1 P34思考·讨论)大脑皮层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且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

8.(选择性必修1 P35思考·讨论)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低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易发生遗尿现象。

9.(选择性必修1 P39小字)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10.(选择性必修1 P39相关信息)抗抑郁药一般通过作用于突触处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例如,被称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药物,可选择性地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回收,使得突触间隙中5-羟色胺的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

11.(选择性必修1 P47思考·讨论)用注射法研究动物胰岛素的功能和用移植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运用了加法原理;用阉割(摘除性腺)法研究性激素的功能等运用了减法原理。

12.(选择性必修1 P51相关信息)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可以通过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糖浓度。

13.(选择性必修1 P53思考·讨论)甲状腺机能亢进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TSH的水平降低;当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下降,TSH的水平升高

14.(选择性必修1 P57相关信息)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往往采用含有5%左右的CO2的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吸中枢的目的。

15.(选择性必修1 P60旁栏思考)一般情况下,冬天人的尿较多,夏天人的尿较少的原因:冬天相比于夏天,汗液分泌减少,同时由于环境温度低,机体因代谢生成的水增加,会导致尿量增加。

16.(选择性必修1 P62小字)K不仅在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上起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具有维持心肌舒张、保持心肌正常兴奋等重要作用。

17.(选择性必修1 P64复习与提高·选择题4)醛固酮具有吸钠排钾的作用。

18.(选择性必修1 P68相关信息)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它既可以游离,也可以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19.(选择性必修1 P73相关信息)通常情况下,一个B细胞只针对一种特异的病原体,活化、增殖后只产生一种特异性的抗体。

20.(选择性必修1 P76生物科技进展)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一旦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肿瘤细胞可通过过量表达PD-L1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杀”。基于此,科学家使用PD-1或PD-L1抗体来阻断这一信号通路,从而使T细胞能有效对付癌细胞。

21.(选择性必修1 P79思考·讨论)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免疫功能丧失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22.(选择性必修1 P83旁栏思考)(1)疫苗不必包含一个完整的病原体。一般情况下,引起免疫反应的并不是整个病原体,而是病原体所含有的抗原。因此,可以利用病原体的某些成分如蛋白质、多糖荚膜等来制备疫苗。

(2)不建议患免疫缺陷病的儿童接种疫苗,特别是减毒活疫苗。这是因为免疫缺陷儿童的免疫力低下,接种疫苗相当于受到外来抗原的刺激,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强烈的免疫反应

二、植物生命活动调节

1.(选择性必修1 P92相关信息)植物向光性的另一种理论: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选择性必修1 P93思考·讨论)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异同:

项目

植物激素

动物激素

合成部位

无专门的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

作用部位

没有特定的器官

特定的器官、组织

运输途径

极性运输、非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

随血液循环(体液)运输

化学本质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类、类固醇、氨基酸衍生物等

3.(选择性必修1 P97小字)油菜素内酯被认定为第六类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能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促进花粉管生长、种子萌发等。

4.(选择性必修1 P106相关信息)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植物体内除了光敏色素,还有感受蓝光的受体。

5.(选择性必修1 P107思考·讨论)(1)树木年轮形成的原因是春夏季细胞分裂、细胞体积,在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浅的带;秋冬季细胞分裂、细胞体积较小,树干上形成颜色较深的带。

(2)春化作用:经一定时间的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

6.(选择性必修1 P107旁栏思考)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的意义:根向地生长,可以深扎根,利于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茎背地生长,可以将枝条伸向天空,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三、生物与环境

1.(选择性必修2 P4思考·讨论)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不一定能保持稳定,原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取决于年龄结构,还受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且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2.(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宜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不宜选择单子叶草本植物为调查对象。因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常常是丛生或蔓生的,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

3.(选择性必修2 P5探究·实践)样方法中强调随机取样的目的是确保所选择的样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使通过样方统计的结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实的情况

4.(选择性必修2 P11探究·实践)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因此无须设置对照组,但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

5.(选择性必修2 P12拓展应用1)种群的“J”形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种群的“S”形增长曲线的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从而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6.(选择性必修2 P16小字部分)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气温和干旱等气候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

7.(选择性必修2 P28与社会的联系)四大家鱼的混养就是利用了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

8.(选择性必修2 P29拓展应用1)“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这两种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蝉与树之间是寄生关系;蚕与桑树之间是捕食关系。

9.(选择性必修2 P32科学·技术·社会)立体农业是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季节性,进行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的生产模式。

10.(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原因是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11.(选择性必修2 P40思考·讨论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12.(选择性必修2 P41思考·讨论2)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共同点: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13.(选择性必修2 P56思考·讨论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不考虑流入下一个营养级):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部分作为排遗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个营养级,而被分解者所利用。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个营养级。

14.(选择性必修2 P60拓展应用2)溶解在水中的方糖不能变回原来的形状,原因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

15.(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减弱温室效应的措施: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另一方面大力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这在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6.(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1)生物圈(填“是”或“不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系统,不是(填“是”或“不是”)一个在“能量”上自给自足的系统,因为物质可以在生物圈内循环利用,而能量不能循环利用,它必须由生物圈外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入方可维持正常运转

17.(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填“能”或“不能”)循环利用。需不断向农田中施加氮肥的原因: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所以需要施加氮肥,这与物质循环并不矛盾

18.(选择性必修2 P83旁栏思考)食用牛肉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的原因是牛处于第二营养级,蔬菜处于第一营养级,而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用牛肉消耗的资源多;养牛与种植蔬菜相比,前者释放的CO2多,所需要的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也就越大

19.(选择性必修2 P103概念检测)园林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